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很多害怕孤独的空巢老人渴望告别空巢生活,希望"老有所伴"。但老年婚姻遇到的困难较多,于是一些老人选择"搭伴养老",即未办理结婚登记便同居生活。近年来,法院受理了一些"搭伴养老"引发的民事诉讼。现将几种情况举例如下,希望引起老年人注意,以避免司法纠纷。一般同居关系随时自行解除案例:今年65岁的退休工程师老王,2009年秋天在晨练点上认识了与自己同岁的陈大妈,两人决定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老年人口的核心问题是生活质量问题,对老年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关注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基于杭州市城乡老年人口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发现,城市老年人比农村老年人具有更强烈的主观幸福感.子女孝顺是影响城市和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经济状况、对社区工作满意度、婚姻、性别等也是共同影响因素,但影响程度在城市和农村间存在差异.此外,在城市模型中,自我照料程度、子女个数等个人特征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在农村模型中,经济来源、对权益受侵害后的处理方式等经济和社会保障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总之,城乡老年人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不同,城市老年人已侧重于对精神的需求,而农村老年人首先还需要物质的满足.  相似文献   

3.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1.父母无力抚养幼年时的子女的,子女独立后应当履行赡养义务。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3年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与意愿调查数据,从老年人的需求和意愿出发对以房养老进行可行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有配偶、无子女、健康状况好、对子女生活照料支持不满意的老年人,接受以房养老的可能性更高。而从老年人收入、自有房屋产权、居住安排、子女数及子女支持满意度等方面的特征来看,以房养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我国推行以房养老这一新型养老方式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山西老年》2014,(9):10-11
现在不少老人都用上了"高大上"的智能手机,"追求时尚"的劲头丝毫不比年轻人差,微信已成为他们的"每日功课",智能手机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成为玩转微时代的"潮"老人。北漂小伙子张明为父母手绘"微信使用说明书"的故事令我们感动;山西临汾市服务老年人"安心居家——微孝临汾"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让我们欣慰;新疆伊宁市微信受老年人青睐的报道让我们感到时代的进步;青岛市举办中老年人学微信用微信大赛让我们看到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升级转型";《山西老年》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更让我们感到了与时俱进的力量。在网络时代面前,曾经沦为"新文盲"的老年人,在微时代,正大步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乡工作。子女在外闯明天,父母跟着"漂"晚年。这样的特殊老年人群被称为"老年漂"。离开家乡,落脚异地,面对忙于工作的子  相似文献   

7.
小非 《社区》2011,(27):17-19
当一些老年入在享受幸福而充实的晚年生活时,我们也看到,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剧.子女在外闯明天、父母跟着“漂”余年的现象也不在少数。而这些老年群体,则更加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关心。  相似文献   

8.
《山西老年》2014,(10):12-13
6月23日,《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以房养老"政策7月起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4个试点城市落地,试点时间为2年。这一备受争议的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日前有了实质性进展。与此同时,我们收到许多老年朋友来信或电话咨询,这一"保险版"以房养老究竟是怎么回事?它将给百姓带来怎样的养老新选择?购买这一保险是否存在风险?《山西老年》特别就几个普遍性问题,根据相关政策给予解答。  相似文献   

9.
尹卫国 《社区》2011,(12):5-5
1月20日,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开幕,就《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修改稿)》进行了审议。跟一审的草案相比,修改稿增加了对“啃老”现象的规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以物业或者其他理由,骗取、克扣或者强行索取老年人的财物。”(1月21日《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10.
小非 《社区》2011,(18):17-19
当一些老年人在享受幸福而充实的晚年生活时,我们也看到,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剧,子女在外闯明天、父母跟着"漂"余年的现象也不在少数。而这些老年群体,则更加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关心。"漂族老人",您在城里还好吗镜头一:进城带孙子整天闷闷不乐。王老汉来自东北农村,今年62岁。2010年7月,王老汉第一次出远门来到了河南省会——郑州市。2010年秋,王老汉家中双喜临门,  相似文献   

11.
徐云 《社区》2012,(4):8-9
随着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人口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子女为了事业的发展选择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也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更愿意与同龄人结伴成群,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生活经历、相似的兴趣爱好。建设老年社区无疑可以满足这些老年人的需求,志趣相投的他们可以在适合自己的社区里休闲、娱乐、就餐、就医,等等。但随着社会养老需求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老年社区的建设、完善除了靠政府对其政策倾斜外,势必还要引入市场机制,由此便催生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2.
子女支持能够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结合Pr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子女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护能够显著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将两种子女支持行为同时纳入模型时,虽然结果在统计上不显著,但生活照护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提升作用;通过分组回归和引入交互项的检验,发现男性和中低龄老年群体的生活满意度对于子女提供的经济支持反应更加敏感,子女生活照护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则不存在显著性的性别和年龄异质性。因此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建议加强家庭支持体系的立法和制度建设、合理配置子女支持资源,促使老年人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3.
董绍军 《社区》2010,(33):36-36
人都会老,这是人自己无法左右的自然规律。当面对退休这一关口时,过得好的老年人,生活依旧有趣味,过得不好的老年人,就会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长久的孤独,尤其是老年丧偶者,甚至会产生变态心理,常被戏称为"老小孩”。所以,退下来的老年朋友都应学会随遇而安,学会知足常乐。如此方能心理健康,晚年生活愉快幸福。  相似文献   

14.
张元国 《社区》2012,(6):8-9
随着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入口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子女为了事业的发展选择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也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更愿意与同龄人结伴成群,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生活经历、相似的兴趣爱好。建设老年社区无疑可以满足这些老年人的需求,志趣相投的他们可以在适合自己的社区里休闲、娱乐、就餐、就医,等等。但随着社会养老需求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老年社区的建设、完善除了靠政府对其政策倾斜外,势必还要引入市场机制,由此便催生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5.
成年子女照顾者和老年人居家养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居家养老成为老年人照顾领域中重要的养老方式.对深圳老人成年子女照顾者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接近三分之一的老年人选择和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成年子女照顾者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面临压力,男性和女性照顾者在经济、时间和心理所受到的压力有所差异.老人在经济方面更依赖男性照顾者,而在生活照料方面则更依赖女性照顾者,老人更倾向于与儿子同住,成年子女照顾者也对居家养老服务提出了具体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老漂族”是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孕育的一个新兴族群,具体是指为了与子女团聚或者帮助子女分担家务、照顾孙辈而从农村老家来到子女所在城市的老年流动人口。“老漂族”的形成受到了多种结构性力量的交互影响,主要包括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保障的倒逼、传统文化的推拉和国家制度的规制。处于人户分离状态的“老漂族”面临着多重角色困境:在家庭角色方面是核心家庭中的多余人,在代际关系方面是重心下移中的边缘人,在日常生活方面是地域冲突中的异乡人,在社区交往方面是公共生活中的陌生人,在社会地位方面是底层社会的小人物。面对多重角色困境的“老漂族”,未来无论是去还是留,都存在多重障碍与羁绊。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在2000年和2006年实施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和"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我国老年人闲暇活动的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2000年相比,我国老年人闲暇活动的参与意愿和组织意愿都明显提高,但参与意愿还相对偏低。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城乡、社会保障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心理健康状况、活动设施等因素对老年人的闲暇活动参与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农村老年人家庭代际交往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农村老年人养老情况调查"数据,探讨了农村老年人家庭代际交往的现状与特点。结果表明,农村代际之间的经济与劳务交往仍然十分普遍,子女对上代的支持依旧是代际交往的主要方向。然而,在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代际关系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老人的经济独立性提高,子女养老的经济负担大为减轻。但是,当老人生病时,子女依然是照料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今后,在农村,除了要继续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并提高保障水平外,还需要解决老年社会化照料服务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军丽 《社区》2012,(30):24-24
“以前就是‘家、学校、菜场’三点一线的生活,如今我们在社区里又有了新乐园!”83岁的刘华斌边唱边舞,高兴地说。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宜居社区是全省最大的棚改回迁社区,可容纳5579户2万余名居民。随着回迁居民的扎根,他们中越来越多的父母或为了晚年有个依靠,或为了照顾孙辈,情愿而又不情愿地离开自己待了大半辈子的老家,来到青宜居社区,独自守望一份淡淡的忧伤与孤独…他们戏称自己是“老年漂”。如今青宜居社区的“老年漂”一族达到400人以上。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对我国老年人口的家庭结构背景进行统计分析,勾画出老年人的家庭结构背景和个人-家庭生命周期模式,发现老年人在生命周期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家庭的概率是有规律的,即个人-家庭生命周期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分析结果显示,独居老年人和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已经成为老年人的主体,仅次于生活在三代直系家庭中的老年人.城镇老年人口生活在空巢家庭的较多,需要子女在身边的照料,农村老人则更需要经济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