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版刻图录》是一部反映了中国历代版刻艺术的集大成之作,这部书对版本鉴定工作、书籍印刷史的研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应当注意《中国版刻图录》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本文以《中国版刻图录》(1961年第二版)为依据,对其宋金元刻本部分进行勘误。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塑造人物群像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甚为普遍。以《金瓶梅》中的妻妾、《儒林外史》中的腐儒以及《红楼梦》中的群芳 (尤为女仆 )为例 ,从艺术形式、艺术手法等几方面分析明清小说作品中人物群像的塑造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莉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5):64-66
人人渴求幸福,但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幸福百态,滋味自知"。电视连续剧《老大的幸福》用小人物的人生、平凡的故事开掘人生的大道理,它很好地解答了社会转型期人们迫切关注而又不断追问的普遍问题: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5.
孙雁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129-131
《红楼梦》包含大量的习语,习语承载着一门语言独有的文化信息,所以这些习语为原著增色不少。文章通过对霍译版《红楼梦》与杨译版《红楼梦》中习语的英译进行比较,探讨习语的翻译要点;进而指出,译者只要达到等效翻译的效果,不管采取何种翻译方法都是可以的。 相似文献
6.
陈长文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3):58-61
本文介绍了山东省东明县文物保管所收藏的明版《万历五年进士登科录》,并利用《万历五年进士登科录》对《明史》和《明实录》进行了校勘,进而探讨了明代《进士登科录》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7.
周欣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4):17-20
《思问录》是王船山学术思想的重要内核,其中蕴含着“太极”“动静”“人极”等理学概念,既融合周濂溪《太极图说》理论取向,又贯通了张横渠“气”学思想,以此颠覆陆王心学体系,实现对儒家传统的思想超越,由此亦体现出明末清初儒学在哲学义理方面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素宁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1,(5):90-93
黄宗羲,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潜心著就《明夷待访录》,其目的是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阐明封建帝王制度的弊端,设计出理想的政治制度。他具有反封建、反专制的民主启蒙性质的新民本思想。《明夷待访录》在批判旧世界的同时闪露着新思想的锋芒,堪称为17世纪的中国人权宣言。尽管学界已对《明夷待访录》进行多方住和多视角的论述,但仍不全面,本文试就其政治构想进行简要梳理,以期引起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乐府群玉》选编者为胡存善臆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云波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2):60-66
《乐府群玉》的选编者,任中敏疑为胡存善,隋树森据贾本《录鬼簿》中的一条材料反驳之而定为无名氏。实际上,隋先生忽略了《录鬼簿》存在多种版本的复杂情况。爬梳《录鬼簿》诸版本著录《丛珠》的情况,可以确定《丛珠》的归属,藉此可以进一步证明《乐府群玉》的选编者为胡存善。《乐府群玉》“编次有伦”的特点以及选曲风格与《录鬼簿》胡存善小传等材料相契合;该书张可久小令精选自《今乐府》,而后者是胡氏对张可久30年创作的精选;胡氏交游广泛,具有较高的解曲能力和编刊散曲集的经验,这些都是胡存善选编《乐府群玉》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与《天倪录》是中韩两国古代文言志怪小说的重要代表,两者在小说正文之后均有作者的自我评点.对比两种评点,其共同点是评点都是正文故事的补充,又体现出作家的个性.不同点是《聊斋志异》在评点内容上选择富含寓意的故事,饱含鲜明的情感色彩,敢于批判社会现实;而《天倪录》则是注重考究故事的真实性与可信度,遵从传统儒家道德思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作者的因素,还包括成书社会背景的差异以及所处的小说发展阶段不同等因素. 相似文献
11.
继《闯关东》之后,山东省影视剧制作中心又和临沂市委宣传部联合推出电视连续剧《沂蒙》,再一次掀起收视热潮,获得第四届CCTV电视剧群英汇“最佳热播剧奖”和“最高收视率奖”。 相似文献
12.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与中国清代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当时的时代为背景,同样真实地描写了封建贵族衰亡的过程,让后人窥见不同国度贵族阶级的衰亡.由于两位作家的经历不同,其作品的创作理念也存在较大差异,具体体现在对批判对象、斗争方式和对女性观念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13.
张晓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Z1)
自短片《私酒贩子》(1904年)和《黑手党》(1906年)以来,黑帮题材已在美国银幕上活跃了近百年,有着悠久的类型电影传统。《黑道家族》作为近年来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黑帮题材作品,它与许多美国黑帮电影都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但作为一部电视剧,它又与黑帮电影有着不同的美学追求。它借助电视剧的篇幅优势,拓展了作品的叙事空间,丰富了传统意义上的黑帮角色,展现给我们一种后现代的平民视角。 相似文献
14.
15.
宋健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62-364
曹操既是一位在我国三国时期颇有建树的历史人物,又是一位经《三国演义》的塑造而知名度甚高的文学人物。新近播出的电视连续剧《三国》,则更是将这一历史、文学人物进行了重新铸塑。在《三国》这部电视剧中,编导者将这一人物形象历史化、将人物性格细节化、将与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演绎化,并通过这三种手段成功塑造出了一个带有新质的曹操荧屏形象。 相似文献
16.
潘承玉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2):44-48
东周时代兴越灭吴、称霸中原的越王勾践,长期享有“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荣乐”的恶谥。然而考察历史可以发现,吴越矛盾既不可避免,勾践之兴越灭吴并“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实有益于吴越两国人民并有利于当时整个“国际局势”的良性发展,其正义性无可置疑;在文种借故不朝之后,勾践隐忍长达一年,最终才将其赐死,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绝非所谓“长颈鸟喙”劣根性的表现。史载勾践无他不道之事,代有识见卓伟之人如韩愈、苏轼、王若虚对范蠡、文种发出诛心之论,令人警醒,足可还此一公案之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7.
汪坚强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2):54-58
三十八集电视连续剧《子夜》的改编把茅盾的三部手稿列为改编对象的策划,既可以逃避不忠实于原著的指责,又合法地融入了多种时尚元素;通过结构的重组可以实现主题的跨越,便于组织故事和塑造人物;通过对原著单一的故事内容进行拓展加工,形成以吴、赵为核心的推动式多事件的组合形态;在人物塑造方面,无论是对主要人物的经历及其关系的改变,还是对次要人物增添分量和新增人物,都可以被视为影视改编中进行人物处理和设置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20集电视连续剧<没有语言的生活>通过个性化的蒙太奇镜头语言叙述了转型期一段充满欲望及其导致的苦难故事.同时,通过对转型期底层生命欲望的成功叙述,电视剧完成了对转型期底层百姓世俗欲望温情化批判的大众文化审美使命. 相似文献
19.
汤水辉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2009,(2):112-114
译者的身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它的定位对翻译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论文试图通过对著名汉学家、翻译家霍克斯所翻译的《红楼梦》的译文分析,解构其译者身份的第二自我——“他我”,以期对翻译研究——特别是对《红楼梦》的翻译研究产生一点启示,促进中西文化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汤水辉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2):112-114
译者的身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它的定位对翻译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论文试图通过对著名汉学家、翻译家霍克斯所翻译的《红楼梦》的译文分析,解构其译者身份的第二自我——"他我",以期对翻译研究——特别是对《红楼梦》的翻译研究产生一点启示,促进中西文化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