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有的金融控股公司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国有商业银行模式、非银行金融机构模式和产业资本模式.在我国分业经营的法律背景下,这三类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发展前景,但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和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看,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进行金融控股公司的构建是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主要方式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后 ,欠发达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机构面临巨大冲击 ;撤消或缩编成为最常见的应对策略。但从宏观角度看 ,实行股份制改造整合 ,以组建新的区域性股份制金融机构 (金融控股公司 ) ,也是可以成立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地涌现,金融业正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成为实现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重要组织形态。金融控股公司与一般控股公司相比,有其自身的经营优势,但同时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问题。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入手,分析了在分业监管体制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在监管中存在的监管法律缺失、监管体制和模式落后以及监管措施不完善等问题,最后就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银行混业经营将成为必然趋势.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现状及国情,以银行为主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应是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理想制度选择.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监管可选择多元化的监管模式,用风险目标法对其资本充足性进行监管,同时设立内部防火墙和控股公司的集团援助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的国际大环境下,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混业经营的一种合理的模式,其日益扩张是现代公司的发展趋势,金融控股公司在为公司带来诸多利益的同时,与其他金融公司相比,也产生了许多特有的风险。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现状的研究分析,提出风险控制相关法律的合理化建议,从法律制度上防范和规制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对于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经营,保障我国金融安全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传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极值分布理论分析了我国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下偏风险相依性的特征,研究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传递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与保险业和证券业相比,银行业的风险相对较低,行业内部风险传染的概率要高于行业之间风险传染的概率,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混业经营风险传染的概率最低,这为组建金融控股公司会获得风险的分散效应提供了实证依据,并且给出了混业经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WTO后 ,面对国外金融机构的竞争 ,单一资本 ,单一业务范围的中国金融业的局限性显而易见 ,在混业经营时机尚未成熟的条件下 ,金融控股公司不失为金融创新的一种现实选择。同时又必须考虑到 ,在中国 ,金融控股公司有着独特的风险点 ,对其的监管又是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是金融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对国内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和模式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组建模式的建议,以期对我国有关金融控股公司的相关制度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银行涌人中国,新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也随之而来,中国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文章通过分析西方国家银行经营模式的变迁轨迹,并结合中国国情,认为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开展混业经营的最佳模式,解决好金融创新是我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金融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混业经营的模式之一,成为许多金融机构积极推进的目标.金融控股公司在国外已经有较长时间的历史,但在我国还算是新生事物,在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年的形势下,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对于规范我国现有的金融控股公司,增强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