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民族关系和谐性监测预警及主动调控机制研究》一书是民族学与管理学交叉研究的优秀成果,系统建构了民族关系监测预警及调控的理论框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开创性。该书将管理学理论引入民族关系研究领域,特别是基于和谐管理理论构建了民族关系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以及大数据分析相关方法用于民族关系监测预警过程,建立了民族关系和谐性预警调控实践模型,以提高预警调控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本文从七个方面对该专著的内容进行了评介,专著的若干观点既是对民族问题研究或民族事务治理理论的丰富扩展,又可为各级政府部门开展民族工作或民族事务决策提供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民族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监测预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本文就民族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预警机制进行了研究: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宗教五个方面的因素,建立一套多层次的民族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以民族关系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的民族关系监测预警机制;应用信息组织的相关方法,建立民族关系监测信息的采集模型和处理模型,保证监测评价过程的信息畅通;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因子,进而得到民族关系和谐度指数。  相似文献   

3.
微时代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新形态,对大学生群体乃至社会整体进程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民族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日常管理等层面,亦受到微时代浪潮的冲击。为了落实"双一流"战略部署和遵循微时代的发展规律,民族职业学院亟需通过增强现代网络信息意识;积极运用网络教学工具;建立互联网+教育联动机制;完善师生双向互动机制等措施,探索一条"微管理"教育路径,培养更具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民族人才。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传统纠纷解决的裁判者多为当地的民间权威,纠纷解决的程序通常是非正式的,在纠纷解决过程中广泛运用"调解"结案,纠纷解决通常采用当地的习惯法或规则.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存在制度规范与保障能力不到位,组织建设与决策能力有待提高,资源动员与整合能力不强,政策解读能力与执行力弱,问题搜寻与预警能力差等问题.因此要做好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危机公关,传统纠纷解决机制与国家法互补,建立科学的危机管理组织体系,优化处理机制,加强政策解读能力,强化领导力,强化预警机制,多措施、 合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各种与宗教和民族相关的突发事件,社会变革、国际争端和理论争辩,使人们对民族与宗教问题格外瞩目。与当今国际形势相比,中国应该是目前世界上民族宗教关系最为和谐的国家,即便如此,仍存在矛盾和隐患,须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经济转型期城市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及预警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民族关系呈现出复杂性、敏感性、波反性大等特点,城市民族关系逐渐成为我国民族关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经济转型期城市民族关系的现状和特点,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建立了转型期城市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体系,将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分为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两大方面,其中静态因素是指相对稳定不易改变的因素,动态因素指在经济转型期变动较为频繁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究城市民族关系影响因素的目的是为了找到民族关系的预警调控对策,文中提出了若干城市民族关系的调控对策和思路,特别针对民族关系的监测预警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人口的流入对城市民族关系带来了较大影响,致使城市民族关系的发生主体与涉及范围增加.在厘清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关系的内在联系基础上,认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出现是对城市民族关系产生消极影响的主要因素,提出不要忽视他们在城市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两个层面系统解析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对城市民族关系的具体影响,提出应构建应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城市民族关系调控新机制,认为其应该由事前防范预警机制、事中排解应对机制、事后处理弥补机制组成,尤其应重视事前防范预警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范振军  温军 《民族研究》2007,(5):100-103
在评述民族关系预警研究背景、理论、方法与应用等方面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我国民族关系预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民族关系预警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9.
延边高等院校(包括延边大学,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工学院)二千多名师生員工从去年冬天起掀起了学習汉語文的热潮,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到目前已有85%以上的教員能基本上用汉語講課,90%以上的学生能用汉語笔記和进行課堂討論。延边大学自从1949年創立以来,一直用朝鮮語进行教学。这是党的民族平等政策的体現,对于發展朝鮮民族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在延边大学中,有些地方民族主义分子却鼓吹“民族語言純潔論”“民族形式神聖論”等謬論来排斥对汉語汉文的学習。当时在群众中有許多人对于学習汉語文的重要意义也缺乏認識,因此有不少师生就把汉語課当成可有可无的功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民族院校学生就业渠道、岗位、空间相对萎缩的现状,在民族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已势在必行.目前高等院校存在着对创业教育重视不够,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不完善,社会和家庭缺乏足够的认识等现象,也影响着民族院校的发展建设.探索一条适合民族院校特点、符合民族经济发展的创业教育之路,是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鼓励民族院校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郭娅 《民族学刊》2010,1(2):53-58,162
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区,也是一个多元文化交织,多种宗教并存和信教人数较多、民族宗教氛围浓厚的地区。本文是在调研的基础上,反映了西部民族地区的民族宗教信仰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民族自决权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民族国家中,曾经并正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由于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等特点,要求我们在新时期要以新的民族观来辨证地理解民族自决权,以防其被民族分裂主义者滥用,搞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erspectives of Pakistani-heritage Muslim young people on their educational progress, against a background where Muslim students are monitored for their vulnerability to radicalisation. The literature offers competing explanations for the persistent inequalities in attainment among different minority-ethnic groups, but the voices of pupils themselves are seldom heard. In this study, young people offer their own explanations of distinctive aspects within the local attainment data, which run counter to national trends. The principal sources of data are extended discussions with 36 Pakistani-heritage young people, and a survey conducted by some of the young people among 165 of their peers. Analysed through a Bourdieuian len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se Muslim young people are motivated by a strong sense of habitus and religious identity that transcends the divisions of social class. Further, they are actively engaged in habitus transformation, which drives their educational aspirations but involves personal cost, dilemmas and constraints.  相似文献   

14.
杨文安 《民族学刊》2014,5(2):43-45,119
傣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历史上南传佛教与封建领主统治、村社统治和社会等级制度紧密结合,长期维持着傣族社会的稳定,并对基督教的传播产生了强大的抵制作用。过去虽然有少部分傣族民众由于各种原因接受了基督教信仰,但没有对傣族社会和传统文化造成大的影响。近年来,部分傣族改信基督教现象再次出现,并有增长态势。对此,首先应认识到这一现象的必然性、长期性和社会性,其次,应围绕焦点问题和突出矛盾,采用政府引导下的民间协调方式,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浅析青海汉族的神灵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灵崇拜作为一种民俗现象存在于今天,反映了一种共同的民族心理。在青海东部汉族集居的地区,崇拜神灵这一精神民俗渗透到生产、生活、娱乐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存。青海汉族神灵崇拜虽源于中原文化,但也受地方原始宗教的影响,虽无完整意义上的教义与宗教组织,但神灵崇拜体系比较庞杂,一些祭神活动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这就决定了青海汉族神灵崇拜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而神灵崇拜与当地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民族自决权新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主要论述了民族自决权理论的由来、在前苏联建国过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以及前苏联民族分离主义兴起与民族自决权理论政策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 ,作者指出 ,在冷战结束、殖民主义体系瓦解、世界已不存在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的形势下 ,民族自决权原本包含的国家主权和民族政治独立自主权原则已不适用了 ,而民族自决权应体现为各民族公民享有符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包括管理和决策本民族事务的民主权利和平等权利。  相似文献   

17.
18.
With the understanding that the planning of public space is a discursive practice,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ultural meanings encoded in the design of the grounds around Israel's main airport, Ben Gurion International. Using the example of Terminal 3, the article discusses how the State of Israel leverages landscaped space as an ideological tool in the struggle for control over symbolic expressions of national identity. The design decisions here are fram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all important Zionist trope of ‘redemption’, or land reclamation in the image of Zion. The airport's ‘Seven Species Garden’ is explained as part of a widespread mythology of an autochthonous people/land bond, deeply rooted in Jewish-Israeli consciousness, which draws upon the Bible for territorial legitimacy and national identity. Finally, the Orientalist bias betrayed in the airport grounds effectively bars entry of the county's largest minority to the ‘gateway’ of Israeli national space because such references are based on ethnicity.  相似文献   

19.
蒋彬 《民族学刊》2014,5(6):34-45,103-105
就文化十大产业来看,羌族地区仅有演艺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等传统产业,而新兴的动漫产业、游戏业、文化会展业、网络文化、艺术创意和设计、文化产品与数字相关服务等新兴产业基本上还未起步。即使已有的产业,也发育不全。羌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起步低、规模小、效益差、同质性高。虽然存在自然生态环境较差、社会发育程度低、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不足、缺少文化产业人才等制约因素;也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基本覆盖、区位优势明显、良好的机遇、文化资源丰富文化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发展羌族地区文化产业应该创新管理机制,健全文化产业市场;融合文化科技,发展创意农业产业;壮大市场主体,培育龙头企业;突出特色,塑造品牌。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康区的金融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健吾 《西藏研究》2006,(3):102-106
民国时期,康区金融业相当混乱,先后流行多种货币;地方财政收入微薄,百姓民不聊生,社会经济生活长期处于困顿、艰难的状态。康区的金融财政萧条与当时全国国民经济发展迟缓有密切的关系,为国际、国内大的社会政治环境所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