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理论最突出的特点是在理论和方法上选取的女性主义视角。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的主要内容在于揭露殖民主义和男性中心的权力话语对于第三世界女性的遮蔽和歪曲。她通过对西方白人女性的文学文本所作的后殖民解读,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拓展了新的空间,使后殖民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后殖民批评认为,张艺谋电影是以东方奇观迎合西方的东方主义,而西方人眼中的张艺谋则是艺术创新者和政治批判者.中国后殖民批评误读了后殖民理论,误解了西方人,也抹杀了张艺谋的文化政治意义,它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崛起文化转型时期中国知识分子面对西方强势文化既惧且傲的矛盾复杂心理.超越东方主义不是走向西方主义,而是真正吸收后殖民理论的精神和要义,把文化政治贯彻到本土文化的批评之中.  相似文献   

3.
台湾作家的香港关注--以余光中、施叔青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中叶以后台湾与香港两地文学的互相影响,通过文学思潮、作家作品和人员交流予以实现.先后于70年代移居香港的余光中和施叔青,他们跨文化的人生背景和写作视野,使他们在香港这座跨文化的国际城市中取得优异的创作成就,成为两地文学结缘的代表.余光中以儒家入世的志士心怀和仁者心肠为中国文化造像和替中国坎坷多难的现实怀忧;施叔青则以女性主义和后殖民理论来诠释香港独立的女性人生和百余年被殖民的历史.他们来自台湾的文化身份和文学经验,融入香港生活的描写中而获得新的香港经验,对他们返回台湾后的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半殖民性是现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长期以来被现代性、启蒙、民族主义、革命等文学史观和研究范式所遮蔽。近百年中国文学的发展与其看作现代性的展开过程,不如看作殖民性的衍化与抹除的双向互动过程,"半殖民与解殖民"规约着中国文化和文学的走向和愿景。从"半殖民与解殖民"的角度出发,既能勾连起"现代性"、"启蒙"、"革命"、"民族性"、"世界性"等重要文学史概念和文学史观,又能重新评估这些概念和史观,从而建构新的史述逻辑,呈现现代中国文学发展的另一副面影。"半殖民与解殖民"既是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框架,也是一种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5.
从后殖民理论看中国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理论不仅是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理论之一,而且也是现实实践中解析东西方政治文化关系的有效的理论方法。针对全球化时期的文化身份问题,中国民族文化必须应对后殖民理论的挑战:警惕西方世界后殖民主义的威胁、警惕民族文化的生存危机、警惕"走向世界"的后殖民主义心理。  相似文献   

6.
作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引进的西方文论,后殖民主义理论运用在中国文论建设中具有方法论意义,使我们能够看到西方话语背后隐藏的文化霸权与西方中心主义.中国文论应走出"失语"的自卑状态,平等地展开与世界各种文化的对话.本文提出了中国文论与其他文化对话的途径与可能.  相似文献   

7.
《走出非洲》是丹麦作家凯伦.布里克森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小说的作者以一个殖民者和基督徒的身份走进了1914年到1931年间的非洲大陆,观察和描绘了自己身边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非洲人民的热爱和同情。本文分析了小说中各种土著居民的宗教信仰情况,认为非洲的传统宗教由于西方宗教的强行侵入已逐渐边缘化,非洲的各种宗教呈现出相互交流融合的趋势,后殖民主义特征显现。  相似文献   

8.
在后殖民语境下,文化译者面临着双重身份的困惑:一方面,译者在文化翻译中如果只诉诸本土策略,则有悖于其在不同文化之间的架桥目的;另一方面,译者往往面临着被异化的危险,成为他者发出异质声音的传声筒.本文从后殖民翻译研究的视域出发,探讨后殖民语境中文化翻译的诸多表征和译者定位的艰巨性及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当代电影面对好莱坞及外片涌进的巨大冲击 ,还有来自实用主义与商业主义的双重压力 ,如何既能立足于国内电影市场 ,又能跻身于国际电影市场 ?以“主流片”去打主流市场 ,应是一种“以攻为守”的文化战略。娱乐片理应成为中国电影生产的主体 ,也应担负起主流意识形态再生产的职责 ,以应对所谓的“后殖民时代”的到来。为此 ,中国当代电影应有的文化自觉 ,将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11.
古远清 《学术研究》2002,(7):112-116
香港文学研究不仅在弥补内地文学研究空白中占有不同寻常的地位 ,而且它还承担着开拓内地学者研究视野和整合两岸三地文学这一重任。它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目前仍属“试写”、“初写”性质 ,为学科的草创阶段。正如全球化不会使香港文学失却自己的特色一样 ,新世纪的香港文学研究在一国两制背景下仍可单独成为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12.
香港对内地的影响是明显的,改革开放前承担着内地的大部分进出口贸易;改革开放后香 港对内地的影响不减反增,不仅承担着大量的转口贸易,而且向内地投资,并提供大量游客客源。但对于 内地,不同地区受香港的影响明显不同。本文基于历史统计数据,运用多元统计方法,综合考察回归前后 香港对内地影响的空间差异及其变化,为更好地协调香港与内地关系提供科学依据。香港对内地的影响是 典型的点与面相互作用问题,通过数学模拟发现,这种影响虽然符合距离衰减规律,但呈反比例关系而不 是一般的指数衰减或二次幂函数衰减。本文完善了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体系。  相似文献   

13.
陈才俊 《学术研究》2004,(9):106-110
香港图书出版业始于 184 3年 ,经历了 2 0世纪 4 0年代、 6 0年代和 80年代的三次重大发展 ,现已成为香港的支柱产业 ,位居世界前列。其历史发展与经营现状 ,可供中国迈向世界出版大国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粤港两地资本市场分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粤港两地资本市场分割的原因,进而根据CEPA带来的机遇提出粤港资本市场一体化的近期模式、中期模式和远期模式,最后提出粤港资本一体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回归以后的香港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中,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居于重要地位.香港公务员制度改革,是香港行政文化转型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政府能力与管制绩效的重要举措,是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的现实考虑,包括人职与调职、薪酬与福利、行为及纪律处分、表现管理、培训与发展等方面的改革,表现出对传统文官制度的变革和当代西方国家的管理主义改革浪潮的回应的特征,对我国内地公务员制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香港回归十年来经济结构的演变过程,并且剖析了在CEPA协议签署后,香港与中国内地区域化的结构转变效应,以及效应不高的原因。针对香港面临的结构转型挑战,提出了整合现有优势和创建竞争优势的两条路径,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香港电视连续剧中的"江湖"母题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香港电视连续剧中广泛存在着“江湖”母题,香港电视连续剧正是通过“江湖”这个母题构建了香港人文化认同的基础,以表现生存境遇的图象符号表征出香港社会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通过的《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中,我党曾提出过"两个先锋队"思想.该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相似文献   

19.
反讽:女性的身体叙事——萧红与萧红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身体叙事”是萧红文本的一个潜在的内容与姿态,在文本中,女性身体不仅成为萧红作品中的“生死场”,而且更是小说获得内涵和意义的根本来源。萧红似乎对自身的情感与女性的命运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女性独有的身体经验成为她从事文本建构的基本手段。生育、病痛与死亡是作家诠释女性“身体叙事”的独特视角,女性与男权社会乃至整个主导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与冲突成为身体的悖论。女性作家用反讽的姿态作了一次“致命的飞翔”,在语言的狂欢与回忆的空间中获得身体与性别的认同。正是用这样一种方式,萧红将自己写进了文本——就像通过自己的奋斗嵌入世界和历史一样。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战略思维需要强化的两个方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战略思维需要以进化意识和全球视角强化软实力的建构和全人类共同利益观。软实力能够演化为重要的资源力量对国际社会的外生变量发生重要作用,亦会对国家利益的内生变量产生影响。中国急需在政治体制建设、文化生态环境、外交哲学与战略、“事在人为”诸方面建构和强化软实力。全人类共同利益观的确立符合世界体系的发展规律。强化共同利益观将对中国建构人类共同发展的共荣性理念和调整自我、改变自己发挥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