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一、人才租赁的概念、起源及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 人才租赁又称人才派遣。所谓人才租赁是指用人单位根据自己业务的实际需要向人才租赁市场提出所需人员的标准、条件等信息,人才租赁市场搜索合适的人员并经过严格的筛选后租赁给用人单位,并代办发放工资、福利和档案管理等琐碎的人事管理工作,用人单位对人才享有使用权并向人才租赁市场支付使用费的一种用人方式。用人单位与人才租赁市场的关系是劳务关系;被租赁人才与人才租赁市场是劳动关系;而被租赁单位与用人单位之间是有偿使用关系。  相似文献   

2.
侯光琛 《经营管理者》2011,(8X):253-253
<正>所谓人力资源外包是指用人单位将人力资源相关工作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来具体完成其人力资源工作。人力资源外包是业务一般有以下几大业务模块:1.员工外包:由传统"三性"员工扩展到一般员工租赁或人才派遣;2.人事代理:代发工  相似文献   

3.
鲍林源 《经营管理者》2013,(19):124-124
<正>人事代理是人才服务机构受用人单位或个人的委托,以提供人事关系和档案管理为基础的全方位、系列化的人事服务方式。近年来,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作为人才公共服务的人事代理已经成为人才服务的重点工作并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截止目前,集体代理单位达992家,人事代理人员达23713人。近期,我们专门就人事代理工作现状的主要特点和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进一步促进人事代理工作健康快速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管理的创新,人才派遣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呈现出勃勃生机。人才派遣的主要优点就是用人方式灵活,用人成本低,形式多种多样。但是,由于人才派遣是新生的用人方式,社会上对这种方式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运用模式,在一些制度和规范上做的并不是很完善,同时一些企业信息不灵通,对于这一种新的用人方式并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人才派遣可以做什么,更谈不上如何利用人才派遣的优势为自己的单位进行服务。本文就针对人才派遣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2,(7):13-13
人才市场冷清,用人单位着急,招聘会出现“粥多僧少”,春节后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就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据媒体报道,北京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已经征集了4万多就业岗位,然而节后两天只有约180人在就业服务站求职。  相似文献   

6.
<正> 日前,美国加州皇家信息咨询公司与南京一民营猎头公司合作创办的江苏省首家中外合作人才服务中介——仁人经理人咨询有限公司在南京诞生。与此同时,英国、美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日本以及国内香港、台湾等地区的人才中介公司,纷纷派出业务代表与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人才服务机构广泛商谈合作事宜。洋中介抢滩国内人才市场“风高浪急”。  相似文献   

7.
<正>由于用人观念和制度安排存在欠缺,仅2005年一年,我国就有2500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而无端消耗。盲目追求高学历的人才使用情况,被一些专家称之为“高学历运动”。这一“运动”在全国催热了一波“人才高消费”狂澜。人才使用畸形消费人才资源是十分珍贵而稀缺的社会资源,人才浪费是最大的社会浪费。然而,近年来我国的人才使用走入了一个畸形消费的误区,为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人才高消费,大材小用。近年来,人才高消费趋向越来越严重,在许多地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普遍提高,出现了大材小用的现象。人才  相似文献   

8.
劳务派遣是近年来常见的一种用工方式,由派遣员工、派遣机构和用人单位三方构成。用工单位对派遣员工仅有指挥监督权而无拥有权,派遣机构与派遣员工之间是雇佣关系,派遣员工的薪资和人事管理由派遣公司负责。  相似文献   

9.
1月2日,由山东省人才服务中心主办的山东人才网发布了2007年全年人才指数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加工/制造业、建筑/设计/装潢成为三大热招行业。与往年相比,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了用人单位眼中的“香饽饽”。求职者的就业观念更加务实,省会及沿海城市之外的城市更受求职者青睐。  相似文献   

10.
企业教育:不可荒废的大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选人、育人、用人、留人,各企业都费尽心机。而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已经不单纯考虑待遇的多少,还要综合考虑个人的职业规划和成长。现在,企业内部都流行这样的话: “给员工发福利不如给员工提供培训机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员工不仅渴望得到好的待遇,更渴望得到成长和提高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徐华 《经理人》2003,(8):18-20
人才租赁是一柄双刃剑,它为企业有效也避免人员超编、降低运营成本、简化用人程序提供了方便,但也给企业带来诸多麻烦。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年来,随着大批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现出一种“供大于求”的状态。用人单位相互攀比,以高文凭、高职称为条件,出现了“大材小用、高能低用”的现象。尽管这种现象一出现就受到舆论质询甚至谴责,但“人才高消费”现象并未因此而销声匿迹。相反,在一些地方或单位,“人才高消费”还呈汹涌澎湃之势。  相似文献   

13.
9月8日.南京市举行公共租赁住房人才住房建设管理大会。市委书记杨卫泽在会上强调.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是增进人民幸福的重大惠民工程.是推进人才特区建设的特色创新工程、促进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石工程。杨卫泽提出,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要坚持“四个基本方向”,构筑“五个体系”,使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新就业大学生及各类创业人才住房有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租住有支持、高层次人才拎包入住。  相似文献   

14.
张耀天 《科学咨询》2010,(7):120-121
根据社会、市场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健全制度,实行虚拟员工,发放“概念工资”,评比星级员工和优秀管理人员,深化校企合作,加快学生转换为单位员工的角色进程,实行在学校既是学生又是单位员工的“双重身份”管理模式,缩短毕业生适应社会周期的时间,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立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稳定率,做到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满意,有效地解决大中专毕业生适应社会周期时间长的问题,实现毕业生与社会、市场和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最终要走向就业岗位,企业需要什么人才职校就应培养什么人才,企业的人才需求是职校的生命线,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合格人才是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根本目标。因此应以用人单位对会计岗位人才评价的标准作为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最高标准。本文就如何实现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用人单位会计岗位人才评价的有效衔接这一问题,提出了转变观念,提高对用人单位会计岗位人才评价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开展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用人单位评价调研,准确把握用人单位会计岗位人才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积极开展广泛、深入的校企合作;构建教学质量校企共同评价制度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企业的竞争直接表现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也就是产品和服务市场的争夺,产品和服务市场的走向决定利润的流向,而利润的流向又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壮大,靠产品,靠服务,而决定于产品、服务是否受到市场欢迎的是人才,说到底,产品和服务市场的竞争背后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历来是发达国家与跨国公司争抢的重要资源。企业的兴衰成败早已证明:“得人者昌,用人者兴,育人者远,失人者衰。”人才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最终要走向就业岗位,企业需要什么人才职校就应培养什么人才,企业的人才需求是职校的生命线,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合格人才是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根本目标。因此应以用人单位对会计岗位人才评价的标准作为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最高标准。本文就如何实现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用人单位会计岗位人才评价的有效衔接这一问题,提出了转变观念,提高对用人单位会计岗位人才评价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开展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用人单位评价调研,准确把握用人单位会计岗位人才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积极开展广泛、深入的校企合作;构建教学质量校企共同评价制度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刘静 《经营管理者》2014,(29):190-191
2014年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元年,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经济形势更趋复杂。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用人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但人才流失已经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人才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探索企业招聘战略目标体系化、用人机制人本化、人才考核与激励科学化以及人才培养系统化的机制创新,从而实现人才的长久稳定,满足新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社会需求,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杠杆租赁     
杠杆租赁是当前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融资性租赁。之所以称其为杠杆租赁,是因为资产出租方一方面通过银行贷款获得租赁资产所有权(贷款额一般为设备款的60~80%),另一方面则通过出租来获取出租收益,而出租收益一般肯定要大于贷款成本,出租方以此获得财务杠杆收益,故称之为杠杆租赁,亦称衡平租赁或代偿贷款租赁。  相似文献   

20.
解决中国人才市场中存在的用人单位、人才主体和人才市场渠道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强化人才市场政策法规建设,规范人才市场运作,打造高水平专业化人才服务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