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统筹协调利益关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是继续推进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社会利益关系呈现出利益需求更加复杂化、利益获取途径更加多样化、利益矛盾更加尖锐化等新特点。为此,统筹协调利益关系应做到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科学机制等基本要求,并努力提高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界定"非利益性社会矛盾"的内涵,厘清非利益性社会矛盾与利益性社会矛盾的关系,有利于人们在新的概念体系中对社会矛盾的认识更加全面、系统和准确,并为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统筹各项具体工作的指导思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社会利益理论与实践十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是利益,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是利益关系,一切社会科学的核心归根到底是利益关系问题.对社会利益理论和实践的讨论必须先要厘清十个方面的问题,即:利益概念的界定、社会利益及其内涵、社会利益的量化问题、对我国当前根本利益的认识、对新时期基本利益关系的理解、社会利益关系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利益与人民内部矛盾的关系、共享利益观和共享利益论、社会利益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社会利益问题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对这十个方面问题的说明有助于人们深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阎丽红 《理论界》2009,(6):30-31
和谐社会仍然有利益矛盾与冲突,我国在社会转型期间出现利益矛盾具有必然性,辩证地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利益矛盾问题,是解决社会利益矛盾的前提条件.化解社会主义社会利益矛盾与冲突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和谐社会利益矛盾冲突化解重在机制建设,一个结构完善的利益矛盾与冲突解决机制能够协调、整合整个社会的利益差别,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早日形成.  相似文献   

5.
阶层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阶层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协调好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对现阶段我国阶层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的发展变化、对协调阶层利益关系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提出了进一步协调我国阶层利益关系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而其中最大的变化当属利益关系的变化,即原有的单一利益格局被打破,新的多元化利益格局已经形成,而由利益分化引起的利益矛盾也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人民内部矛盾中的主导性矛盾。为此,必须适应这一形势变化,对社会的利益关系进行协调和整合。而协调和整合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尽快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社会生产力总体落后是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深刻物质根源;改革开放引起利益关系格局的重大调整是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重要社会根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和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是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体制根源;思想政治工作弱化,一些干部和群众不能正确对待利益关系,尤其是一些干部的官僚主义严重,是引发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主观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利益调整机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强化,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社会分层和社会矛盾日益复杂。这些矛盾中,最为重要的是利益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在于建立健全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公正的利益协调和平衡机制、强有力的利益实现保障机制、公平正义的司法救济机制。构建这些利益机制并使之切实发挥作用,政府的责任首当其冲,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是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利益矛盾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社会矛盾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利益矛盾是因非物质利益引发的矛盾,同物质利益矛盾相对应.它一般存在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其状态有对立统一状态、冲突状态、批判状态、斗争状态、共处状态、竞争状态和合作发展状态.它的基本特征,有显性,也有隐性;有群体性,也有个体性;有突发性,也有择机性;有思想对抗性,也有行为非理性等特征,还有对立与统一相联系、和平共处与对抗斗争相联系、竞争合作与发展相联系等特征.非物质利益矛盾冲突同样会给国家、社会以及人们心理造成巨大影响和危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高度重视非物质利益矛盾的化解.  相似文献   

10.
利益表达机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格局的多元化,社会利益结构间的不同步性和不均衡性日益明显,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日趋复杂;转型过程中利益表达渠道不够通畅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瓶颈;构建畅通有序的利益表达机制,使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和规范,避免出现具有破坏性的利益表达方式,是党和政府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此消彼长、利益格局调整加快、矛盾冲突甚至激烈冲突增多,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社会利益的多元分化、国家动用社会资源的能力减弱,依赖于各种体制内资源预防、化解矛盾,协调利益关系的做法逐渐显露其不适应性。充分发挥好第三部门——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在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及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社会整合作用,消解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是对这种形势变化和挑战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2.
和谐利益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和谐利益.和谐利益是指社会利益关系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在利益差异和利益矛盾的前提下实现利益均衡和利益共享,各利益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竞相进发,在共同利益不断增进的同时,个别利益也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和谐利益必须具备和谐利益与利益矛盾同生共存、和谐利益是相对的、和谐利益是动态的、和谐利益是历史的、和谐利益是具体的五层涵义.利益关系和谐需要三大构成要素:丰富的物质财富、健全的制度和普遍的精神文明.和谐利益包括主体利益关系的和谐、客体利益关系的和谐以及利益主体与利益客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和谐三个维度.利益均衡是利益关系和谐的必要条件,利益共享是利益关系和谐的充分条件.利益关系的自发和谐与利益关系的人为和谐是和谐利益的两种实现方式,但协调利益关系是实现和谐利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协调利益关系,构建利益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利益共享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利益共享的社会发展理念。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是构建利益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利益共享是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利益,目前,五大因素将会限制利益共享的实现。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共享利益的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利益共享的有力保障,同时还应充分切实地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在利益分配中的调节作用。此外,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应该遵循十大思路——利益增长的思路、利益兼顾的思路、利益共享的思路、利益综合的思路、利益保障的思路、利益补偿的思路、利益制衡的思路、保证根本利益的思路、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路、及时调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矛盾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和谐并不意味着没有矛盾.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存在各种社会矛盾,社会矛盾不仅可以化解,而且可以预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也是预防社会矛盾、防止社会矛盾发生和激化的过程.我国已经建立了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还应当构建科学有效的社会矛盾预防机制.构建社会矛盾预防机制包括建立健全党委领导责任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社会矛盾预警排查机制.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社会利益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实质是利益调整引起的利益失衡。生产力不够发达且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存在问题的物质根源;转型社会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不公正是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存在问题的制度根源;"零和搏弈"的思维方式所形成的利益观是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存在问题的价值论根源。为了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和完善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以及确立起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利益观。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应着力解决人民利益矛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立媛 《理论界》2006,1(11):32-33
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人民群众利益多元化、利益分化等利益问题和利益矛盾突出表现出来,解决好这些利益矛盾问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为此,必须制定和贯彻落实好维护人民利益的方针政策,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利益均衡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变化,带来利益的冲突与矛盾。利益均衡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和谐的本质在于化解矛盾与冲突。利益均衡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完善利益均衡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发展中的各种社会矛盾,是我国社会发展中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的持续过程,化解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要始终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分析我国发展中的矛盾,准确把握其同一性和斗争性,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发展的基础上科学把握社会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致力发展,统筹兼顾,扩大民主,调节利益,扩张矛盾的同一性,缩小矛盾的差异性,削除矛盾的对抗性,增强矛盾的和谐性,正确把握、协调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利益诉求与社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正进入一个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人们的利益诉求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泄愤式群体性事件不断出现、信访规模居高不下、劳动纠纷的利益诉求从"底线型"向"增长型"转变等特征。要正确评价当前的社会矛盾主要是围绕经济利益展开,认识到化解社会矛盾不仅需要建立公平的利益诉求机制,更需要培育进入利益博弈场域中的弱者的博弈能力。实现社会管理目标必须以保障民生、保障民权、培育社会组织的自组织能力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高君 《江汉论坛》2008,(3):45-48
利益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它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本质要求、主要基础和重要措施.要分析当前利益关系变化的新特点及其成因,把握社会转型中利益关系变化的规律,寻找经济增长与利益格局均衡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探索利益关系和谐的新机制,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使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同步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