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秉之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3,(1)
益希单增同志创作的《幸存的人》,是解放后我们西藏地区藏族作家创作的第一部反映现代生活的长篇小说,它散发着浓郁的“酥油味”“糌粑味”,被誉为地道的臧族文学,荣获了西藏自治区文学创作奖和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受到了各族人氏热烈的欢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关于这部小说,作者在一篇谈创作体会的文章里写道:“《幸存的人》写的是一九三六年至一九五○年期间西臧农奴和奴隶的生活和斗争。主要刻画幸存的姑侄俩和跟姑侄俩有着共同利益和理想的几个反抗斗争的农奴领袖形象,以及代表着农奴主阶级利益和势力,象征着封建农奴制度的几个反面人物的形象。小说的主题思想是揭露封建农奴 相似文献
2.
抗争精神与民族意识──《年月日》与《老人与海》人文精神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代作家间连科的《年月日》(登载于《小说选刊》1997年第4期)与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虽非同一时代、同一国度的作品,但却共同抒写了人类与自然、灾难及命运作斗争的精神─—抗争精神,但由于各自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其抗争精神又具有民族文化的某种蕴涵。一、抗争精神与悲剧美《老人与海》写老渔夫桑提亚哥一连出海84天捕不到鱼,第85天他在远海捕到一条大马林鱼,经过三天两夜的较量,他杀死大鱼,但在返航途中却遭到群鲨的进攻,它们与老人抢夺大鱼,老人虽奋力打杀,却无济于事,等返回码头,马林鱼已被劫掠一空,… 相似文献
3.
民族意识是每个民族成员对本民族认同的自我意识,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充分认识民族意识的社会特性,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引导,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民族进步、保持社会稳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此,本文就民族意识的导向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一、充分认识民族意识的社会特性,加深对民族问题长期性的认识民族意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民族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有其固有的社会特性.从社会实践来看,现阶段我国民族意识的社会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维新人士放弃了传统的大一统模式,增强了多元、并存、竞争的民族意识,其民族情感在文化层面上的表现是多重的,在文化观念上表现为较为理性的态度,在对内民族态度方面,要求实行民族平等,维新人士的活动促进了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 相似文献
5.
民初诗话具有浓厚的遗民情结。魏元旷的《蕉庵诗话》及其续编在民族意识领域总体以满汉民族关系探讨为中心,围绕社会鼎革导致的遗民思想与遗民意识内容,具体落脚在以下方面:称颂遗民节义;斥责临危易主、变节之人;记录变名、易服、复辟之故事,蕴归隐之志;以史笔载录诗词,以春秋笔法展现"孤露遗臣"之情怀。这种"关乎时政"的特征固然与诗歌理论的贫乏有关,但更多地反映了社会鼎革下作者的民族情感变化及在社会转型中的心态。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的叙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斋志异》在我国古典文言短篇中,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才子书”。这是重规叠矩已经僵化了的科举制艺无法牢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俊逸之才。这是我国文学史上以传奇之笔志怪的最辉煌的一章。应该看到,蒲松龄的艺术生命是在封建文化规矩至为稀薄、 相似文献
7.
8.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儒学的玄学化特征明显,其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易学被玄理化,并且在经典系统中地位突出;二是,强调义理《易》学特征的圣人伏羲、孔子的地位,圣人形象玄学化。这些都与早期强调礼乐的儒学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进入本文视野的,是一位值得海峡两岸共同研究的中国现代作家。从与鲁迅友好交往到分道扬镳,从语丝社一员到论语派干将,从走出福建活跃大陆到侨居美国定居台湾,林语堂的变易沉浮,包含着许多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的东西。虽然他自居于右翼作家之列,虽然他自诩“两脚踏东西文化”,虽然他自云“我的雄心是要我写的小说都可以传世”,但我们对其作品的评判却不能满足于依据作家的表白得出结论,结论必须建立于客观分析和科学审视的基 相似文献
10.
一、民族意识的定义民族意识这一术语在我国普遍使用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由于种种原因,对民族意识的理解还存在不少歧异。今天,在民族意识普遍高涨,迫切需要深入研究这一问题的新形势下,首先必须对民族意识这一概念作出科学的界定。第一,我国有的学者认为,民族意识就是“认同感”,“族属意识”。“何谓民族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于1990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青年民族理论工作者专题研讨会”,与会者就有关“民族意识”的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探索: 一、民族意识的内涵:1、对民族的属性、交往、发展的认识;2、归属意识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对民族共同体的关注;3、人们对自己民族价值存在的反映;4、民族的心理素质、感情、情绪、自尊、自卑等;5、个体民族意识、群体民族意识、跨族民族意识、阶段民族意识;6、民族成员对本族与他族交往中的自主性、独立性、整体性,生产生活方式、习俗观念、行为方式以及对自身民族相属性的认识结果;7、族属意识和民族生存及发展的推动或妨碍意识;8、民族对自我文化特点的认识。 二、民族意识的结构与层次:1、民族的厉性意识层、交往意识层及发展意识层;2、民族的社会心理层、自我意识层及精神层;3、成员对民族主体的认识、成员对民族主体以外的客观实在认识层、民族意识的动态认识层、民族意识的静态社会心理积淀层。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与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顺力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4)
民族意识是一种“理性的自觉”,也是一个不断修正并力求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历史过程。在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趋加深,时代风云剧烈变幻的历史条件下,民族意识的觉醒曾经历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因此,就严格意义而言,民族意识还应有“传统的”和“近代的”之分──前者基于共同的地域、血缘和文化所维系的纽结,表现出一种源远流长、以种族为中心的传统民族意识,或可称之为族类意识;后者则因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国际交往的扩大,以及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刺激,而体现出一种强烈的、以争取民族独立富强、反对封建专制政治和振兴中…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下半叶 ,随着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 ,传统民族意识应运而生 ,通过一系列历史事件凸现出来 ,呈现出复古闭锁型、保守传统型、自省开放型三种不同的演变形态。民族意识总的发展方向是由盲目仇外、虚骄自傲到效法西方、反思自身 ,逐步摆脱了华夏中心观、夷夏之辨的束缚 ,民族心态渐趋理性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宽广的世界胸怀.就民族意识而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内容上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在形式上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运用中国的民族文化概念和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核心思想的理论表达形式;在实质上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的崇高思想境界.就世界胸怀而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工作的先进性,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道教第一部系统性经典《太平经》里已经有一较为完整的人学思想理论框架。它包括形、气、神相统一的人的本质、人在得道和失道中与神仙和鬼魂的关系、人爱气尊神重精的修道养生的原则和守一的根本的方法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17.
在当今世界上 ,法律职业化几乎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趋势。法律界对自家行业的知识传统有了越来越明确的自觉 ,各种各样的研讨会和出版物都在不停地将这种知识传统精致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检讨法律教育的目标定位 ,法律教育界比起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在教育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像法律人那样思考”(Thinkinglikealawyer)的能力。法律实务界也更加注重将法律职业与法律教育沟通 ,法律职业的入门标准越来越高 ,从而提高了司法在调整社会关系和实现社会正义的过程中的能力。另外 ,司法界又在不断地反思司法权的运作方式 ,程序的价值得到了日益普… 相似文献
18.
19.
由安徽学政朱筠倡导,清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开始,在全国广泛开展寓禁于征的《四库全书》编纂活动,至乾隆五十三年六月抄毕,历时15年的《四库全书》告成。《四库全书》是有史以来一部最大的综合性丛书,它囊括了上古至清前期差不多所有重要著作,迄今还是古代文献数量最多、最集中的资料库,对于古籍的保存与藏书意义重大。对这样的工程。这部大书,徽州人作出了突出贡献。历代徽州人以他们的传世著作支持了这项工程,充实了这部大书。他们进献了丰沛的藏书,为《四库全书》提供了优良的底本,他们中的许多文化精英,能员干吏参与了这项工程。可以说徽州人参与才使这部大书达到日后便可以看到的成就与规模。这是徽州文化史上光辉的一页。那么祁门人对《四库全书》做了哪些工作,又有什么贡献呢? 相似文献
20.
《诗经·秦风·黄鸟》历来被视为反对人殉制度的名篇。《左传》文公六年:“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赋《黄鸟》。”这首诗讲殉葬时“临其穴,惴惴其粟”,殉葬的“三良”当是被活埋于秦穆公墓穴的,残忍之状,令人发指。难怪诗人骂天了:“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就连树上交交而鸣的黄鸟似乎也在鸣不平。《黄鸟》的作者对于“三良”之殉,哀之痛之,颇有一点子正义感,可是《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载:“葬殉以人,从死者百七十人。”诗人对这百余人之殉不置一词,而仅仅对“三良”的从死感之慨之,并且说“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由此可见,《黄鸟》不是反对人殉,而是反对以“三良”这样的贵族为殉。“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