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圆明园是乾隆朝皇家园林建筑的杰作,是清代以"大总结"为特征的园林建造艺术的集中反映。乾隆帝的圆明园诗以圆明园中的景观为题,以诗序简括景观特点,以诗句、诗注描摹景观细节,再塑了圆明园风貌。同时,又因乾隆帝常年在园中居住生活并对同一景观反复吟咏,所以,乾隆帝的圆明园诗勾勒出了一些景观的历史变迁。诗作还记录了乾隆帝的园居生活,见证了乾隆帝对母亲的孝养,反映乾隆帝欲占尽天下之全景的造园理念,颇具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红楼梦》的梦幻艺术李广华《红楼梦》以梦幻始,以梦幻终,用奇特的梦幻手法表现出作者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因此,研究《红楼梦》的梦幻艺术,对于揭示《红楼梦》作者的创作思想及审美意蕴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神话传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来源。在古代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3.
艺术在本质上是人的精神和生命活动的感性显现。感觉解放和感性革命的历史过程是进入现代文明不能超越和替代的历史阶段,它对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建构和反思都有积极意义。那么,感性如何推动现代艺术的发展呢?无论从文化史角度看,还是从西方艺术高峰角度看,抑或从欧洲文明史角度看,艺术、文化与感性都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几乎每一次文明的昌盛期都伴随着相应的艺术繁荣。可以说艺术既是文明的感性动力,又是文化的象征物。感性产生艺术,才有了艺术的存在;艺术用它特有的视觉符号和艺术形式表现人的梦幻和追求,唤起人的生命精神。笔…  相似文献   

4.
"混沌""梦幻"是洪荒时代人类对宇宙的总体印象,也是人类早期思维的主要特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理性思维能力的增强,"混沌"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留存在人类意识的深层,并在梦中或在梦幻艺术中得到再现。《庄子》以大胆的想象构建了一个梦幻艺术世界。在庄子的梦幻艺术世界中,事物的形象具有模糊性和不可捉摸性;一事物可以由动物幻化为他事物;万物交织在一起界限不清;梦境和现实界限不清。《庄子》不是对日常生活的模仿,而是对混沌原始意象的艺术再现,是人类心理深层对模糊的、非理性世界的呼唤。《庄子》"梦幻艺术"的意义在于引领接受者超越理性和伦理道德的约束进入集体无意识深层,回归"混沌"记忆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元宇宙认知莫衷一是,似乎是一种观念创造的虚拟新世界,但印证观念言说创造某种现实追求的典型所在却凸显其聚合虚拟现实的魔力。科技进步、商业需求和人的梦幻创造推动其风靡一时,正视科技时代虚拟现实的真存在、防范商业逐利的真虚幻、实现艺术梦幻的真实现,需要哲学思维和艺术创造的探源助力。元宇宙已然成为这个时代的显学,但从艺术理论层面去研究艺术本真也是一种元宇宙构造实现。认识教育的新观念需要从这里去深入,艺术理论的新揭示才具有深入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作者介绍阎勤民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后专门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早先研究《孙子兵法》和《聊斋志异》,认为这些古籍代表了华夏文明的最高智慧和艺术的最高境界,著作有:《孙子制胜原理》,狲子神术》,《运筹帷幄》,《梦幻世界...  相似文献   

7.
浅析《红楼梦》里的“梦”黄燕尤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文学艺术峰巅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早以它精湛的艺术赢得了世界声誉。《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之一,正如小说标题所提示的,是全书贯穿了一个“梦”字。可以说,小说以“梦”的形式作为艺术表现的载体,把理想与现实,梦幻...  相似文献   

8.
《梦中道路——何其芳的艺术世界》(谢应光、谭德晶合著)于2010年6月由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全书由七章构成,分别为:第一章,童话般的梦幻世界;第二章,镜花水月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9.
文言梦幻小说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二十年来,许多梦幻小说研究论文在继承传 统研究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研究成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立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为古 代文言梦幻小说的研究拓宽了道路。从文言梦幻小说源头研究、发展研究、文化研究、版本考据研究、艺术理论研 究以及相关专著研究等方面略作总结,可使我们对此课题有一整体性了解,对文言梦幻小说的发展现状有一总体 性把握。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小说结构学原理的角度来解析《红楼梦》梦境描写的构成方式和艺术功能。《红楼梦》中对梦境艺术描绘的着眼点,虽未脱出传统的结撰情节和刻划性格的窠臼,但其笔锋,已触及人物的潜意识领域,特别是对男女主人公宝黛的性爱与情爱的梦境描写,真实地表现了人物处于潜意识的情意综,写出人物“本我”脱却“超我”时的显形。这些梦境描写,虽然凌乱无序且非理性化,却保留着心理真实,这是该书作者在梦幻描写艺术上的重大突破,这说明他们兼有了小说家的气质和心理学家的细腻。  相似文献   

11.
一、初民的梦魂观念梦魂观念,是古代先民们极为幼稚和愚昧的一种对于梦幻的意识。对于初民来说,梦幻是一种极为神秘的现象,由于对它的来源和形态无法认识,他们便借助原始思维,把梦和灵魂联系在一起,用一种虔诚的迷妄的心理去解释和领悟它,认为人的灵魂离身而外游,便成为梦,而灵魂外游直接受到鬼神指使和导引,是一种“神启”的作用。所以,梦中所出现的情景和形象,都是鬼神的安排,体现着鬼神的旨意。这种观念的流传,使得后人对梦怀有一种特别的神秘感,从而导致梦幻迷信的产生。对于灵魂,我国初民并没有留下文字材料。初民们究…  相似文献   

12.
梦幻文学形式起源于希腊罗马,具有一定的程式。它在中世纪的英语诗歌中得到大量应用,尤以乔叟的成就最高。英语梦幻诗人在形式和主题上对前人做了进一步的拓展,涉及到宗教和世俗的方方面面,增加了论争、梦中梦、梦连梦、梦的反思等形式。梦幻诗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庄子寓言文学包含了诸多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是融形象与理念为一体,将文学、哲学的审美思维与艺术精神相沟通的产物,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审美是“充满敏感的观照”张慧黑格尔美学历来被视为“艺术哲学”、“思辨的艺术史”备受重视,其美论、艺术论为人所注目,而有关于美感的精要分析,却至今未引起充分重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是黑格尔关于美的本质规定。在他看来,美包含两个要素:一是理念、概...  相似文献   

15.
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是徐复观新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所作阐释的要点在于:中国艺术精神可以概括为以孔子和庄子所显出的两个典型,而只有庄子的艺术精神才是彻底的纯艺术的性格。庄子的艺术精神导出了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在画论及绘画方面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促使中国古代绘画由人物画转向山水画。在庄子的艺术精神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画,在现时代中仍有其重要的意义,是一支对“现代文化的病痛”具有很好疗效的“镇痛剂”。  相似文献   

16.
木川 《西部观察》2002,(8):30-30
活人造墓,这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过去有,现在亦有:大抵都是那些现在虽然还活着,却随时准备赴死的人,为自己刻意打造的梦幻天堂。  相似文献   

17.
卡夫卡作品与弗洛伊德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满意 《理论界》2009,(4):128-130
弗洛伊德梦理论对卡夫卡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卡夫卡作品的梦幻风格,另一方面卡夫卡日记和书信中记述了59个梦,这些梦传达出了弗洛伊德的梦象征意义。通过运用弗洛伊德梦理论对卡夫卡作品的分析,可以一窥卡夫卡作品中隐藏最深的潜意识内涵。  相似文献   

18.
《洛神赋》主题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文学家,钟峰在《恃品》里称他为“建安之杰”。在曹植的单篇作品中,最著名的要数《洛神赋》了。此赋是魏晋时期抒情小赋中之佼佼,对汉赋是一种继承和发展。它想象丰富,词采华美,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以浪漫主义手法创造了一个梦幻的境界,塑造了一个美丽多情活灵活现的女性——洛神。因而历代杰出的评论家和广大读者对《洛神赋》艺术成就之高超,几乎形成了共识。但是对其主题思想的认识却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关于《洛神赋》的主题思想,从占至今主要有三种看法,即“感甄”说,“寄心君王”说和“爱情”说…  相似文献   

19.
楚国“信巫而好祀”,研究屈骚及屈原其人,在那个巫史并峙于朝的历史区间,实在不应该谈巫色变,排斥那个时代的巫文化的渗透与影响。巫、巫官有其特定的语言,巫文化有其恒绵的内蕴和广袤的氛围。当我们穿过两千多年的历史隧道,再审读屈骚的瑰丽伟辞时,就会发现在屈骚中缀满了巫文化的语言密码,就会产生一种清醒的理念:屈骚是屈原在南楚巫文化基础上进行的天才艺术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20.
老黑格尔以其理念和形象的辩证关系和辩证过程的思辨,也以其广博的、现实的人的历史感,认为展现出理念和形象的分裂——理念越出了形象的浪漫艺术,是艺术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艺术发展的最后阶段。在他看来,浪漫艺术既已成了艺术家用以表现个人的天性、内心生活和无意识的实体性本质的“自由工具”,浪漫艺术就走到了艺术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