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桂玲老人今年60岁。回想起自己经历的改革开放30年时光,她说,她感受最深的就是搬了几次家,房子是越搬越宽敞。  相似文献   

2.
孙四维 《当代老年》2008,(12):17-17
托改革开放的福,30年我5次喜搬新居。房子越搬越大,家俱越来越现代化。每次搬家都难免要扔掉一些旧的东西,唯一使我舍不得丢的是那盏从70年用到80年代的煤油灯。  相似文献   

3.
汤泽民 《老年人》2009,(8):25-25
我的一生中,一共调动了十二次工作。每调动一次,就要搬一次家,而搬家后遇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房子问题。过去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住房问题常常成为我的心病。直到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这一切才有了根本改观。  相似文献   

4.
华莹 《当代老年》2009,(3):45-45
在美国生活了几年,我搬过几次家,在美国四个州都生活过,每到一个新地方,每周至少去一次小区里的健身房。我总有机会在那里碰到一群老年人在一位健身老师的指导下做操,很多老人看上去有七八十岁,有的时候还能看到坐在轮椅上的老人练操。  相似文献   

5.
照镜子     
格致 《中外书摘》2014,(4):74-74
2000年,我搬了一次家。从城东搬到城西;从旧房子搬进新房子;从军营搬到普通社区。添了一些新家具,新居的一切都令我满意,似乎什么也不缺了。  相似文献   

6.
回顾2007年,6次加息,股市6000点新高,基金抢购,让老百姓的理财、消费出现了新的变化,“投资理财”一词前所未有地离千家万户这么近。这一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注定是一场难忘的财富体验。  相似文献   

7.
道县县委老干部局局长唐军玉,是一位精明强干的女同志。她时刻把老干部的冷暖放在心上,尽心尽力地为老同志解决实际问题。在一次走访中,她发现离休干部孙敬亭的住房有裂缝,便马上寻找到了房源,动员孙老搬迁。可是,劝说多次,孙老就是不搬。症结何在?她仔细观察,原来孙老嫌搬迁的房子不干净,老住户搬走后垃圾成堆,蛛丝满墙。于是,唐军玉带领局里几位同志去打扫卫生,粉刷墙壁,安装水电。孙老一看房子焕然一新,满意了,痛痛快快地搬了进去。唐军玉是个急性子,办事雷厉风行。红岩粮站离休干部曹懋的来信说,他离休后回长沙居住,…  相似文献   

8.
正"父亲在香港曾经数次历险。"女儿聂力在其回忆录里详细记载了聂荣臻三次遇险的情形。第一次是结婚前,聂荣臻外出和恽代英、叶剑英碰完头,回自己的住处,刚到门口,就看到他雇请的阿姨,正把他的行李往楼下搬。聂荣臻感到十分奇怪:她为什么搬我的行李?但警惕性驱使他没有吭声。那位阿姨倒是个好心人,机警地给他递了个眼色。聂荣臻知道出了事,从容地离开了。事后得知,广东省委机关被敌人破获了,敌人搜查时见到一张写有聂荣臻住址的小纸条,便立即扑过来了。那是广州起义失败不久,聂荣臻刚到香港,为了便于联系,就把自己  相似文献   

9.
刘悦 《现代交际》2008,(6):52-52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1936年的一个夏天。因为觉得鞋子必须修理了,我跑进他的小店。这其实是一个小活,我就在旁边等他修完再走。他冲我热情地打了一个招呼:"你是不是刚搬来这里的?"我说是的,我上个星期刚搬进这条街尽头的一  相似文献   

10.
小编故事     
再买双鞋付洋近日经常面露痛苦与踌躇之色,众小编不解,询问之。原来某行信用卡举办活动,在期限内刷够12次139元便能把一台小冰箱搬回家。付洋早已从败家婆成功转型成理财达人,于是一边对小冰箱望眼欲穿,一边心里不停计算如何能不超支。  相似文献   

11.
肖雄 《中国扶贫》2016,(16):50-51
贵州省贞丰县永丰街道戈岜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以来,包村干部和村干部一道,多次到搬迁户家中开展群众工作,但由于村民难舍家园,搬迁热情不高,一部分农户在搬与不搬中犹豫不决。  相似文献   

12.
正"南艺"才女成为我国首批"女水兵"今年25岁的张蕊,出生在河北廊坊一个农村家庭,父母以炸油条为生。张蕊很理解父母挣钱的不容易,小小年纪她便开始帮家人搬油运油,大的油桶搬不动就一点一点地拖回屋里。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七八岁的城市小姑娘还躺在爸妈怀里撒娇时,张蕊就学会了烧火做饭,放学后还要干割草、喂猪等各种家务。上初中后,张蕊喜欢上了画画,画什么都有几分神似。因为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张蕊当时最大的理想是长大后报考美术学院。  相似文献   

13.
梁琳 《金色年华》2008,(8):57-57
澳大利亚有很多的图书馆,每个居住区都有。我在澳大利亚搬过3次家,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去过的不下七八个,加上学校的,也有10多个。其中的几个让我印象颇深。  相似文献   

14.
从艺路上不孤单,因为有父爱相随 1975年3月19日,徐若瑄生于我国台湾岛的台中丰原县,本名徐淑娟,是家里的二女儿。 徐若瑄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不断更换职业,先后搬过三十几次家。  相似文献   

15.
正我和我的丈夫都是从湖北五线小县城考到国内大学TOP2的,他北大物理,我清华建筑。毕业后,我们搬过6次家,最近的这第七次,正在打包准备搬回武汉。近来,我的朋友圈被好多大学毕业生买不起学区房逃回家乡城市的文章刷屏,字里行间充斥着疑问、遗憾和不满,让我特别想记录一下我们这些年的故事,同样关于房子但画风截然不同的故事。一  相似文献   

16.
母亲心     
我的明友混迹于城市,朝不保夕。他在两年之内换了八份工作搬了十四次家,他走在城市的阳光里,鞋子上沾满灰尘。朋友是那种轻易不肯认输的人,他说他还年轻,有的是时间,他说但愿明天一早醒来,满世界阳光灿烂。  相似文献   

17.
去年年底,由于当时来英国用的语言offer办的签证,年底必须更新签证。材料包括学院证明、银行对账单.还有警察局注册证明什么的。马上就要寄材料时才发现.对账单上的地址和注册证明上的地址不一致,原因是我搬过一次家.忘记去警察局把地址更新了。设想应该也不会很麻烦.带着新住址的租贷合同去警察局改一下就好了。  相似文献   

18.
《老人天地》2010,(5):58-59
96年没“挪窝”房价翻450倍 英国汉普郡100岁老妪穆丽尔·诺伊斯是英国在同一座房子中生活时间最长的人。在过去96年中,她从来没有搬过一次家。而这座两卧室住宅的房价在半个世纪中翻了450倍,从二战后的500英镑一路飙升到了现在的22.5万英镑!  相似文献   

19.
害羞的女儿     
口述:晶莹(12岁)害羞,让我变成一只孤单的鸵鸟小时候,因为妈妈做生意,我一共搬了4次家,换了3所学校。每次都要和刚刚交上的朋友告别,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开始新生活。看见我恋恋不舍,妈妈总会安慰说:“别难过,你还是会交到新朋友的。”妈妈是传说中的“社交天花板”,和谁都能有话聊。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在给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的贺信中提到: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条件。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青苗工程,是关系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工程,是关系经济腾飞的希望工程,是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关系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