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汉代《徐胜买地券》真伪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徐胜买地券》现存于山东省博物馆,最先著录于《文物》1972年第五期。券文公布后,方诗铭先生在翌年的《文物》第五期上发表了《从徐胜买地券论汉代‘地券’的鉴别》一文。他以干支纪日是否符合陈垣先生的《二十史朔闰表》及地券的记载是否符合汉代  相似文献   

2.
买地券作为出土或传世实物材料,真实地记录了同时代语言,尤其是口语的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语料价值。介绍了东汉至民国时期买地券研究的现状,及其语言研究的价值、方法、手段及基本思路。除了继承传统的训诂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外,我们还借鉴了现代语言学、词汇学、语义学等理论,特别是将词语放在相应的语义场中,来分析和解释买地券里的诸多语言现象,希望能为汉语史的研究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3.
买地券作为地下出土文献,其时代明确、材料丰富、语料真实,具有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买地券的语言特点鲜明,是研究当时语言的宝贵语料。今以元代买地券作为研究语料,从中选取出十二个具有时代、地域和专业特色的称谓词语进行考释,以期促进语文辞书的编撰和修订,促进近代汉语词汇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六朝买地券综述王志高买地券是为死者购买阴宅、家地的契约凭证,在我国古代沿续使用了很长时间。六朝买地券因被视为刻写草率、内容怪诞,故未能像六朝墓志那样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不揣卑陋,在汉代买地券研究的基础上①,搜罗归纳,旨作引玉之砖,以盼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买地券作为一种随葬明器,是非常宝贵的碑刻材料.从买地券所保留的文字而言,或因文字有所磨泐而漫漶不清,或俗讹字形近字较多,或用典使事、言辞深奥等原因,致使已经刊出的许多买地券在文字释读上存在不当之处.笔者尝试加以指正.  相似文献   

6.
张同胜 《南都学坛》2011,31(5):64-67
考论汉代后妃之形貌,应该依据汉代史料,而不是依据《汉宫春色》《汉杂事秘辛》等晋人、明人小说家言;应该对汉代内部审美观变革进行历史的审视和划分,而不是笼统地不加分析地一概而论。一时代之审美观决定了彼时皇宫采选、聘纳妃嫔时的标准是不同的,从而可推知汉代后妃的形貌究竟如何。汉代皇宫内审美观有明显的变迁:西汉皇宫审美观受楚地风尚的影响甚大,而东汉尤其是永平十年之后其审美观开始受佛教法相说之影响。西汉后妃形貌之审美,似多以细腰、纤瘦为美,而东汉后妃形貌的审美,则在传统审美观的基础之上,受到了佛教三十二法相、八十好之"面如满月"、"耳大垂肩"、"鼻高且直"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不仅是东汉唯一一部完璧保存至今的最早的<孟子>注本,也是研究汉代孟子学的唯一可靠的材料,它在孟子的研究史上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作为一部两汉章句之学的代表著作,<孟子章句>呈现出独特的训诂特征,所以又有着很高的训诂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细致深入的文本阅读为基础,结合详尽的背景史料分析,考察汉末名士蔡邕的家世及生平。蔡邕的一生,大约与汉末顺、桓、灵三朝相始末,正值东汉王朝从衰败走向覆灭的时期。作为汉代乃至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通才式人物,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在书法、绘画、音律、碑诔、辞章、史志乃至天文律历、阴阳谶纬术数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当时的最高成就,且流风所及,影响深远。结合东汉末年的社会政治状况分析了蔡邕生不逢时的原因,并从5个阶段来评述他一生的经历及境遇。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文体,书信的发展和演变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兴趣.针对书信的起源、演变、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研究的专著和论文层出不穷,对具体某一朝代或某人的书信研究也蔚为大观.然单论东汉一朝而言,对书信的研究还存在着空白.研究者们多关注东汉书信的内容、艺术特色、汉代邮驿制度等方面,而东汉书信的保存、流传及其体现的社会内涵和士人心态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10.
以细致深入的文本阅读为基础,结合详尽的背景史料分析,考察汉末名士蔡邕的家世及生平。蔡邕的一生,大约与汉末顺、桓、灵三朝相始末,正值东汉王朝从衰败走向覆灭的时期。作为汉代乃至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通才式人物,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在书法、绘画、音律、碑诔、辞章、史志乃至天文律历、阴阳谶纬术数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当时的最高成就,且流风所及,影响深远。结合东汉末年的社会政治状况分析了蔡邕生不逢时的原因,并从5个阶段来评述他一生的经历及境遇。  相似文献   

11.
西周末期,中国的传统史学产生于官方制度化地记录史事,至战国时期私修史勃兴,编纂水平超过官方。历经秦与西汉,官方史学呈现衰微和停滞,而司马迁的《史记》则是私修史的巨大跨越,而且有将史学发展拉向突出个性精神、离开先秦以来传统路径的倾向。但东汉明帝支持班固撰修《汉书》的同时,倡修《东观汉记》,开创官方不仅记史而且修史的局面,将史学重新拖回依附朝廷政治的方向。东汉对私修史引导而不堵塞,构建了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双轨发展的新格局,这奠定了传统史学的基础,促成中国古代史学的繁荣,其历史文化魅力,导致后来少数民族政权的仿从,成为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最重要的先导因素,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东汉时期是实行什么样的盐铁政策?由于史料记载不详,学术界有较大的分歧。细考史料,我们认为东汉初期仍实行的是盐铁专卖政策,只不过由于诸多原因而使政府对盐铁专卖的控制有所放松,而且民间也有大量非法的私营盐铁商存在;直到章帝时期,汉政府又全面加强了盐铁的专卖政策,民间私营盐铁商遭到严厉的打击;自和帝起,汉政府废除了盐铁的专卖政策而实行民营征税制度,但政府专卖也仍然存在,一直到东汉末年。在此基础上,商品经济继西汉之后,一直在低谷中徘徊。  相似文献   

13.
浙东地处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会之处,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自然人文环境吸引了丝绸之路上活跃的胡人。唐代有不少西域胡僧、胡商曾进入浙东传法、兴贩;浙东官员中也有不少西域胡族,有的还著籍于此成为地方士族;还有不少胡族文人因为浙东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慕名而来漫游、隐居。浙东本土胡族文学家族和流寓胡族文人的文学创作给浙东文坛增添了特别的“胡声”。浙东唐诗之路上的胡风、胡音创造了唐代胡汉文学和文化交流融合的新典范。  相似文献   

14.
东汉初年和末年人口数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延胜 《南都学坛》2004,24(3):10-15
东汉初年和东汉末年的人口数量,史书没有记载,但这又是研究东汉人口史的重要问题。东汉初年和东汉末年,是社会剧烈动荡和人口锐减的时期。具体而言,造成东汉初年人口锐减的原因主要有战争死亡、严刑苛法死亡、灾荒和饥馑死亡、疾疫死亡等。东汉初年的人口数量只有西汉末年的约30%,即约有户367万、口1800万。东汉末年,人口再次大幅度减少,原因主要有黄巾大起义、董卓之乱、李郭汜之乱、军阀混战等战争因素引起的人口大量死亡,多次发生疾疫导致的人口大量减少。东汉末年的人口数量大约只有东汉永和五年的32%,即约有户310万、口1572万。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出土简牍中有关于“为家私市”的记载,多集中在肩水金关汉简和居延汉简的“关传”中。“为家私市”的路线与汉代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民风民俗紧密相关,这种贸易行为反映了汉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证明了《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的不同自然经济区域的往来。“为家私市”作为一种中小规模的长途贩运贸易,为研究汉代民间贸易和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料。  相似文献   

16.
《礼记》49篇的初本,为西汉今文礼家戴圣所编纂。自西汉至东汉,《礼记》在流传过程中衍生出了许多的本子。东汉末年郑玄据诸本加以校勘,并为之作《注》,列之为《三礼》之一。三国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除一度几为王学夺席,他皆惟郑学独尊,且唐于《三礼》独重《礼记》。宋元明时期,《礼记》学颇染宋学习气。清代号称经学复盛,然《礼记》学则未堪其称,诸经独《礼记》无新《疏》。  相似文献   

17.
关于<琴操>的撰者及其创作年代,据史料记载,主要有两汉之际桓谭说、西晋孔衍说、东汉蔡邕说三种说法.但无论从文本的角度、文献记载的角度还是从著者的生平思想的角度分析,将<琴操>一书的编撰权给予蔡邕无疑都是最有说服力的.<琴操>一书产生于东汉音乐文化下移、琴的地位得到提升的历史背景下,是蔡邕本人的音乐天赋、儒道兼修的思想及传奇经历双重作用下的产物,其成书大致在蔡邕流放吴会的十二年间(179-190年).  相似文献   

18.
清议思潮出现在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朝廷大权,以太学生为主的后备官吏集团发起了针砭时政、抨击宦官专权和评议人物的政治活动。最终遭到当局以党锢的方式从肉体加以打击,从思想意识上加以禁止。但清议从未停止,一直持续到汉末。清议是东汉中后期自下而上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活动,它改变了世人的传统观念、道德意识和价值取向,加速了汉末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东汉时期的"羌患"问题,前贤已有关注,在此基础上把"羌患"问题和东汉帝国的东西矛盾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从中可以看出东汉王朝对华山以西地区重视不够,导致帝国东西部之间严重失衡。而西部地区的羌汉战争进一步推动了这一矛盾的发展、演变,最终使其成为东汉灭亡的一个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20.
沈家本在研究汉律时,抱着搜集史料以存汉律原貌,既探其源,又析其流,且经世致用的目的。为此,他不仅广集史料并予以整理、剖析,而且将汉律与前此法律(尤其是周代法律)、后代法律(尤其是唐律)进行联系、比较,还就某些敏感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旨在为人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