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邸志永  张洁 《公关世界》2023,(22):26-29
<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保定是农业大市,近年来,全市上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美丽村庄日新月异,广袤田野生机勃勃,一个个幸福场景,一个个特色产业,一批批人才汇聚,描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相似文献   

2.
朱哲毅 《科学发展》2021,(6):96-100,105
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是国际化大都市郊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益探索,为非示范村乃至其他地区乡村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在资源环境约束大、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的大背景下,推动示范村建设仍然任重道远.要着重考虑如何将"美丽风景"转化成"美丽经济",使示范村可持续发展;要积极探索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示范镇,使上海的乡村振兴工作实现新突破、创造新成果、形成新特色.  相似文献   

3.
正"乡村振兴"她力量"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不久前,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大任务,为亿万农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论述,让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4.
2021年是较为特殊的一年,不仅是"十四五"的开端,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年。我国正处于脱贫工作的关键时期,而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长期战略部署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脱贫工作的基础上,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加强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不仅能够加快农村的发展步伐,还可以对我国"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奋斗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下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前提.从十八大以后,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中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十八大明确的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十九大更是将乡村振兴列入了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文化就是软实力,振兴战略的"灵魂".为此相关部门要做好乡村文化建设,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完成.  相似文献   

6.
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脱贫攻坚是促进我国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保障。从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入手,分析工会组织在脱贫工作中的作用,深入探讨工会组织目前开展的扶贫工作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会组织更好地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颖  耿亚柯 《公关世界》2023,(17):56-61
<正>夏末初秋,洮河水畔,素有“胭脂三川米粮川”之美誉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朝气蓬勃、风景如画。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国家“三区三州”和甘肃省“两州一县”脱贫攻坚重点县。2020年9月,康乐全县2.01万户9.86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新时代新征程,脱贫之后,康乐县沿着乡村振兴的道路奋楫扬帆,一幅产业兴农民富家乡美的乡村振兴图景渐次铺开。而这其中,作为康乐县党建结对帮扶单位,中建二局锚定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在特色产业、文旅融合、基层教育等领域持续发力,探索出一条央企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推进乡村振兴是我们的一项重点任务。山东省威海市山马刘村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由"问题村"到"幸福村"的振兴之路。山马刘村发生巨变的主要原因包括带头人德才情兼备,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相关部门扶持支持,各种资源科学利用,人才逐步引进养成等。推进乡村振兴要采用多种方式培育基层党支部书记,打造坚强的党支部和"两委"班子,健全企事业单位对乡村的帮扶机制,充分挖掘各种资源推进乡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下,城市资本与城镇发展目光逐渐向乡村转移,乡村建设的实践活动逐渐增多,但是资本投入所实现的效益却不尽人意,建筑师介入乡村的美好愿景与现实状况也相去甚远.通过重读"建筑学语言"的内涵,发现在乡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多层次多维度的眼光去审视乡村,由此解读出"乡土再造"的具体内涵.从乡村建设实...  相似文献   

10.
黄凌翔  罗培升 《城市》2020,(2):47-56
随着城乡社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乡空间结构的演变、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宅基地制度的推进与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土地改革三项试点的启动,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指明了新的实施方向。其中,乡村振兴背景下盘活闲置农村宅基地、引导闲置宅基地资源有偿退出等是宅基地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与产业发展、金融及农民利益之间的关系,围绕试点地区情况进行梳理,提出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推动乡村振兴的要点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孙媛 《城市》2019,(4):75-79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其提出了包括生态宜居在内的新要求,使乡村振兴战略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意蕴。天津在实践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紧紧抓牢生态美好的底色,坚持乡村产业的绿色发展、环境的绿色宜居以及生态功能的拓展;并克服农村污染时有发生、环境建设软硬件条件不甚完善等问题;努力在城乡融合、突出差异、产业绿色振兴以及共建共享中探索以生态环境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王堂祥 《职业》2023,(3):8-11
高技能人才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培养高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使命,是中职学校在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本文以黔江区民族职教中心为例,探讨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在培养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促进武陵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方面所起的作用,以期打造武陵山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民族地区、老少边穷地区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提供样板,为同类型地区的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按照"两年摘帽、三年巩固、五年小康"三步走的攻坚时序,重庆武隆锁定"脱贫摘帽、巩固提升、全面小康、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精准绘制脱贫发展"路线图",强力整合集聚各类扶贫资源要素,着力打好扶贫攻坚"组合拳". 打好"组合拳" 明确"靶向",制定出台"1+11"攻坚方案.按照全县"一盘棋"的系统思维,制定出台以扶贫攻坚实施意见为总纲,以贫困村"销号"、贫困人口"越线"、第一书记选派、集团帮扶、驻村工作队、目标考核、资金整合、项目建设、"三留守"和残疾人关爱、乡村旅游发展为配套的"1+11"扶贫攻坚方案.  相似文献   

14.
齐雷 《职业》2023,(9):18-19
<正>为传承区域饮食文化,拓展城乡劳动者就业空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阜阳市认真落实“新徽菜·名徽厨”暖民心行动工作部署要求,以阜阳小吃品牌化发展为抓手,用心用情用力将“新徽菜·名徽厨”行动落到实处。敢想敢谋,精准制定发展目标立足阜阳农业大市、人口大市实际,围绕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创业就业,精准制定发展目标,全力打造“传统美食小门店”,推动形成“乡村振兴大产业”。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农民采取"代际分工"家庭经营模式来应对经济压力,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农村出现了"空心化""老年化"现象.青年的缺场造成乡村振兴内生性动力不足,如何吸引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成为时代课题.当前,农村青年分为知识型、返乡型和在地型三种类型,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价值取向和作用存在差异.在乡村振兴中,知识型青年注重政治性价值追求,他们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返乡型青年更加追求地方性和国家性创业支持,他们带动农村就业;在地型青年是国家惠农政策下乡的重要抓手,他们在维系村庄社会秩序中起到"中坚"作用.  相似文献   

16.
曾秀兰 《城市观察》2021,75(5):119-126
乡村振兴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历史文化游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在我国,游径的研究和建设刚刚起步.历史文化游径的建设可以满足民众户外运动旅行的需求,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能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助推"文化强国"战略;能带动周边乡村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为更好发挥历史文化游径的多元效益,需完善历史文化游径的基础设施和生态保育,深挖历史文化游径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历史文化游径的品牌活动,要多方联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历史文化游径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李齐亚 《公关世界》2023,(19):90-92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的革命始于农村,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不过当前我国在传播红色文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不足,没有对红色资源深入利用。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需要在红色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利用,进而赋能乡村振兴,让红色文化在新时期焕发光彩。基于此,本文从乡村振兴视域下传播红色文化的意义入手,讨论红色文化传播助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阐述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如何在乡村振兴视角下传播红色文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是依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布局、总规划和总要求而提出的,而乡村振兴实践则是一种结合我国乡村实际,运用路径依赖的原理和方法,创造性地把乡村振兴战略付诸乡村振兴的行动。在诺斯路径依赖理论视域中探索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依赖"运行机理的相关问题,有助于我们对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所以基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国家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立足于现阶段的乡村发展进行分析,乡村要实现真正发展,必须要发展具有稳定性、持续性的特色产业,而产业建设与发展需要相应的人才,因此结合乡村振兴大背景培育乡村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对于助力乡村振兴有突出现实意义.高职院校在培育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方面有突出的现实意义,立足于乡村振兴背景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与讨论,选用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育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的价值发挥更加突出.文章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北省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当前实践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研究完善农村治理体系问题,进一步理顺农村治理关系演变,找出治理难题,建立健全农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对于更好地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早日实现农村脱贫全面小康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通过分析影响农村治理体系完善的制约因素,探讨完善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治理体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