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制现代化是一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其目标就是“法治”的实现。传统法律资源是前近代以前的古代法律。传统法律资源在法制现代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法制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对待传统法律文化,是当代法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要实现法制现代化,必须以超乎前人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法律文化,提取和挖掘法律传统中适应现代法制发展之因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现代意义的充实与超越.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法制发展的历史与实践人手,分析法律移植对促进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可行性、必要性,指出中国法制在21世纪要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必须走"综合创新"之路.无视法律移植理论,就不能真正创建中国特色的法制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清末法制改革的现代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法制改革是20世纪中国法制史极其重要的一页.它所表现出来的现代化特征主要有初步树立了"变法图强"、"以法为治"的现代化法律观念;确立了立宪法、开议院、伸民权,建设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基本原则;建立了体系较为完备的现代化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开创了司法制度和法律操作程序现代化的先河.清末法制改革的成果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进程不能忽略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制现代化问题.面对现代型的国家制定法的冲击,民族民间法将怎样完成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化呢?本文试图从分析传统的少数民族的法律形态以及法律文化的特点入手,借用法制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分析进路,对少数民族法律的转型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在民族民间法向现代型法律的转化过程中不能忽视本民族的法律文化传统,以及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无法忽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制现代化问题.从分析传统的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形态及其特征入手,借用法制现代化的发展模式的分析进路,对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现代性转型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少数民族的习惯法在向现代型法律的转化过程中不能忽视本民族的法律文化传统以及对待其转型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法制现代化是一个颇具理论性和现实性的时代论题,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话语。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实现法制现代化成为我国法制发展的重要目标,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因此,应当从法制现代化的概念入手,通过对法制现代化的历史向度和现实缺位的分析进行法理上的反思,并对邓正来教授关于现代化范式的批判进行论述,从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制现代化的道路,积极审慎地推进法律改革,最终实现法制现代化,建设现代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8.
形式理性是西方现代法律的重要特征,形式理性要求法律规范严密确定、法律体系完整和谐,法律要有权威性,司法过程要求形式主义。形式理性对于法制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在法律形式化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们要充分重视形式理性对法制现代化的作用,不断加以改进,以期早日实现法制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强势法律文化的冲击下,独具特色的中国法律传统自清末修律开始发生断裂,其后以法律移植为主要方式实现法制现代化的中国现代法律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代价。法律传统的自身演进逻辑与不可毁弃的价值促使我们应当承继和发掘传统法律中的优秀资源,以有益于当前中国法治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法制的转型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它深刻表明:与法律外在形式的变化相比较,其价值取向和内在精神方面真正实现现代化则显得尤为关键。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定,为法制精神的变革提供了契机。但也应充分认识到,传统性与现代性作为一对难解的纽结,将贯穿于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之中。因此,在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进程中,需认真分析传统法制精神的制约因素,协调好法制转型中传统性因素与现代性因素的关系,大力培育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法律观念,进而有效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