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发生学的视角俯瞰,影视艺术本体中带有戏剧基因,其内在的戏剧性应是影视艺术意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影视文学剧本与舞台剧本同属戏剧文学范畴;而从诗的意象与视听意象的关系上看,戏剧影视剧本在整个影视剧艺术中的基础地位不可削弱。面对世纪之交,"视觉文化时代"图像泛滥而语言、文学、想象力受到忽视的现状,影视艺术应追求诗的意象的魅力,而戏剧性与音乐精神的联姻也必将成为现代戏剧在新世纪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蚕桑业作为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生产、生活方式,千百年来对我国的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多样的影响。古典诗歌中的蚕桑意象寄寓了人类关于美德、情爱、生命、故园等种种美好情感。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对古典诗歌中的蚕桑意象进行解读,借此观照其"自然"存在的生命哲学和人格魅力,以期为深处生态危机和生存困境中的现代人提供一种理想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3.
ChatGPT在全球范围内的热议将奇点问题重新带入到人们的视野中,似乎改变人类历史的奇点提前来临。著名哲学家查尔莫斯对人工智能领域出现超级智能进而导致的奇点做了哲学上的论证。在没有击败者和忽略时间因素的情况下,他认为人工智能奇点是可能存在的,因为人类在制造出与其智能相当的AI以及超出人类平均智能水平的AI+之后,AI+将会通过自我改进和放大的能力制造出比自己智能水平更高的超级智能AI++。尽管对查尔莫斯的论证存在很多质疑,但均超出了哲学的界限。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奇点会以两条截然对立的路径出现,分别是超人类主义导向和后人类主义导向的人工智能奇点。这两类奇点的区分拓展了查尔莫斯关于人工智能奇点的哲学论证。  相似文献   

4.
当今人类文化及哲学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从全世界的情况看,形成一种全球化时代的人类新哲学既有必要也有可能.新哲学应该在多种规定性上表现出对以往和现有哲学的继承和超越.新哲学的内容与结构以及要面对的问题可以从三种三位一体的关系切入.古往今来反映人类生存的哲学基本问题可以归结为三大类十大关系.用这样一种哲学支架来梳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就会开出一条全新的人类生存与发展之路.同时,新哲学应该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和平、和睦、和谐新文化的内核层;应当走出象牙塔,关注人类生活需要,提供人们进行人生选择时的理性参照系:应该真正承担起人类精神的理性灯塔的责任;应当为人类宗教信仰的合理性提供理论的说明,为科学应用提供必要的价值指导.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从其产生开始,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已成为人类科学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开拓了解放人类智能的道路。但与人类智能相比,其局限性也非常明显,只有在人类智能的配合下,它才能真正发挥预先设定的功能。不论从人工智能与自然智能的关系以及能动与被动的关系看,还是从认识论的基本原理看,人工智能超过人类智能、甚至统治人类智能都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爆发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征服自然论"成为众矢之的,"敬畏自然论""顺应自然论"一时流行。为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学术界近来也有不少人倡导"看护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界的看护责任。从环境伦理的视角看,这些看法固然合情合理,但是从生态哲学的视角看,这些看法本身面临着一系列的理论困境与现实挑战,因为从根本上说,人在本性上就是自然界不安分的开拓者,人类不可能安心于敬畏自然、顺应自然或者是看护自然。从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来说,征服自然既是人类应对环境危机与挑战的需要,也是人类发展的动力。征服自然与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守护自然,从来就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黑白分明的对立关系,它顺应着人类不同的生存需求,人类的文明一直是在复杂处境中蹒跚进步的。  相似文献   

7.
一、从《易》与《诗》看哲学与诗歌的同源人类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神话时代、宗教时代和科学的宇宙观时代。在人类幼稚的童年时期,原始先民生息于神话巫鬼的精灵气氛里,神与人、梦与真,精神与物质、观念与现实的界限,在其头脑中经常处在腺胧混沌的状态,很难截然分开。神话是一切民族文化心理意识的起源,它孕含了一系列哲学观念的母题和文学意象的原型,但它还不具备哲学的理论形态——概念抽象和逻辑分析;乐、诗、舞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此时也很租糙原始。随着文明社会的到来,人类思维水平的提高,神  相似文献   

8.
哲学视野中的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史唯物史观的考察来看:工程是在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实践活动,工程在不同历史时期一直是直接生产力.工程活动是先于科学活动出现的.有关自然的知识和活动应分为科学、技术、工程三元,科学活动的主要特征是"探索"、"发现",技术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发明"、"创新",工程活动的主要特征是"集成"、"构建".从现代知识意义上看,"科学-技术-工程-产业"之间存在着相关的知识链(知识网络),工程与产业的关系更直接、更紧密.工程是人类为了维持生存、繁衍和发展,为了建设"家园"及美好地"生活"而进行的实践活动,是人类智慧的凝聚和所追求"理想"的一种体现.从哲学视野看,工程活动的成果往往体现为构筑一个新的存在物,即在一定边界条件下优化构建起来的集成体.工程集成包涵了诸多技术要素的集成,也包括了技术要素与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要素在一定条件下的优化-集成.在21世纪的背景条件下,工程是创新活动重要领域,也应是哲学思考的新领域,哲学的超越和工程的超越存在着诸多"交集"和"并集",因而,工程需要哲学,哲学要面向工程,工程界与哲学界互动,是中国工程哲学兴起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开启了人类继生物进化、文化进化之后崭新的技术进化之路,促进了人与技术的弥合与统一.人工智能可以发挥辅助和增强功能,但无法完全取代具身化和社会化的人类智能.“认知”层面的单维界定将智能简化为特定的理性认知,“心智”层面的多维界定引入“主观”的经验、意识、情感等因素对智能予以审视.以心智哲学为基础,从社会视角透视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本质差异:人类智能具有创造性,人工智能虽在结果上表现出了一定的创造性,但从过程上看却不尽然;人类智能具有情感性,是心与身、感性与理性、主观与客观的融合统一;人类智能具有意向性,能够超出自身活动本身与外物或外事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思想领域中出现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对立,这种对立并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天然不相容性造成的,相反,倒是人们的认识偏颇所致。从哲学上看,任何一种完整的关于人的哲学,无论是实证主义哲学,还是生命哲学,都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容性、统一性;从纯粹的科学意义上看,科学精神则具有塑造人的价值。在哲人科学家身上,人文情怀与科学理性的统一,往往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战争是文学最重要的对象和主题之一.从总体上看,战争文学和战争描写从个体、他人、群体、民族、国家、人类等的临界状态透视个体的体验与命运,构成英雄主义与人道主义、民族情感认同与人类情感认同、历史见证与心灵见证等复杂的矛盾关系,由此形成战争文学丰富的人性内涵、历史内涵与审美内涵.从战争感觉传达、动感画面创造、生存本能与攻击本能揭示方面看,战争文学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而攻击本能释放、生存智慧开启等则成为读者对之接受和喜爱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从社会契约论角度来理解康德的永久和平这一伟大的哲学观念。永久和平远非现实的状态,它需要我们努力地把它"建立起来"。在此过程中需要处理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以及人与世界的契约关系,这就涉及到了原始契约。在康德看来,原始契约是一个纯粹实践理性概念,现实契约的缔结是奠基在这样一个实践理性赋予每个人的道德义务之上的。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永久和平观念缺乏经验的依据,其现实保障来自于"大自然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认为,哲学是唯一真正的科学,而科学乃是一个体采,即有机的系统。具体来说,黑格尔的科学概念有如下涵义:从哲学史看,哲学是从较为贫乏抽象的体系发展到更为具体丰富的体系的过程;从人类认识史看,科学是一个从意识到精神的发展过程;就黑格尔自己的哲学看,它是逻辑学、本体论、认识论三者一致的体系;就哲学与普通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才能把握普通科学认识中的真理,才是本来意义上的科学;作为科学,哲学与通俗哲学、艺术、宗教也都有严格区别。黑格尔关于科学的体系观点揭示了科学是历史和逻辑发展过程的统一,体现了哲学将整个世界作为思维对象的深刻要求。  相似文献   

14.
意识可能是目前最难说明的现象之一。与意识相关的心智、智能、自由意志范畴等不仅是哲学谈论的话题,也是自然科学必须介入的领域。哲学上关于意识的种种学说,如果仅仅停留在哲学层面,恐怕只能是哲学家们的自娱自乐了。要解开意识之谜,没有科学的介入是不可能的。从混沌学、生物进化论和皮尔士符号学视角给意识以解释,得出意识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是一种奇怪吸引子系统和符号表征系统,意识与心智、智能之间的关系具有某种同一性,可以科学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重写,常常被视为一种文学现象或文学技巧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是,在后工业社会的当下,在现代性或后现代性成为弥散性文化背景的语境中,重写具有的哲学和美学意涵正日渐凸显.从哲学层面看,重写不仅是人的生命状态,更代表了人们对于“真”的执着探求;从美学层面看,重写则意味着一种含混的和由互文性造就的虚无的审美愉悦;从文学层面看,重写既关涉文学的本质,更是文学的表现形式.在重写成为流行文艺市场不断出现的现象的语境中,重新审视其多层面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人与文化的双重性关系切入,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文学是人类经验和人类情感的符号象征;(2)文学以原型的方式与人类原始经验和原始情感沟通起来;(3)原型以原型意象、原型母题和原型叙述三种方式呈现。本文还回答了神话原型批评与传统文学观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的存在表征的两种文化方式,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分裂日趋紧张,并造成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一个突出的文化困境。传统哲学,尤其是西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对走出这一文化困境无能为力。文化哲学在当代生活的勃兴,突破了近代以来理性主义哲学思维的狭隘视界,为理解和把握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这将有利于促进科学与人文之间由零和走向双赢。  相似文献   

18.
政府与高校契约型关系是按照契约精神要求围绕彼此责、权、利合理配置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治理模式。从其特性看,它是一种非完全契约,经常以非正式契约的形式出现,而且是行政契约和民事契约的混合体。这种新型治理模式的建立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大自然文学文本在题材内容上的特殊性出发,充分挖掘中西生态美学的理论资源,从这一文学样式的哲学意蕴和审美特征双重视角加以把握。在这一过程中,突破对大自然文学的生态伦理维度的单一思考,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融入文学世界的整体性中,特别是对审美意象的分析,力图在细处把握大自然文学所彰显的"主体间性"和"在场"意识;进而反思当代生态美学研究的偏颇,使哲学立场的关怀兼顾生态平衡的宏大叙事和个体生存的鲜活性。  相似文献   

20.
以人类掌握世界的艺术方式为逻辑起点,把文学放到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上来考查,并充分注意到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殊性,提出了“文学是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的文学性质观。然后从艺术哲学、文艺美学和语言艺术的理论视角上,论析了如何充分理解和正确把握文学是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