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条件是指公民在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过程中,申请人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所必须要满足的各项要求,其对保障民众知情权、抑制腐败及建设服务型政府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信息公开申请条件存在着申请原则的缺失、申请条件规定的不统一及对信息的过度收集等问题,这加大了申请的复杂程度,影响了公民行使知情权的热情。因此,应当完善立法对申请条件的规定,强化服务型政府理念,放宽申请条件,通过最高院指导性案例和民众行使知情权的推动,完善我国信息公开的申请条件。  相似文献   

2.
《新天地》2008,(7)
今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依据《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方式有两种:政府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其中,依公民申请公开是指市民可以申请要求公开没有在网上或其他途径主动公开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云南省各地市级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组织配套、制度配套、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监督与救济5个方面的实施状况的检测和调研分析,发现云南省各地市级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构建已初显成效,制度运行的真实性、有效性应予承认,但研究数据也显示存在着各项具体制度衔接不明确、社会化公开程度低、重要事项主动公开率低、依申请公开渠道不畅通、同意公开率低、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对此,应加强基层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建设,推进重要事项的主动公开力度和范围,完善网络问政平台的建设与维护,树立和强化行政公务人员"透明政府"下的为民服务理念,推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一般情况下,对于需要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应自有关信息形成之日起20日内公开.对于申请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如果属于可以公开的范围,原则上应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予以公开.但前述两类情况下都有可能涉及特殊情况而对公开时限产生影响,如“保密审查机制”和“协调机制”对公开时限的影响,以及被申请公开的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且需要“征求第三方意见”从而对公开时限产生的影响等.如果因政府信息公开的时限而产生争议,则可以援用的救济方式包括提请调查、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等解决程序.  相似文献   

5.
论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应厘清以下核心问题:一、政府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是行政机关,不应当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国有企业。二、应准确界定国家秘密、行政秘密和私人秘密的范围,作为免于公开的三大事项。三、信息公开的方式,除采取主动公开与依申请公开相结合的模式外,应融入我国地方立法实践中已采用的内部公开和预公开制度。四、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应指定特定的机构和个人具体实施信息公开工作,成立信息公开联合会议并赋予其个案审查职能,作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传统救济制度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突出了主动公开在信息公开领域的积极作用,强调了政府主动公开信息的原则。但现实表明,我国政府信息并未真正处于阳光之下,有必要借鉴国外有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实情,完善我国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以望早日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目标,实现"阳光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7.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十六大以来明确的政府改革方向,并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成果。本文结合服务型政府的实践成果,提出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核心是秉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目标是建设适度规模、公共服务和依法行政的政府,保障是程序公开的三维解读模式,对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运行架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要求政府以积极作为的方式为民众生存、发展提供各类给付,政府行为方式应从传统的高权性管理手段向柔性行为方式转变。因此,给付行政的发展对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至关重要。从对象上看,给付行政应分为对个人提供特定形式的给付和通过兴建公共设施等形式为社会全体成员提供的给付两种,个人和社会均可以成为给付行政的对象。目前,行政合同、行政指导以及改良后的行政给付等行为手段的合理运用能够弥补我国在给付行政领域立法的不足,加速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政府信息公开是指政府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公开其政务活动,公开有利于民众实现其权利的信息资源。我国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运行的特点是自上而下型的,其缺陷主要表现为民间推动不足。由于民间推动依赖于政府的推动,所以,政府加大民主法治环境建设的力度,是加速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进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服务型政府是相对于统治型政府、管理型政府而言的一种政府形态或政府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彰显人文关怀,增强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推进信息公开,鼓励公众参与,尊重民意决策,提高政府立法质量,严格依法行政,促进社会与政府共治、个体与社会、公民与政府和谐,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两种相对独立的形态:积极服务型政府和回应服务型政府。两阶段存在着对服务型政府本质实现程度不同、动力结构不同、所处行政环境不同等六方面差异,两个阶段将以渐进式和分步走的方式实现在公民本位前提下从政府积极向公民积极过渡,其间政府应构建公民社会成熟度监控体系和服务型政府阶段测评体系作为工具。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博弈分析,研究政府公开三种不同类型环境风险信息的动机,在此基础上分析民众参与对政府公开环境风险信息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在民众参与缺失情形下,政府公开第I类环境风险信息;为避免承担信息公开成本,政府隐藏第II类环境风险信息;引入民众参与不能促进政府公开第I类环境风险信息,仅在确信民众参与必然发生时,政府才有可能公开第III类环境风险信息;对于第II类风险,仅当政府确信民众参与必然发生,同时民众确信其参与后政府必然采取风险应对措施时,政府才会公开环境风险信息,民众能够参与政府风险决策。  相似文献   

13.
政府信息公开更加注重对现行文件的开放,并通过主动公开和经申请公开等不同的形式来满足人们的知情权。这些与时俱进的规定,对档案开放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章从政府信息公开这一大环境出发,提出新形势下档案开放应遵循主动、及时、易用、效益原则。  相似文献   

14.
用机制拉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型政府已经从一个学理概念转化为当前中国政府所确认的行政发展的现实目标,其核心是增强公共服务职能.然而,与中国实行了几十年的管制型行政相适应的行政理念、财政体制、人事管理方式等,都在阻碍着中国迈向服务型政府的步伐.应用规划机制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指南,引导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方向;用管理机制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规范,提升政府服务品质;用内部评价机制和外部压力机制化被动为主动,最终推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网络作为传播媒介,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通过网络环境就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可能产生的正向价值和负向价值的详细分析,依次从法律层面、行政层面及技术层面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应有路径提出了尽快确立政府信息公开法、积极构建服务型政府和努力普及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三大选择。  相似文献   

16.
法治政府要求公开公正,要求政府高度透明,政府信息公开、透明政府及政府透明度等概念有助于认识和把握相关问题。与现代社会发展相伴的政府治理、市场主体决策和人际关系等问题,都需要借助政府信息来加以解决,但政府信息公开仅是单向度的信息释放,还需要社会、公民参与政府决策,以促进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需要通过第三方来对透明政府建设状况进行评价。有必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制度及将第三方评价制度化等法律保障机制,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提升政府透明度。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乡镇政府作为政权体系的基础结构单元,探究乡镇政府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对于提高人民满意度和乡镇政府执政成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研究显示:政府绩效、公务员素质、腐败感知、信任感、民主意识等对乡镇政府工作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最后提出完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廉政教育、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力度等提高政府满意度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8.
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服务型政府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创新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对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二者的内涵及二者在交互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讨论,指出二者都体现了相同的服务行政的核心价值理念,而电子政务是推动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力量之一。进而提出应该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发挥电子政务所具有的新方法、手段、观念的作用;发挥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起到的促进作用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公开政务信息并非中国政府传统的做法,但是,知情权是公民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政府实行信息公开,不仅能使民众知晓社会真相、共同应对危机事件和维护社会安定,而且有利于防范公共权力异化、避免“暗箱操作”,促使政府切实做到以公民为本,逐步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沟通:政府公共关系实践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共关系是塑造政府形象的重要手段,是政府重要的管理职能。在政府公共关系的实践过程中,建立政府与民众之间有效的沟通机制非常关键。坚持主动沟通、平等沟通、真诚沟通,是政府与民众有效的沟通的基本原则。有效的沟通包括告知、倾听、回应等三方面内容。当前,要通过推进政务公开、改革政府绩效评估、加强沟通平台建设、重视发挥大众媒体的作用等途径,大力推进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机制建设,构建和谐的政府公共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