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诗经》中,有三个隶定为“蟡”的字,从古文字形体演变的角度来看,当是“为”字的后起分化字,实质上可以直接隶定成“为”。战国古文字材料中,“蟡”字形已经分化出来,分担了其所从出的母字“为”的部分表义功能。唯有如此,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蟡”视为“逶”字或体,而没有把“蟡”字单独列为字头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郭店楚简"仁"字三形的构形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战国楚墓竹简有儒、道两家著述16种,其中"仁"字凡67见,均写成上半为"身"或"千"或"人"、下半为"心"的形体,构形奇特.本文研究郭店楚简"仁"字三形的构形理据.探讨"仁"字上半部三符的关系及其功能;下半部"心"符的意义和渊源;郭店楚简"心"符"仁"字所体现的文字学和文化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包山楚简中有一地名,写作、或,它在新近公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楚居》篇中被写作或.以前,学界多以《说文解字》“嗣”字古文形体为依据,释之为“吁”.近有学者提出新解,将之释为“邭(音宛)吁”,以为或是楚国旧地“宛橐”;从出土古文字材料和传抄古文两方面考虑,地名首字应是“宛”字,次字应是“号”字.“宛号”可读为“宛郊”,或即今河南省南阳市郊的某处地方,在历史上曾经作为楚惠王的居住地而短暂存在.  相似文献   

4.
“幸”字条目下所收的字形是将“幸”(ta)和幸(nie)(隶变后与幸运之幸为同形字)混在其中,不论是从字形,还是从音义上,都应将其分立,因为它们分别是三个不同的词,只是隶变后形近,形同。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岳麓秦简中“为符官”和“致所官”这两个新见官署名的考证和分析认为,秦代的“为符官”不仅负责符券的制作颁发,而且还负责符券使用过程中的监管,同时具有对符券传递过程中不尽职者进行举劾和论处的权力,而“致所官”则只是一个按照“为符官”所发符券要求负责物资发放的县级官署而已。  相似文献   

6.
汉字演变轨迹:从“神化”到“人化”——兼论今体字的产生杨光辉对于汉字由古体(大、小篆)阶段发展到今体(隶、草、楷)阶段,一般观点是沿用班固《汉书·艺文志》似成定论的旧说:“是时(秦)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有易,施之于徒隶也。”诚然,“文随时...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对历来异说纷坛的三条《经》、《说》的校勘和诂释。文中详细考察了前人成说,驳正了各种误解,补充、疏通、证成了正确的见解,也提出了个人的看法:(1)第一条的“若”字,义为“如此”、“这样”.指代“臣萌通约”;(2)第二条是对“见”的具体分析,对“体”和“尽”一无轻重贬褒之意,更与“兼爱”无涉;(3)第三条的三个“非”字都是名词──错误。从而证明了《经》《说》的意义分别是:(1)君是臣民的总的约束;就是因为臣萌通约而得名的。(2)见有体见、尽见二种;部分的见是体见,全面的见是尽见。(3)正确就是没有错误,如圣人看似有非而实则无非。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舟部字舟、船、服、朕、俞以及舟部外的部分汉字前、受、朝、恒偏旁“舟”的形体从甲骨文到隶书发生了演变。利用出土文献研究舟的形体演变,可以得出结论:舟部字后世用法的核心义项仍与舟(船)有关的字在形体演变中大体没有变化,这部分字在现在依然从舟,作舟(般字除外),共13个;其他字讹变成从月,有服、朕、俞。讹变原因主要是隶变。  相似文献   

9.
"执热"新解     
《孟子·离娄上》 :“今也欲无敌於天下而不以仁 ,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 :‘谁能执热 ,逝不以濯 ?’”《孟子》所引诗句 ,见《诗经·大雅·桑柔》。《诗经》郑玄笺、《孟子》赵岐注皆解“执”为“持” ,故把“执热”解为“手持热物”、“持热”。此说或许源于墨子。《墨子·尚贤中》云 :“《诗》曰 :‘告女忧血阝 ,诲女予爵 ,孰能执热 ,鲜不用濯。’则此语古者国君诸侯之不可以不执善 ,承嗣辅佐也。譬之犹执热之有濯也 ,将休其手焉。”墨子将“执”理解为“持” ,故云“休其手” ,因而后人把“执热”理解为“手持热物”。此解近人仍…  相似文献   

10.
《秦律十八种》里“不夏月”、“田舍”、“稍赏”、“襄”等字词解释及“隶臣妾老弱及不可诚仁者”的理解略作陈述:1.“不夏月”之“不”当为衍文;2.百姓居田舍者毋敢(酤)酉(酒)”一句的解释当为:居住在田舍中百姓不准卖酒或买酒;3.“稍赏”应解释“逐渐偿还”;4.“隶臣妾老弱及不可诚仁者勿令”一句应当翻译为“年老体弱和不足信赖的隶臣妾,不要派出去传递文书。”;5.“ 别粲、糯之襄(酿),岁异积之,勿增积、以给客”一句应该翻译为:“将秈稻和糯稻中颗粒饱满的区别开来,每年单独贮积,不要使陈谷新谷层积在一起,以用来供给宾客。”  相似文献   

11.
汪晓棠 1885年-1924,又名汪隶、汪隶华,字晓棠,号“龙山樵子”,中国陶瓷美术大师。江西省婺源县叶村人。清末民初的著名绘瓷名家。少时在杭州以绘制纸绢扇为生,后到景德镇自学彩瓷,不到数年即名闻遐迩。民国11年,浮梁县长徐仲亭雅好艺事,知事何心澄亦通丹青(何亦能画瓷,堂名“雅趣”),遂昌建“瓷业美术研究社”,汪晓棠当选为副社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说文》的“形声”定义作了全面辨正.文章认为,“形声”其名应解为动宾式,表示使语音(声)成形声字(形)之意,八字界说”以事为名,取譬相成”的上句言声,下句言形,表示用客观事物作为称名,先后选取能反映称名的声符与形符相合而构成形声字;例字“江”、“河”的工声含共义,可声含大义.文章指出,从辨正的定义看,许慎已初识形声字声符有义及形声字与假借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大雅·生民》后稷弃因旁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稷生而见弃,实因“初生如羊赤而毛”之奇表异相。(一)由“先生如达”之比喻想而见:“达”乃“■”字之借,“■”训“羊子”。(二)由“弃”字之造字本意求而知:“弃”之字,意为抛弃体貌道理违常之初生儿。(三)“子”“兹”音义相通,故诗言“居然生子(兹)”,既表惊疑与惊异之情,亦“含奇表异相在内”。(四)后稷与宋平公夫人皆因生而见弃其名曰“弃”,由古人命子之法,推知后稷之弃,必因“初生如羊赤而毛”之异相。  相似文献   

14.
人文学院彭忠德副教授《也说“民可使由之章”》一文(载《光明日报》2000年5月16日理论版)根据《郭店楚墓竹简·遵德义》之“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对上句作出全新的解释。《遵德义》全文强调要用“礼、乐”等德去引导民众,因此,竹简此句标点作:“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知)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于是《泰伯》章“使由”句标点宜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意则为:“孔子说:对于民众,应该用(礼乐之德)引导他们,不应该用(德)强制他们。”不久,彭忠德又发表《完整理解〈遵…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比较睡虎地“秦律十八种”中的“效律”、“为都官及县效律”及王家台秦简“效律”的竹简书写形态,认为只有“为都官及县效律”名义下集成的“效律”条文之区分是正确的,王家台“效律”为了明确区分法律条文而使用了特有的符号,睡虎地的“秦律十八种·效律”则无视条文的区分,后面的条文紧接着前面的条文书写。“秦律十八种”中常见的“●”符号,并不是表示前后条文之区分的符号。“●”符以下的内容是对律文所作的补充,或作为职务手册以备忘的形式附加到了“秦律十八种”上,“秦律十八种”所见“●”符的作用在于提示补充的部分。由此可见,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竹简上并列存在着书写目的不同的二种文书。  相似文献   

16.
“廿”字《新华字典》注音为nian,释义为二十。在“念”字条下的第三个义项是:“廿”的大写。(见1971年修订重排本315页)可见“廿”字也可以写作“念”字,这只不过是由于二字同音罢了。“廿”是个合音词,是由“二十”缩合而成的。这样说是无法从现代北京音的二十[(?)~(51)sl~(35)]来理解的。这个合音词不是现代形成的。“廿”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怎样形成的呢?“廿”字《切韵》时代已见,《广韵》收于入声二十六缉韵,人执切,日母。注云,说文云二十并也,今作廿,直以为二十字。中古拟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有“化”字,写作(?),象两个互相颠倒的人。这个字多用作人名,少数不用作人名的也是辞残不清,所以它的字义也就很难考究。《甲骨文编》(1934,1965)一直没有隶定它,将其列入不识之字《附录》、金祥恒《续甲骨文编》(1959)将其隶定为“化”,但没有说明理由。 《金文编》收入了“化”字。该字见于《中子化盘》,“化”字仍然是个人名,其义还是无从得解。  相似文献   

18.
殷墟甲骨文非王卜辞中多次出现一个可隶定作“(■)”的字,意为“疾病痊愈”,已有研究者提出可能应读为“瘳”.但其释字为“纽”之说不可信.“(■)”字应释为古书中“纠绞”义的“缪、掺”等字的表意初文;有的字形还加注“帚”声.由此可以论定“(■)”当释读为“瘳”.  相似文献   

19.
论“梅村体”的用典程相占吴伟业著称于世的“梅村体”渊源于元白的“长庆体”。较诸元白之作,“梅村体”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大量用典。王国维《人间词话》曾将二者作过简单比较:以《长恨歌》之壮采,而所隶之事只“小玉双成”四字,才有余也。梅村歌行则非隶事不办。白吴...  相似文献   

20.
在竹简释读过程中,充分认识文字"区别符"与书手用字习惯、书写风格之间的关系,相对客观地判断和把握文字"区别符"的真实含意,直接关系到竹简文字释读的准确程度.文章以上博简<子羔>三篇为例,对书手使用的文字"区别符"进行了一定的发掘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