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推进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一系列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义,对照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与本质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更大力度落实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任务,不断优化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主体形态,探索创新驱动区域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提供生动示范与不竭动能。  相似文献   

2.
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要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发展开始进入加速推进阶段,高质量发展应有新的发展逻辑:(1)在思想逻辑上,要开拓思想解放的新境界,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不断解放思想中推进高质量的转型发展。(2)在生产力逻辑方面,要发挥质量型生产力的作用,提高生产力的整体效能和协作质量。(3)在动力逻辑方面,要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效率提升机制,通过创新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4)在增长逻辑方面,重塑高质量发展的增长体系,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的条件体系、过程体系、结果体系和支持体系。(5)在制度逻辑方面,完善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安排,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制度需求,加大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供给。(6)在市场逻辑方面,推动高质量大市场的创造和开发,推进国内大市场的创造和开发以及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在区域层面上的体现,区域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支撑,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抓手。从内涵来看,区域高质量发展是特定区域建成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并在演化过程中实现高质量演替的发展。中国区域产业演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在区域尺度产业层面的生动体现。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我国区域产业演化遵循中国产业演化关联法则。这既符合各国区域产业路径依赖式和路径突破式演化的一般性规律,更符合基于我国国情的以着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构建和适应新发展格局为目标的中国式规律。为应对目前我国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我们应进一步强化区域产业治理,更好地发挥区域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伟 《学术月刊》2023,(1):39-47
党的二十大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特征之一,便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必须承担的国际义务。中国现阶段碳经济问题态势严峻,中国式现代化在减排方面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双碳”目标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根本转变发展方式,切实实现高质量发展才可能实现。“双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区域实践的先行先试既是大国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的现实反映,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前进的必然途径。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实践的先行先试,不仅兼具“政策试点”所固有的理论内涵与其特殊的功能特征,而且遵循现代化时空演进的历史规律,并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阶段性特征。新时代苏南现代化建设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实践先行先试的一次有益探索,其示范效应主要体现为通过设立指标体系和制定赋能清单来引领发展方向、明确发展重点、探索发展路径,从而以制度创新和典型案例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开创新模式、打造新样板。新发展阶段,应通过时间维度的修正现代化指标体系、空间维度的加强现代化示范载体建设、制度维度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集成,充分发挥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实践的示范效应,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局部现代化、基本现代化向全面现代化的顺利迈进。  相似文献   

6.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与大国竞争格局,是针对当前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紧迫性提出的时代命题。新质生产力在驱动能力、支撑载体、发展方式、生产力要素等方面不同于传统生产力,其形成的关键在于以科技创新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新质生产力在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层面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与中国式现代化在关键任务、价值遵循、发展要求、实践原则上体现出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因此,在形成新质生产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应进一步完善宏观治理,更好地发挥国家主体作用;增强内在动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支撑载体,着力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强化持续保障,推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将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重点解决供需矛盾和价值失衡的问题,推动基于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均衡提升的供需两侧双向升级。在文化供给质量升级方面,应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聚焦文化质量提升;开发文化原创资源,助推优质产品供给;重视人才教育培养,促进文化雅俗共赏;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加大文化金融创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在文化消费需求升级方面,应实施消费激励政策,释放文化消费潜力;重视文化素养教育,厚植文化市场土壤;创新数字消费形态,拓展文化消费市场;提升文化评鉴功能,搭建消费认知桥梁;促进文化营销推广,助力文化走向大众。  相似文献   

8.
褚亚男 《南方论刊》2022,(11):6-8+16
新发展理念为理解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以新发展理念为魂,积极寻求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新体现,以新发展理念为线,着重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新地位,以新发展理念为脉,重新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新作用。以新发展理念为视角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能够更好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涵,而且能够增强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理论自觉,进而更好推动其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军 《中州学刊》2023,(3):36-42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实体经济形成质效提升、合理增长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成为奠定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基础、掌握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动权、赢得国际竞争发展话语权、构筑高质量供给关系体系的迫切需要。但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绿色低碳发展缓慢,区域、行业要素分配不均衡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为深层次塑建中国式现代化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应围绕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内外循环为核心、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基本方略,完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优化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延展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放空间,创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业态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仅包括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而且包括高质量社会发展。高质量社会发展是指在社会发展领域实行高质量的行动体系并取得高质量的发展成果。高质量社会发展的目标要着眼于人的高质量发展、社会平等与社会和谐、高质量的民生保障和社会服务、高效率的社会运行和全面增强社会活力。高质量社会发展需要坚实的基础条件,主要包括足够的资源投入、充分的民众参与、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完善合理的体制、科技的广泛运用以及合理高效的运行机制。当前,我国推进高质量社会发展要采取一系列重点行动,包括积极推动高质量社会发展的观念转型,进一步加大对社会发展的资源投入,优化社会政策体系,加强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加强高质量社会服务人才队伍及组织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构建新发展格局理论作为党的创新理论的组成部分,从提出和丰富的进程看较为集中地展现在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体现为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与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正式提出和系统说明;第二个时段体现为围绕党的二十大与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深入阐述和精准部署。新的时段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理论的新进展主要在于深化了对其重要意义、地位和路径的认识,并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对构建新发展格局认识的提升。总结和分析构建新发展格局理论新进展的启示为:不断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理论具有客观依据,注重将其从整体上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理论,注重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此作出的指引;继续深化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认识需要重视科学方法论问题,注重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十年,西藏这一我国特殊而重要的边疆少数民族省区各领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实践的生动范例。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推动西藏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夯实党在西藏执政的基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以“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为标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着力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  相似文献   

13.
徐玲 《社会科学家》2023,(10):155-16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命题,对师范大学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师范大学必须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满意为目标追求、着力以高质量发展为内驱动力。致力于找回失去的“人”、塑造“真正的人”、培育“大国良师”。坚持中国特色师范教育发展道路,奋力实现育人兴邦教育理想;构建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全面提升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立足新时代基础教育振兴发展,自觉服务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既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系统总结梳理“一带一路”建设十年成就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一带一路”建设可能面临的新变局,并提出新时代“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应顺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实现五个转型:在政策方向上,由以“走出去”为主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在产能合作上,由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到以绿色数字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并重;在产业结构上,由发展特色产业为主到发展现代化产业和发展特色产业并重;在建设目标上,由经济建设为主到制度建设和经济建设并重;在推动动力上,由政府推动为主到市场推动和政府推动并重。  相似文献   

15.
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一个复杂、漫长且极为重要的阶段。仅从地理空间推动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不充分的,以地理空间集聚为表象的区域,其高质量发展需要拓展到多维空间。增进多维邻近性措施框架为加快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系统的新方案,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形成了丰富的案例,多维空间也为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多维空间既反映了各城市的优势和短板,又能推动功能互通共享,加速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同时采取多个维度空间的措施可以加速某领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但应有序推动该领域的一体化进程,以避免短期投入大、沟通协调难度高、未来更新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万国威 《江淮论坛》2022,(6):14-20+19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凝聚全党共识形成的如何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论断,它试图为我国扎实推进现代化寻找到一条适合国情国力的道路,为人类社会共同迈入现代化提供可供借鉴的中国方案。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下,新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人口规模巨大为施政基础、以共同富裕为发展目标、以经济社会协同进步为实现手段,重点解决已有社会保障体系在顶层设计、碎片化和获得感等方面的障碍。研究建议,我国应当提升托底性社会政策的地位,强化社会保障待遇享有的区域及人群整合性,畅通社会保障投资到获得感的转化渠道,通过多项举措来推动新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构建经济社会新发展格局、引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有重要价值。通过系统分析发现,受系列政策改革驱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年取得长足进步,但仍面临相对较低的专业适应性、相对较弱的产教/校融合、相对薄弱的师资队伍建设、总体偏低的就业吸引力、相对失衡的空间结构等瓶颈制约。对此,可从坚持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原则的重要制度安排、以现代化理念为导向的“内涵式”发展、以服务路向为核心的“类型化”发展、以特色立身为核心的“差异化”发展、以资源优化配置为驱动的“均衡式”发展、以国际化视野为基础的“开放式”发展几方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话语蕴含着主体的价值观念,是传递主体观念的现实表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的新道路,集中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从哪里来的?这条道路的内涵是什么?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展现了中国的话语思想与理念,这为消解西方话语霸权、传播中国理念、提升中国话语国际影响力创造了条件与机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具体实际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现代化的新形态。相较于西方现代化的扩张与掠夺,中国式现代化是民主平等、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苏联模式现代化的再版,也不是苏联改旗易帜现代化的翻版。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中国特色,也具有普遍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符合本国实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