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吴帆 《社会》2007,27(3):142-142
本文根据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妇女发展纲要的要求,从国情出发,参照反映家庭领域中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际常用指标,尝试构建了家庭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家庭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作出评估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家庭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水平均处于中等发展程度,与健康、教育和经济领域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水平相比,家庭领域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还相对滞后,女性在家庭中的传统角色以及男女两性家庭责任分担模式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贺赞 《探求》2014,(4):34-41
目前我国就业领域的性别平等已经引起了较多学者关注,但现有研究成果较少从实施效果的角度审视规则设计的合理性。作为典型的保守主义福利政策国家,德国政府在促进就业性别平等上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德国法在规则设计上以经济学、社会学效果为导向,这一实践可以为完善和实施我国就业性别平等法律制度提供经验借鉴:将加诸于女性的家庭责任转由社会共同分担,同时适度干涉传统意义上的家庭角色分工领域,引导男性承担家庭责任以实现两性职业与家庭责任的平衡,并对私人雇佣主体也设定禁止歧视义务。  相似文献   

3.
受"去机构化"运动和精神健康"消费者运动"之影响,精障人士的照料责任越来越多地从机构转移到家庭,家庭进一步成为精障人士日常生活、康复融合之路上的核心支持.针对成年精障人士家庭照料者的需求评估发现,这些照料者的需求突出表现在自身的疾病管理、喘息服务、经济补贴、精障成员的未来养护、政策指导与咨询服务、家长互助与支持、法律支持等方面.而其中,精障人士的未来养护是照料者的最大忧思.本项目从服务使用者的需求出发,结合自我照料理论、积极心理学和影像发声法的理论与实务,设计了成年精障人士家庭照料者的社会工作综合干预项目.在传统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基础上,注重回应社会工作的社会本质及具象目标,着力促进家庭照料者、服务提供者、研究者、决策者、社区他者等利益相关者对残障议题的平等对话,进而促进社会工作的反思性实践.基于对项目过程与结果的具象呈现,本项目的实践亦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整合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4.
华夏族性别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周礼为代表的华夏性别制度是伴随父系制对母系制的取代、父系制发展成父权制而形成的,其最突出特点是阶级和性别的双重等级;第二个特点是家国同构性;而以家庭为本位注重整体,以阴阳平衡论为理论基础,又使之具有了性别不平等的隐蔽性这第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5.
对西方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进行反思.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因强调性别压迫与阶级压迫使得其具有历史盲与性别盲的缺,两者必须结合.二、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路径可大致概括为:以哈特曼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二元结构分析,以扬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一致性分析,以享尼西为代表的具有后现代特征的关于差异、意识形态的分析.三、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不幸婚姻源于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不平等地位,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明显控制了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性别化改造与意识形态修补.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婚姻并不幸福,但围绕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所作的理论探讨不仅推动了女性主义的发展,而且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还将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家庭照料资源的社会性别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云竹 《浙江学刊》2008,(3):207-212
对于步入晚年的老年人口而言,身体健康状况和照料资源是关切其生活质量高低的最主要因素.处于不同婚姻状态和居住方式的老年人,其健康状况和可获得的照料资源也截然不同.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的以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为宗旨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既是对老年妇女在健康状况和照料需求上面临的困境和特殊需求的揭示,更具有非常现实的政策指导意义.本文立足于近年来有关老年人健康以及婚姻、居住状况的分性别调查研究成果,以社会性别为研究视角,对我国老年妇女群体健康医疗和家庭照料资源的享有状况进行了梳理和阐释.  相似文献   

7.
大众话语中的母职与性别议题是研究者把握母职意识形态、了解女性生存现状的重要语料。运用母职与性别分析框架,通过对有关丧偶式育儿的学术文献、大众报刊、新闻报道以及公众在网络论坛和社交媒体中的讨论文本进行话语分析,可以发现在"替母亲发声"的表象之下,丧偶式育儿不仅蕴含着精细育儿、育儿责任内卷化的母职困境,还隐藏着矮化女性气质、对相关困境进行性别化归责与归咎的性别焦虑。导致这一话语陷阱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当下育儿社会支持的不足与性别刻板印象的桎梏。  相似文献   

8.
王晓焘 《社会》2011,31(4):158-174
有关收入性别不平等研究的现有文献过分关注市场转型,忽视了其他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指出,是否为独生子女也是影响收入性别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变量。基于2004年青年发展状况全国调查数据的分析,本研究发现,性别不平等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中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在非独生子女中,收入性别不平等表现突出,女性处于劣势地位;但在独生子女中,收入性别不平等并不存在。这一现象与独生子女的出生家庭和教育获得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
许琪 《社会》2013,33(3):111-130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2010年初访数据,着重分析了子女需求对城市家庭居住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需求是导致年轻夫妇与父母同住的重要原因,这种需求一方面表现在经济上,尤其是在住房上对父母的依赖;另一方面表现在需要父母分担家务和帮助照料小孩。所以,除了父母的养老需求,子女需求对城市家庭居住选择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视。在现代化和人口流动的背景下,虽然城市家庭有核心化的趋势,但由于当代中国城市家庭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大家庭在未来依然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构筑家庭照料者社会支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拥有家庭养老传统的中国社会,以成年子女为主的家庭成员一直是老年长期照料的主要力量。尽管家庭照料模式正在受到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和家庭结构转变等社会现象的剧烈冲击,但家庭依然是老年人的主要照料来源,为国家节省了大量长期照料开支。与此同时,家庭成员在照料老年人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在不断加强养老机构建设的同时,不断创新思路,创新路径,狠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及其服务工作的开展。目前,一个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已全面覆盖该区城乡老年群体,具有滨湖特色的居家养老示范区正在加速建成。  相似文献   

12.
吴家丞  戴雪红 《国外社会科学》2022,(4):171-181+200-201
以福柯、奈格里等为代表的生命政治论有暗藏的性别意蕴,体现在权力的三重向度中:资本向度、生产向度和劳动向度。资本向度是生命政治论与女性主义的接合点,它指认了资本即权力,资本对劳动的支配必须以性别的权力支配关系为前提;权力对身体和人口的掌控使性别分工得以固化,自由主义的治理术则将性别不平等隐藏在商品的等价交换之中;生产向度是巴特勒等女性主义者对生命政治论的进一步发展,它揭示了性别不是自然物,而是权力生产的效应,其生产机制是操演性的,使性别在权力的自我颠覆中被重复建构;劳动向度是女性主义对生命政治论的当代解读,它分析了生命权力与晚期资本主义劳动女性化之间的关联,揭示了情感劳动使生产与再生产同一化为生命政治生产的现状。权力的三重向度内在统一,共同彰显了生命政治论隐藏的性别逻辑。  相似文献   

13.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及其规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居住方式的分居化和少子老龄化等是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风险扩大的重要原因。从养老的内容上,独生子女家庭既面临着经济保障风险,也面临着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等非经济养老风险,而非经济风险更为突出。本文立足风险视角,分析了独生子女家庭特征与养老风险的关系,在指出其面临三大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规避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风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范围 《探求》2011,(6):50-57
平等是人类所追求的基本价值,可分为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以及消极平等和积极平等。平等的发展呈现出权利化、积极化以及私法化的趋势。在就业领域,平等具体化为就业平等权,其与歧视相对,然而,反就业歧视并非是反对差别,而歧视与合理差别的区别在于是否违背平等价值。从我国反就业歧视的立法及实践来看,平等价值在我国主要体现为就业机会平等、劳动报酬平等、性别平等以及健康平等。  相似文献   

15.
全球范围的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妇女的工作机会、生育状况以及她们在家庭中和社会中的地位。然而,从7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关心全球平等问题的学者开始注意到,不管是计划的发展还是非计划的发展,都经常对妇女造成不利的影响,随着发展,性别之间原有的不平等往往没有削除,新的不平等却不断出现,而且这些不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弃儿安置模式包括国内外收养、家庭寄养、机构照料和社会助养、社区照料,其中国内家庭寄养和机构照料是主要的两种安置模式.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家庭寄养和家庭形态机构照料有利于孤残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在总结近年来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人本科学发展观、注重社会融入、构建社会和谐是我国孤残儿章福利事业的理念与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传统家庭结构变化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快,家庭结构变化导致传统家庭养老功能衰减,社会照料服务在老年人权益保障中的地位和功能日益凸现。尤其是面对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空巢老人不断增多的人口形势,迫切需要推进单一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向"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方式转变。借鉴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现有地方立法和相关政策的基础上,通过修改现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建构完善的老年人社会照料制度,具有重大现实和战略意义。完善和发展老年人社会照料制度,需要通过立法固化"居家照料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辅助"的社会照料模式,系统地构建老年人社会照料服务体系;需要加强社会照料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社会照料服务职业化建设;尤其需要突出社会照料服务中的政府责任,包括促进和监管职责;并且需要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社会照料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许琪 《社会》2015,35(4):199
本文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家庭内部比较,从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两个方面对儿子和女儿的赡养行为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当代中国家庭中,儿子在赡养父母时的总效应依然显著大于女儿,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更可能与父母同住。一旦控制子女与父母的居住方式,儿子的直接效应就仅在经济支持方面大于女儿。在生活照料方面,女儿的直接效应已经显著超过儿子。从城乡对比来看,这种“儿子出钱、女儿出力”的性别分工模式主要出现在农村。在城市,女儿在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两个方面的直接效应都超过儿子。所以,中国传统的以儿子为核心的赡养方式虽然没有彻底瓦解,但已发生明显变化,快速的人口转变和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是导致这些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方长春  刘欣 《社会》2005,40(4):163-190
与关注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中的体制性因素和市场能力因素对住房不平等的影响,以及着重以个体的劳动力市场处境予以解释的观点不同,本文认为,居住有很强的空间粘滞性,地理空间差异同样是理解住房不平等问题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因素。对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分析发现,居民家庭房产的地区差异具有高度的统计显著性。基尼系数按地理空间分解后显示,相对于家庭收入或家庭人均收入的地理空间差异而言,家庭住房资产的地理空间差异更为突出;运用赫克曼两步回归法分析资料发现,地理空间因素不仅影响产权住房的获得,对房产产值的效应也具有高度的统计显著性。这些发现都支持了我们的基本论点:地理空间差异不只是住房不平等的外在表现,而是导致住房不平等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关注地理空间这一结构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及其社会不平等后果不仅有现实的政策意义,也有助于拓展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王文卿 《社会工作》2016,(3):104-110
社会工作场域中存在明显的性别隔离,主要体现在职业和岗位两个层次上。照顾服务的女性化和社会工作作为照顾服务提供者的形象是导致职业性别隔离的重要原因,而男性权力在社会工作场域中的再生产则是导致岗位性别隔离的重要原因。社会工作场域中的性别隔离之所以值得关注,不仅因为它是一种隐蔽的性别不平等,而且因为这种不平等会妨碍社会工作推动性别平等的使命。为了消除性别隔离,笔者建议提升社会工作场域的性别意识;推动职业期望的去性别化,促进每个从业者的自我实现;重塑社会工作形象,吸引更多男性加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