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耿宁先生的阳明学研究开辟了一个现象学的阳明学解释新路。在此现象学的阳明学解释道路上,除了耿宁先生展示出来的以"心的现象"为核心话题的现象学心学的路向,还可能有一个不同的、以"性的现象"为核心话题的现象学性学的路向,而这个现象学性学的基本概念就是海德格尔提出的"现象学的现象概念"。从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解释出发,对耿宁先生关于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的解释发出了一问。  相似文献   

2.
从现象学还原的层面比较了王阳明心学与萨特存在主义现象学,分析了阳明“真己”与萨特“自为”的相似点,阳明“人心遮蔽”与萨特“意识物化”的相似点,以及阳明“致良知”与萨特“现象学还原”的相似点,认为阳明心学与现代西方存在主义现象学之间可以相互诠释,从而使王阳明心学与现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在精神上找到对话之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瑞士伯尔尼大学哲学系耿宁教授2010年出版的关于儒家心学的一部巨著《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巴塞尔,2010年,约100万字)的引言部分,介绍了该书的论题、它要讨论的基本内容——儒家心学,以及它所采用的特殊方法——现象学的直观与描述,此外也谈及东西方思想的基本差异与这部著作的比较研究性质.全书正由译者译成中文,计划2012年交由商务印书馆于“现象学文库”中出版.  相似文献   

4.
他者哲学作为现象学的重要议题,探讨自我应当如何对待他者,对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产生重要影响。基于现象学和儒家心学共同关注的良知视域,他者具有三重面孔:欲望的他者、差异的他者、可能的他者。现代行政管理对待他者的科学化、层级化、制度化的管制模式,对他者构成严重的同化、压制乃至消灭。后现代公共行政对待他者的契约式、民主式、伦理式的对话模式,为他者提供了良好的生存、自由和发展空间。但是,后现代公共行政并未将自我和他者的对话安放在天生的良知本性基础上,具有显著的不彻底性,容易使后现代公共行政在过度的主观主义、自由主义和相对主义中走向分崩离析。因此,基于儒家心性现象学视角,建立基于良知的对话模式,是化解后现代公共行政对待他者的话语困境的一种未来路向。  相似文献   

5.
法学是正义之学。然而何为正义?正义的标准是什么?正是由于正义的标准缺乏严格的实证性和易变性,所有法学理论,不管赞成还是反对以正义作为法的评价标准或法与正义的关系,都得以正义为出发点,来构筑其理论体系。因此,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超验正义衍生了西方法理学,西方法理学中的所有不同观点均可从超验正义出发求得其思想渊源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历代思想家们重视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文学家们常常在作品中涉及的一个话题。受其特定的历史及思想背景的影响,尤其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流行于美国19世纪的超验主义文学所体现的是一种整体主义的、乐观的自然观,它与环保主义是相契合的。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重新审视超验主义的自然观,应该对我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良知与孝道     
“良知”是王阳明思想体系的基石,是理解王阳明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孝道是道德规范之一。王阳明认为,“良知”是人的先天道德意识,有“良知”自然知孝。但是只是知道孝而不做到孝,也不是真正的孝。王阳明的孝道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仍具有启示意义。文章从王阳明孝之认识、孝之践行、孝之启示三方面来阐述王阳明围绕“良知说”而论及的孝道问题。  相似文献   

8.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在美国文化史上地位是独特的,在文学上产生了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在思想上奠定了美国积极乐观的思想和心理基础。尽管它只是感受和体验式的,缺乏严格的哲学思想体系,但它是美国精神独立的开端。本文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9.
通感是中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最重要的形式技巧之一.通过从两个视角--通感技巧的精神分析解读和通感技巧的文化阐释对通感技巧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通感技巧是现代诗人以扭曲的语言形式来追求一种深度的审美经验--非理性审美经验的产物.在内心生活的向度,这种深度经验是来自对无意识领域的探索;在外部世界的向度,则是产生于自我与宇宙中超验价值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先天"、"先验"、"超验"分别作为康德哲学的 a priori、transzendental、transzendent的译名,在中国的广泛使用由来已久,但多数学界中人对它们的具体源流并不清楚.本文根据国内学人对康德哲学的研习背景,回溯到日本学界开始研习康德的时期,逐次考据这些译名何时何地产生,何时及怎样进入中国,梳理和呈现中国学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这些译名的讨论和争论.  相似文献   

11.
12.
论爱默生《论自助》中的超验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在《论自助》中的体现。肯定了在美国当时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条件下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体系所起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毕竟超验主义思想完全属于资产阶级世界观的范畴,其核心仍然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研究是探索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指导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学术活动,与国计民生、社会发展有直接的关系。无论站在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立场上,还是站在高等教育研究者的立场上,都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克服当前学界存在的种种弊端,弘扬理论勇气和学术良知。在这方面,潘懋元先生为我们树立起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4.
阳明良知学中的“情感”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儒家尊德性与道问学的传统张力中探讨了阳明良知概念中的情感性因素,并借助耿宁先生在其近作《人生第一等事》中对阳明三个良知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情感性因素在三个概念中具有不同地位。第一个良知概念来自孟子的四端,突出了道德认知中的情感性动力,以克服了朱子道问学的成圣路径中知与行分离的问题。在第二个概念中阳明以“是非之心”涵摄四端而突出了良知的理智判断与统摄能力,但是阳明又将“是非”归结为“好恶”,未免开了后学“以情识为良知”的流弊。第三个良知概念以真诚恻怛万物一体的情怀为良知本体,以戒慎恐惧为保全心体之天理的工夫,良知本体情理兼备,但作为天理之昭明灵觉的良知是本来具足的先天灵智,并非来自格物穷理的道问学工夫,因此阳明的良知学即便在其重视理智处仍不同于朱子学。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法学的长河之中,西方法学逐步形成了自然法学派、实证法学派和社会法学派三大主流学派,三大学派看似不相统属,互不联系,但是实质上,三大法学派中,渗透着西方法学最为核心的内容—超验思维,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三大法学派逐步演化,最终形成了现代西方法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西田哲学是以东方思想特别是禅佛教为基础、西方哲学思想为素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创立的一种融合东西方思想的哲学体系。将其置于世界场域中与其他哲学进行比较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着重阐释西田哲学体系基础之"实在论",分析王阳明"良知"学说对西田的精神提撕作用,并通过"统一力"与"良知"等概念的对比,考察西田哲学及其与阳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王艮的良知思想继承了王阳明良知思想中的某些内容,在很多方面又有所发展,特别是增添了良知思想的平民化特色。这种良知思想经过泰州学派的发展,对明末的人性解放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分子总是存在如何对待社会和怎样自我对待的问题.以体现"社会良知"、承载人类价值作为知识分子的特性的观点,是对这两个问题的一种有代表性的回答.但是,知识分子并不必定承载社会良知,也并非只有知识分子才具备"价值自觉",而一旦知识分子以行动而非纯粹的话语方式来展现自己的价值自觉,将可能导致知识分子的错位甚至自我否定.  相似文献   

19.
责任、责任政府与责任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思想史上,从秦汉时期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论断,到明清之际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召言,不乏思想家关于社会责任的论述.在西方思想史上,不少圣贤明哲围绕着责任及其相关概念也展开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海德格尔关于此在本真状态,尤其是其对良知与罪责现象的分析中所蕴含的责任概念的阐释,显明了责任之存在论根据在于此在被召唤的存在,而非康德谓之的自我立法主体性,因此,责任就其本源意义而言乃是此在在向存在及存在者的开放中对存在的应答,此一应答界说了个别化的此在,即此在之我性的本真意义.循此线索,本文力图显现海德格尔对存在问题的追问,即其谓之的原伦理学本原性与伦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