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索货物贸易进口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对50个国家1995—201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当跨期替代弹性相对较低(高)时,进口货物增长率的增加减少(增加)了经济长期增加的速度,进口货物增长率波动的增加促进(抑制)了经济长期增长的速度;二是货物进口的增长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初级品增长率的波动与经济增长率存在正相关关系;三是发展中国家的中间品和资本品增长率的波动与经济增长率呈负向关联性,消费品增长率的波动与经济增长率呈正向关联性,发达国家与之相反,最终的结果是整个世界初级品和中间品进口增长率波动的增加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加速发展,资本品和消费品则反之。这一结论有助于理解进口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普遍规律以及对于各国在合理调整进口结构的政策指导上。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需增长一度迅猛,但内需增长却颇为乏力.我国需要以外需促内需,以外贸促内贸,以弥补内需发展的短腿.外需带来了较为先进的国际生产服务业,并能够推动中国本土生产服务业的发育成长.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推动国际制造的中国本土化,通过改进国际产品的中国服务,通过改进中国本土制造而促进中国内需.我国生产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阻碍了外需对内需的促动.我国需要改变或者新出台相关服务业政策,培育良好的市场秩序,通过推动服务业发展来达到外需促内需以及提振内需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消费促进内需增长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市场自发的投资行为逐步取代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带动了国内投资的单边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前几年出现的消费低靡、通货紧缩的现象是否就销声匿迹了呢?总供给的增加是否必然会导致总需求的增长呢?如果不是,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状况?在新的形势下,怎样通过刺激消费从而拉动内需增长呢?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做了简要的回答,并结合我国消费需求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是提高人民福祉的手段,必须从以人为本的要求出发选择发展手段和发展路径,如果把发展本身作为目的,就会产生诸如亮点工程、环境污染等消极后果; ◆片面理解二元经济理论和为了城市化而城市化,导致了农业基础性地位的削弱,人们忽视了一个重要前提:农业本身的发展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大国的发展模式应当不同于小国,经济发展既要重视外需拉动更要重视内需拉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房地产业已成为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也是最容易产生泡沫的行业。本文通过分析房地产泡沫的含义、成因以及测度我国房地产泡沫的指标,得出初步结论:就全国而言,当前已出现房地产泡沫现象,虽然泡沫程度并不很严重,但目前为止没有减弱的迹象。  相似文献   

6.
选取能反映房地产行业特征的相关数据,构建房地产增长率指数,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传导效应。结果表明:货币供给量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较长期的影响,而利率影响的持效期较短。从货币政策和房地产行业的运行轨迹来看,宽松信贷配合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作用效果明显,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成为特殊时期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87~2012年6张投入产出表数据,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演化规律,得到以下结论:单位消费需求对于我国经济诱发系数呈现出V型变化趋势,经济重心逐步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转移;我国经济对于消费依存度在经济起飞阶段快速下降,在中等收入阶段保持平稳趋势,在工业部门内部存在着生产和消费结构性矛盾;1987~2012年消费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消费主体结构变化将对其驱动效应产生负面影响,但增加值率、中间投入结构、进出口结构、行业结构以及消费数量变化将产生正面影响,意味着消费将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需结构从总体上看形成了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特征,并且呈现出结构性不平衡的发展趋势。在一国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中,两大引擎动力是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其中消费需求作为经济运行的最终环节和最终实现形式,是拉动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动力和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9.
周伯华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广告协会第五次会员大会上作上述表示,未来五年,中国宏观经济将继续平稳运行,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这些因素将带动广告业持续增长。他认为,中国广告业的发展与 GDP 的增长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广告业增长的相关性更大。  相似文献   

10.
货币量除对物价有直接影响外,还通过另外两个途径对经济产生影响.一、通过消费与生产结构的变化对经济产生影响.这里又可分为两种情况:(1)货币量非正常增减,导致市场物价波动.由于不同商品的价格波动程度不同,致使消费结构发生变动.为了适应新的消费结构,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辽宁经济稳定增长,但是就业增长弹性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受到了抑制.为了检验经济增长与就业增加之间的不协调,文章从支出的角度对经济增长总量以及经济增长中不同组成部分对就业需求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支出法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是偏低的,工资水平、政府消费等因素对就业产生了负效应.  相似文献   

12.
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 ,缘于高储蓄率以及存款———贷款之间的循环扩张 ,但其深层原因却是经济结构的失衡 :投资与消费的失衡 ,内需与外需的失衡。这种失衡也使得货币政策的传导滞后。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将导致经济虚拟化的程度提高 ,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引发泡沫。应对之策是从调整宏观资金格局入手 ,加强对资金渠道的统筹 ,促进经济结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和科技创新正成为引领城市旅游经济增长的双重引擎。文章基于对文旅融合、科技创新与城市旅游经济发展三者关系的理论探讨,以2009-2019年中国26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科技创新作用下文旅融合对城市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文旅融合促进城市旅游经济增长,且在中西部城市、非旅游城市更为凸显;文旅融合的旅游经济效应受科技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产出和科技创新环境上,受科技创新投入的影响有限;科技创新产出对文旅融合的旅游经济增长效应具有强化作用,而科技创新环境与文化赋能促进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区制转移模型及区制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性的显著降低,我国价格水平变化的稳定性也逐渐加强,这说明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与影响关系.为了描述和检验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过程中实际产出和名义价格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模式,我们使用具有Markov区制转移性质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不同状态和区制条件下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度量和检验.通过检验发现,我国经济周期中存在显著的两区制性质,即经济周期可以划分为"适速增长"阶段和"快速增长"阶段,并且"适速增长"阶段具有更长的持续期和更显著的稳定性;我国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影响与替代关系具有依赖经济周期阶段性的"门限性质",这意味着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我国的经济运行具有不同的"菲利普斯"曲线机制,因此,应该根据经济周期波动的态势对通货膨胀率及其变化做出动态预期,货币政策既要对价格水平产生名义影响,也要对产出水平产生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问题正在由主要受短期外部冲击向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的方向转化,其结果是经济增速中长期水平的下移。经济增长放缓、外需回落只是诱因,内需回落则是主因。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明显的中长期分化趋势。供给结构的调整明显落后于需求结构的变化,供需错位加剧。在经济增速换挡期,必须调整供需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从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跨越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方针,坚定不移地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这既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得到的深刻体会,更是立足我国国情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着眼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的长期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与宏观经济波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P滤波、VAR模型等计量分析技术,从三次产业增长率波动的角度,探讨1979年到2007年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动态演进对国民经济增长短期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二产业不仅对宏观经济产生显著的增长效应,还具有显著的滞后波动效应;而第一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影响非常剧烈。第一、二产业对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是不断下降的,而第三产业的影响是不断上升的。  相似文献   

18.
生产性服务业本是制造业企业内部活动,从原先垂直一体化组织结构中分离出来而提供专业服务,目的是节约制造业企业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从产业互动的角度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具有拉动效应.基于这一视角,文章通过构建一般经济分析框架对两者间的内在机理进行探讨.同时,以辽宁为实证分析对象,采用投入产出表,量化生产性服务业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拉动效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辽宁装备制造业引擎功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本文不同意那种基于人口红利消失和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解释。目前的担心是,我国经济已经处于通货收缩过程,有效需求的减少将导致当期生产过剩和产能过剩的进一步增加。本文认为,我国仍处在人口红利收获期,目前的增速下降与2002-2012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是同一关键驱动因素导致的。房地产投资变化及其乘数效应是拉动中国经济走出1997-2001年通货收缩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引擎,2002-2014年新增 GDP 的63%是新增房地产投资的贡献,同时又是推动当前经济增速下滑的主要驱动力量;另外,资源的"空间错配"和政府强化行政权力对资源配置的干预,降低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正确的增速下降原因判断对于合理的应对选择至关重要。正确的应对选择应当是:调整严控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政策,使大都市区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通过进一步深化大部门体制改革和打破垄断来激发市场活力。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历经了30多年的快速增长。近几年,同全国一样,江苏也处在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增长动力转换成为转型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特征。本文应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对江苏经济增长动力进行分析可知,"十三五"时期江苏经济增长动力将呈现以下特征: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总体稳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得到加强,苏中、苏北地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持续提升,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作用将充分发挥,深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红利将不断释放。根据江苏经济发展阶段的新环境和新要求,应围绕内部需求、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等方面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