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国楚竹书(二)》释文补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德宽 《学术界》2003,(1):78-84
上博藏《战国楚竹书 (二 )》释文大部分可信 ,但仍存在误释、缺释之处 ,本文对其释文作了补正 ,指出其误释之处 ,对部分缺释之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326)102·2(甲591) 六石斗 劳氏释“石六斗”,是。此释文“石六”二字误倒,当是抄写或排印之误。(327)102·6(甲589) 壬子 当释“戊子”,参看第86条。(328)103·4 皁履一两 “皁”字劳氏释“枲”,是。  相似文献   

3.
张俊之 《东岳论丛》2012,33(4):102-105
二王杂帖是研究二王书法、生平和东晋社会、历史、语言的重要材料.目前所据最好的释文为《全晋文》,但其中有不少误释,如将“写”误释作“高”、“送”误释作“道”、“具”误释作“既”、“处”误释作“不可”等等,从而影响了对杂帖内容的正确解读,对此,本文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4.
马芳 《兰州学刊》2012,(7):118-120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出版后有多篇释文出现,但对于个别字词的注解还存在着误注的现象,通过出土文献的比照,对"皇皇、道、箸、■、■、■"做了论证,并对误注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5.
■于商周古文字中的“■”和“亞■”的辨释,自来是个困惑莫解的問題,现在分别予以阐述。 (一),各家的解說 各家對于“■”和“亞■”的解說,颇多纷歧,不烦備錄。今将《金文詁林附錄》中李孝定所作的结论,錄之于下,以见梗概。吴式芬释亚形下(方个)形,釋亞不誤,诸说  相似文献   

6.
~~是有以上释文 ,这并不算错。是否妥当 ,则可以讨论。至于“乎”字 ,《诗论》“乎”字四例 ,分别见简 1、6、7、9,除本例外 ,余三例马氏均释为“乎”。本例释“呼”的确不当 ,笔者亦无意于为马氏辩护。附带说一句 ,姚氏引《毛诗》“百” ,阮刻本、朱熹《集传》作“百辟” ,“百”是笔误 ?付印校对之误 ?或者另有版本依据 ?笔者所见有限 ,谨此质疑。姚小鸥又云 :  本简释文考释较为严重的问题在于整理者误读古书而将“无”训为“乍”。《诗经》中“无”凡五见 ,现以其在《毛诗》中出现的顺序徵引如下 :《大雅·抑》 :“无维人…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对《史语所购藏甲骨集》(以下简称《史语所》)释文的校读,共32条。笔者在通读该书并进行逐条释读的基础上,结合该书著录拓片、摹本、照片及现有成果,结合卜辞文例,核查释文里存在的漏释、误识等问题进行了一一纠正。在校对释文的过程中,校出9版与《甲骨文合集》(以下简称《合集》)重片,并遥缀卜骨一版。  相似文献   

8.
杨昶 《江汉论坛》2004,28(4):83
本 文 从 文 字 学 的 角 度 对《 郭 店 楚 简 》中 的“ 弁 ”、“ 窖 ”二 字 进 行 了 考 释 ,订 正 了 原 释文 相 应 的 部 分 。  相似文献   

9.
1985年,甘肃武威旱滩坡19号前凉墓出土了两份衣物疏,这对研究前凉时期河西的历史、经济、文化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文章主要从文字考释和名物考证两个方面对这两份衣物疏展开研究,纠正原释文多处误释,并对相关名物详加考证,文章对同类文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76)16·10 宜考察 “宜”,劳氏释“宣”,可从。 (77)16·11 将军使者大守议货钱古小萃不 为用政更旧制设作五铢钱 “古”下一字,劳氏《考证》释“恶”(21页),可从。杨君石门颁、耿勋碑等“恶”字写法与此相近。“古恶小萃”,劳氏读为“苦恶小碎”亦是。“政”当释“改”。 (78)17·11 □□□爵公士以上 “爵”上三字,劳氏释为“幾□岁”(2590号释文。10137号重出,未释“幾”字),似可从。 (79)18·2A  相似文献   

11.
关于《孔雀东南飞》中“严妆”一词训释的商榷王小莘张舸近来看到一些文章为《孔雀东南飞》“鸡鸣外欲晓,新妇起严妆”中的“严妆”究竟当作何解打笔墨官司,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于是收集了十多种有关的训释进行分析考察,发现它们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1以“严妆”为状...  相似文献   

12.
杨军先生《箕子与古朝鲜》一文,有三方面问题值得商榷。一、关于箕子“走之朝鲜”问题,箕子所以选择“走之朝鲜”,是因为半岛上有“古之辰国”,乃殷商海外属地,故“走之朝鲜”以实现其政治理想。二、辽左出土的铭文为“■侯亚■”的殷商铜器中的“■侯”不是箕子,把■侯当作箕子是一研究误区,箕子没有西迁辽西问题。三、箕子朝鲜不是■侯国,箕子朝鲜与燕国的关系仍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3.
<正> 因讲授古天文课,有时翻阅修订本《辞源》,发现其中某些有关天文词日的注释、引例等,有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特录出以供使用或编改《辞源》者参考。有些是对词日本身的注释有错误或欠准确者。如“大火”一词(第1册第661页),释曰:“星名。心宿中央的红色大星,即营惑星。”把“营惑星”当作“大火”则大误。“大火”足恒星,又名“心宿二”,属二十八宿东方苍龙七宿  相似文献   

14.
一释“君子” 《古玺汇编》19著录一方古玺: 原释“计口”。第一字不释,第一字释“计”,实误。“计”字古玺作,习见“计官”,如《古玺汇编》137—140,均为“计官之玺”。此字当释为“信”,古玺每称“信玺”,“信”字作、或,前二形易与“计”字相混,但“信”每与“玺”连用,或作吉语玺。所以从字形、文例来看,“信”与“计”迥然有别,不难区分。  相似文献   

15.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一册的《孔子诗论》部分三处出现“■”字。第11简“鹊巢之归,则■者……”和第13简的“鹊巢出以百两,不亦又■乎?”关系密切。由于第1l简残缺,所以对于这个字的隶定和解释都存在着分歧。马承源先生以为此字当释“疐”,指匹配义。现代学者们多把此字隶定为“■”,“■”的字形和竹简上的字形有不合之处。“■”字郭店和包山简均不见。古文字中只有“鬯”的古文形体和“”里面的形体是最为相似的。将这一形体隶定为从鬯声的形声字较为合适。何琳仪先生即持此说,但就“辶鬯”释为“荡”未作进一步论述。[1](P248)“…  相似文献   

16.
《周礼·春官·司尊彝》“裸用鸡彝鸟彝,皆有舟。”《注》引郑司农云:“舟,尊下台,若今时承盘”。何以称承盘为“舟”呢?未见进一步的说明。我认为这个“舟”字当为“盘字之误,“皆有舟”实应作“皆有盘”。李孝定先生曾经指出,“皆有舟”当作“皆有凡”,谓“凡”字“契文象承盘之形”“凡与舟异物而二者古文仅毫厘之别,后世多相混,进而凡亦舟矣。”(见《甲骨文字集释》卷八“盘”字条下和卷十三“凡”字条下)。李先生指出“舟”为字误,这是正确的,但认“舟”为“凡”,则似欠审慎。  相似文献   

17.
古籍整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文字训诂是进行古籍整理的基本功。用训诂方法整理古籍可以从三方面入手:第一,订补出土文献释文之误;第二,订补传世训诂材料之误;第三,补充前贤时修释义之缺。  相似文献   

18.
关于《庄子·逍遥游》:“越有难,吴王使之将”的诠释,至今颇多分歧,兹举其要者简述如下: 一、释为“当时越国有内难,吴王就拜他为将,统率军队”,释“难”为“内难”。二、释为“那时越国正好困难重重,吴王就拜他为将,出兵进攻越国”,释“难”为“困难。”三、释为“等于说越入侵”,“吴王派他统率军队”,释“难”为“乱事”。笔者认为一、二两种,均属误释。第三种意见,释“难”为“乱事”,似有不妥。“乱”指无秩序,动荡不安的社会现象,如扰乱、叛乱、兵燹等  相似文献   

19.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曾被郭沫若称之为“响彻干古的名句”。然而中学课本及某些古诗选注本对“酒肉臭”三字采取望文生义的解释,以为所措是豪门中“酒肉多得腐烂发臭”,这实际上是误释了。臭,即气味。《辞海》中对“臭”字的解释是:“气通于鼻皆日臭,无香秽之别。《易经》中有一句为人熟知的“其臭如兰”,就足以说明这问题。所以,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应释为;豪门府中飘出的是酒肉的香气,而路途上却是冻饿而死的穷人。被误释的杜甫诗  相似文献   

20.
一《汉语大字典·糸部》“约”字下的第18个义项“穷困”所引《楚辞·九辩》中的书证为误引。《楚辞·九辩》:“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秋。”此例中的“约”应为“弱”义,《汉语大字典》释为“穷困”,误。据前后语境来看,“萎约”承上文的“芳蔼之方壮”。植物芳菲繁茂,茁壮成长,与屆原身体疲弱,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汤炳正等先生《楚辞今注》将此句中的“萎约”释为“身体疲病”,无疑是正确的。“约”之“弱”义先秦甚为常见。《荀子·宥坐》:“绰约微达,似察。”杨惊注:“约.弱也。”《汉语大字典》之所以会误释此例之“约”,当是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