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建伟 《国外社会科学》2022,(4):111-123+198-199
当前数字鸿沟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中东地区表现得十分突出。中东地区在接入、使用及产出三个层次都存在数字鸿沟问题,不仅整体上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且区域内的国与国之间,每个国家内不同群体、不同地域之间也存在数字鸿沟现象。中东地区的数字鸿沟现象反映出该区域内各国数字治理能力的明显差异及有效的协同治理机制的缺乏。中东地区的数字鸿沟虽是“数字丝绸之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但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与中东地区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未来中国应继续在弥合数字鸿沟方面与中东国家寻找新的合作点,加强“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  相似文献   

2.
在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中融合数字经济,既是数字时代人民共享数字红利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数字经济在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均衡性增长以及助力公共服务均等化中为共同富裕提供动力支持、协调机制和基础保障,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也给共同富裕带来诸多现实挑战,如数字鸿沟制约全民共富的发展目标、数字算法控制挤压精神富裕的发展时空、数字逐利模式解构勤劳致富的价值认同。为此,一是要弥合数字鸿沟,助力全民共享发展红利;二是要消解数字算法控制,夯实全面富裕精神基础;三是要革新数字造富理念,塑造勤劳致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3.
艾小青  高洪桥 《阅江学刊》2022,(6):148-158+172
全面认识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对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增长、缩小地区和城乡间发展差距、缩小人群间收入差距三个途径助力共同富裕;但是,也可能因数字鸿沟和收入分配制度不匹配而拉大贫富差距,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以数字经济推动共同富裕,不仅需要发展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还应着力缩小地区和城乡间、企业间、人群间的数字鸿沟,协调收入分配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分配公平。展望未来,应继续深化数字经济的影响机制研究,探讨重要数据难以获取、准确性较差等问题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4.
乔榛  张志欣 《学术交流》2023,(8):87-100
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分配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我国解决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问题。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复杂,且具有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数字经济时代,城乡间的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或数字鸿沟成为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新因素。数字鸿沟在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表现为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及数据要素不平衡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引入替代变量进行实证检验后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因此,我国未来在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方面,必须重视城乡数字鸿沟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策略来消解城乡间存在的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5.
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为解释“距离之谜”提供了新视角。文章在Akerman的理论框架下分析数字鸿沟对贸易距离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分析了其影响机制。之后利用WIOD2016版数据库2000—2014年42个经济体的数据,在数字鸿沟视角下采用引力模型研究距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2000—2014年贸易距离弹性稳定在0.85左右,在分解数字鸿沟的影响后,贸易距离弹性总体降低了67.2%,这说明数字鸿沟的扩大提高了贸易距离弹性,从而解释了贸易距离弹性不随信息通信技术进步而下降的“距离之谜”现象。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鸿沟扩大了贸易伙伴国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差异,降低了双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最终作用于双边贸易,使贸易距离弹性增大。在替换因变量为增加值贸易、更换数字鸿沟衡量方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仍然稳健。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验证了数字鸿沟是21世纪以来“距离之谜”现象的成因之一,在数字鸿沟视角下对“距离之谜”做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李石 《学习与探索》2023,(10):58-67
数字时代的公共治理转变为数字治理。数字治理拥有效率高、权力监督透明化、治理民主化以及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歧视等优点,但也存在着隐私泄露、数据篡改、算法歧视、数字鸿沟造成的不平等以及信息茧房造成的个人不自由等数字治理的重大隐患。从政治学视野出发,应尽快建构约束数字权力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有效规范数字权力的运行。  相似文献   

7.
汪晓燕 《探求》2004,(4):77-79,76
本文从我国存在的数字鸿沟入手,分析了我国跨越数字鸿沟的可能性,并着重提出了跨越数字鸿沟的有效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陈仕伟 《创新》2018,(3):15-22
大数据时代的数字鸿沟主要表现在大数据利益相关者之间,并且产生了包括公平、共享、信任、参与和自由等伦理危机.总体而言,大数据时代的数字鸿沟主要是由于伦理制度规范滞后导致的,当然大数据技术的硬件与软件的不平衡发展有关,同时现实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及极端功利主义也是产生数字鸿沟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实现对大数据时代数字鸿沟的有效伦理治理,必须不断完善相关的伦理制度规范并努力弘扬公平参与和协作精神、共享精神、契约精神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农业信息化现阶段特征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领域的重大突破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的对经济与社会的巨大影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更具重要意义。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现处于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主要存在着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凸显等特征。借助信息扩散的经济学模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如何会在高低收入者之间扩大数字鸿沟,并据此模型得出政策含义,即资本价格对低收入者来说相对较高,应采取多手段降低资本价格,同时增加有利于低收入者的技术研发投入。针对当前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我国应采取积极措施,具体包括构建良好的投入机制,提高研发质量,拓展信息功能,鼓励竞争,致力综合化发展,降低农业信息网络经营和使用成本,开展制度创新与组织创新等。  相似文献   

10.
周煜 《国外社会科学》2022,(6):100-114+198
作为全球智能科技的发源地,美国所面临的老年数字鸿沟问题具有代表性。在理论根基上其依然符合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的层次划分,但是在智能化时代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老年数字鸿沟的产生不是单纯的科技问题,贫富差距的拉大、网络素养欠缺和社会配套不完善是重要原因,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突出。在具体领域中,如医疗服务、心理健康、生活娱乐和公共设施使用中表现明显;在弥合手段上,数字包容、适老化改造和智慧养老的实现是层次递进的解决思路。科技的最终目的是普惠、便利和融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科技向善。中国作为智能科技高速发展的国家,美国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老年数字鸿沟的弥合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数字鸿沟”:当代社会阶层分析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升 《社会》2006,26(6):81-81
当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重要性的增强,以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电子信息网络已经浸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在产业、经济和社会中生成着一种新的信息场域,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本文从社会阶层的研究视角出发,透过“现代——后现代”的二维分析模式对信息及信息技术带来的“数字鸿沟”现象进行理论上的阐释,对其究竟是实现着“阶层化”还是“去阶层化”进行探讨,并对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日本社会进行了“数字鸿沟”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信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变量,并与社会阶层之间产生着密切的关系,重塑着社会阶层化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从“数字鸿沟”看世界经济发展与贫富差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数字鸿沟使世界范围的贫富分化更趋严重。信息差距在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的不同国家之间及同一国家的不同阶层之间 ,呈现出一种普遍的、多层次的分布状态 ,它引起的贫富差距的扩大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深层次的原因。但其核心问题是发展中国家贫穷的、既有的路径被信息化革命进一步强化 ,信息大国利用信息优势在财富的分配上处于有利地位。打破贫穷的恶性循环 ,不仅需要依靠外生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一国要有相适应的制度创新和人力吸引与教育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胡键 《国外社会科学》2023,(2):88-101+245
肇始于资本主义时代的全球化以传统经济要素的全球流动为内容,它与当下以数据流动为内容的数字全球化大相径庭。当下的数字全球化的根本动力在于技术,而且技术不是助推力,而是一种牵引力;而传统意义上的全球化的动力更多的是资本欲望,技术和分工只是一种助推力。数字全球化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全球化的资本—利润单向式流动的展开方式,而形成了技术与数据流营造的多元、共赢、包容式展开方式。数字全球化以无形或虚拟的形式在全球展开;而且技术和数据还不断对数字全球化赋能,使之不断获得全球展开的加速度。然而,“数字鸿沟”和数据流必然引发全新的安全问题,而数据监控和对国家安全的忧虑又可能导致数字全球化陷入数据流的闭环系统。这样的闭环系统与全球化的开放系统是相悖的,其结果很有可能是数字全球化的衰竭。人们很少感知这样的风险,但在技术异化之下这种风险的确存在。  相似文献   

14.
国外网络文化研究评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概述了国外网络文化研究发展的几个阶段 ,即初识网络阶段、网络文化本体研究阶段、网络文化综合研究阶段。介绍了当今国外网络文化研究的重心转移 ,即网络的文本间性研究、网络话语研究、数字鸿沟研究和交流界面研究。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时代乡村治理要素呈现新的变化和特征。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数字中国、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伴随数字技术和数字理念持续深化,乡村治理主体、客体、过程等要素发生深刻变革,乡村治理现代化迎来光明前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和理念,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亦存在一定的困境:传统既定思维与现代治理理念存在张力、乡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城乡二元差距加大数字鸿沟、数字利维坦潜含技术异化风险等。为此,必须从培育数字型现代治理人才、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多方协作共治模式、推动数字建设回归服务本位等方面,清除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掣肘因素,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陈然  王义桅 《南亚研究》2022,(4):68-87+156-157
《美国印太战略》报告提出要构建开放、互联、繁荣、健强和安全的印太,其中数字合作成为新版印太战略报告的亮点,印度作为印太战略的支点国家和重要抓手成为美国优先合作的对象。由于美国与印度存在显著的数字鸿沟,美印两国在数据本地化、数字发展自主权和网络安全及治理等议题上存在诸多分歧,美国团结印度提升自身印太地区数字发展影响力的尝试也没有得到印度的积极响应。美印数字合作的本质仍是相互利用,加之两国政治和经济关系存在不确定性,美印数字合作的未来可能矛盾重重。鉴于此,中国应认识到美印在合作目标和利益上的分歧,抓住美印数字合作的矛盾,扩大中印数字合作的战略空间,在数字人才培养、数字投资和发展中国家数字发展等议题上与印度积极开展对话与合作,推动两国乃至整个地区数字合作朝着更加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更好推动构建网络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刁生富  刘杰 《探求》2023,(1):98-105
数字孪生工程不仅关涉新兴技术的应用,也关乎社会、人文、伦理等方面的问题。审视数字孪生工程的独特价值、当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人文和伦理反思,是促进数字孪生工程可持续发展并使其持续造福人类社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数字孪生工程具有预测与优化、低成本试错、实时监控、预防系统性危机的独特价值,但当前数字孪生工程的实施存在着面向复杂巨系统较为困难、对强计算主义的依赖性、人文价值忧患、伦理风险等方面的问题。以整体论为指导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数字孪生工程的人文价值并加强其伦理治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数字人民币是重塑支付新格局、释放数字经济活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载体。实行数字人民币是出于防范第三方支付带来的风险、打破非银行支付的双寡头垄断格局、维护国家货币发行权、抢占数字货币竞赛先机等现实需求,其发展充分把握了中国主权信用优势明显、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壮大、信息科技蓬勃发展、国际贸易参与度高等时代机遇,其发展价值体现在弥合数字鸿沟、打破数据资源垄断、带动多元主体数字化发展、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未来,数字人民币将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升消费“引力”,助力经济复苏;进一步赋能慈善捐赠,助力公益事业;进一步激发绿色金融价值,助力绿色发展;进一步融入实体经济,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大数字贸易,助力贸易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的人文生态是导引中国数字文化发展的根本之维。中国数字文化发展的人文生态性质包括数字化过程的人文选择性、数字化技术的人文性质。这种人文生态性质导致数字文化鸿沟的出现和人文生态圈的分层、数字不良文化价值观与恒常文化价值观的疏离和人们文化心理的失衡及新“文化病”的产生等一系列后果。因此,在中国数字文化发展过程中,要改善数字文化发展的“人文生态”环境,必须把握构建人文生态的“辅人技术”、“人文社会”和“技术人文”原则。在此基础上,从数字化人文理念、数字化的伦理和制度生态、数字化人文精神和网络语言的文化新语境四个维度构建中国数字文化发展的人文生态。  相似文献   

20.
数字治理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量。数字治理法治化应重点围绕数字安全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数字正义是数字治理的价值根基,数字向善是促进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数字人权是数字法治建构的终极关怀等核心命题展开。构建数字治理体系应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搭建智慧执法架构、提升数字司法效能、创新社会治理、确立公民数字法治精神、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规则制定等方面推进,从而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与数字化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