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敦煌悬泉置F13出土的一枚有关《列女传》的汉简,对于考察东汉初期门阀政治的形成和女性观念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简文记载“大司马吴公女嫁为南阳太守男”,反映出东汉初期上层官僚与地方豪强的结合,是东汉门阀政治的典型写照。简文所记“妇谒归,负期一日”而要载于《列女传》,反映出东汉时期女性观念的转变。悬泉《列女传》简还使我们对敦煌汉简中的一枚《列女传》简作出了正确的释读。  相似文献   

2.
"传舍"作为吏员出行的主要住宿机构或休息场所,在汉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关系到汉代行政体系的运作与管理.悬泉汉简是汉代邮驿系统中目前唯一能够确定且保存下来的文书档案,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研究,恰恰从一定的角度再现了汉代的传舍制度和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西汉敦煌郡六县之一效谷县的认识一直欠明晰,隶属效谷县的驿站机构悬泉置日常运作档案文书“悬泉汉简”提供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资料.本文通过对悬泉汉简资料的发掘与研究,主要探讨效谷县的乡名及其相关问题,在西汉时效谷县明确存在有三个乡,即西乡、安乐乡和鱼离乡.后二乡可能与邮驿交通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悬泉汉简(贰)》中编号为I90DXT0210(1):3的文书简是一枚出钱券,简文中漏释之字应为“文”字,指用现钱支付。简文内容为少内啬夫辅向代替厩御孟子执行送客任务的平民孟延年支付975钱的记录。其中“客五人”应是敦煌郡广至县到悬泉置劳作的庶人,975钱应为由县财政支付的本次送客任务的专项经费。此外,结合秦汉券书的使用情况及简文内容等方面信息综合判断,此枚钱券的形制应为三辨券。  相似文献   

5.
“传舍”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名词,在选入中学《语文》的文言文中,仅出现于《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原句为:“(秦昭王)舍相如广成传舍”。课本将“传舍”注释为“招待宾客的馆舍”;教学参考书上对原句的翻译则是,“(秦昭王)安置相如在广成宾馆里住”。长期以来,这种译注广为人们接受。于在春的《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续编)中的译句是这样;朱东润也将“传舍”直接解释为宾馆;拥有大量读者的《高中文言文评点释译》以及笔者所见的其它译文,无不将“传舍”与宾馆划上等  相似文献   

6.
西域诸国间的交往,是悬泉置汉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往来其间译使的接待与管理借助大量的传文书与接待记录体现出来。该文以日逐王、龟兹王及焉耆、危须一次使团的接待,探讨其中涉及的各类文书体现出来的译使管理制度。如“日逐王”降汉的时间应该在神爵二年,迎接日逐王的人员除了郑吉之外,还专门派人员由长安到敦煌、酒泉主持迎接一事。“乐汉衣服制度”的龟兹,在其国王绛宾娶乌孙公主的大女儿之后,为汉文化在西域的传播提供了极大便利。  相似文献   

7.
关于爰书、传爰书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张汤,杜人也。其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而鼠盗肉,其父怒,笞汤。汤掘窟得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笞),传爰书,讥鞠论极,并取鼠与肉,具狱碟堂下.” 《汉书·张汤传》又基本照录此文。此外,桓宽《盐铁论》也略及爰书之事。由于史籍记载过于简略,仅仅留下“传爰书”三个字,因而什么是爰书,什么是传爰书,便成了历史悬案,尽管历代文人争相为其作注,至今依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有幸的是,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七十年代,甘肃古居延地区和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大批汉简和秦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社区》2005,(19):3-3
“星厕”晚上能不能开门纳客我是广西南宁的一位社区居民,家里没有独立的厕所,10年来,我们一直使用附近的公用厕所。今年1月起,该厕所被重新装修并升级为星级厕所,变漂亮了,也干净舒服多了。但是令大家不解的是,每天晚上10点以后,星厕就紧闭大门了,要上厕所,只能等到第二天早上6点。周边的居民曾多次向上面反映,但是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许多居民家中没有厕所,所以很多人都要备“夜壶”,以解急需。我们很不理解,政府花那么多钱修建这个星厕,不就是为了能让我们这些附近的居民生活便利一些吗,按点关门无疑会使星厕的作用大打折扣。如果单纯是…  相似文献   

9.
王德威先生主张从中国文学内部来探寻现代性,提出晚清被压抑的现代性的著名识断,这无论是从把中国作为民族—国家的现代性叙述历史,还是“现代性”的古典定义而言,都有其学理上的渊源。但王先生将探寻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努力止于晚清而不前,置《红楼梦》已具有的现代性因子于不顾,使这种被压抑的现代性一再被压抑,却是值得商榷的。《红楼梦》无论是“颓废”的叙事内容,还是革新的叙事技巧,都已开晚清小说的先声。从此意义而言,没有《红楼梦》,何来晚清?  相似文献   

10.
谈文通过对郭汉民先生《晚清社会与晚清思潮》一文的简要评析,分析了晚清社会思潮逻辑起点界定的合理性以及作者宏观上对社会思潮梳理的准确性。原文立足于晚清社会转型这一时代特征,在注重每一种社会思潮发展演变过程的同时兼顾其与其他社会思潮之间的比较研究,这种思潮研究的整体性构成原文的一大特色。此外,笔者从思潮的概念界定及其范围、鸦片战争对经世思潮的影响、关于“立宪”和“革命”的表述问题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寡妇清评传     
巴寡妇清是战国末期至秦朝时期枳邑枳里乡人 ,是我国第一个女实业家 ,司马迁为之作传。她创造的财富富可敌国 ,并“以财自卫 ,不被侵犯” ;秦始皇为抵御外敌而修建万里长城时 ,寡妇清捐巨资为国出力 ,受到秦始皇王侯公卿般的礼遇 ,在她去世后 ,始皇亲书“怀清台”三字以示纪念。寡妇清的事迹不应随历史而沉寂 ,而应彰显出来作为人们效法的榜样。  相似文献   

12.
《中山狼传》是一篇思想性、艺术性都比较高的明代散文。由于其中某些词语用法不合常例,而课本又未加注释,教学中出现了一些疑难。疑义相与析,本文仅就管见所得,试作一些解释。 (一)唾手登车 课本无注。不少选本注为“从容上车”。这样注,用了“唾手”的引申义,“登”的本义,即句解词是讲得通的。但置诸上下文中,则有抵牾之嫌。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是晚清外交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要理解邦嵩焘的外交思想与实践,就必须了解其外交性格,而要了解其外交性格,就必须联系湖湘文化.作为晚清杰出湖湘人物中的一员,郭嵩焘重“势”讲“理”,形成了一种“霸蛮”与“灵泛”相杂合的外交性格.这种外交性格的形成,既与孕育了郭嵩焘的湖湘文化这一大背景相关,又是郭嵩焘本人独特生活经历的必然体现.秉持这一外交性格,郭嵩焘既取得了不少外交成就,也留下过一些失误或败笔.分析这种外交性格的形成及其实践,对于进一步理解郭嵩焘外交思想与实践的复杂性,深入研究晚清湖湘文化中积淀下来的外交思想,推动中国外交理论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学理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魏晋风度是魏晋士人审美人格的感性显现,也是魏晋玄学精神的感性显现。魏晋风度的基本特征可用一个“清”字去概括,“清”是具有高品位的美学特征。这种特征从魏晋士人的仪态风神和内在性格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打箭炉,即今康定。明初即有此称,有清一代,一直沿用,改称康定,则是清末的事。 打箭炉一名的由来,《辞源》释:“相传诸葛亮用兵西南遣将郭达造箭于此。”此说源于清代的史籍。《御制炉定桥碑记》说:“打箭炉未详所始。蜀人传诸葛武乡侯亮铸军器于此,故名。”《西藏图考》也说:“打箭炉,俗传诸葛武侯南征遣将军郭达造箭于此。”《卫藏通志》的说法更详:“打箭炉,相传汉诸葛武侯南征,遣将郭达安炉打箭之地”。(引文的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蜀人传”、“俗传”、“相传”,用词的不同,反映了这一  相似文献   

16.
姚永概于1916年被清史馆聘为协修,至1921年共撰写列传稿30余篇.其稿本《清史拟稿》行文虽简,记事较繁,传文总体偏冗长,附传则远远简略于《清史稿》本.史实考订的确切与疏误亦与《清史稿》情况大致相同.对于后人所诟病的国史馆大臣传重汉轻满、重文轻武的情况,姚永概稿本并未染及.后人指责《清史稿》史传有家传谀颂之病,在姚本中亦未见之.姚永概传稿基本未被《清史稿》采用,原因主要是清史馆馆务混乱.  相似文献   

17.
晚清文坛早期存在“华夏中心论”的倾向,对西方小说经过一个艰难的认识过程之后才逐渐吸收,大力翻译。与此相联系,晚清的小说翻译经历了从合译到独译、从译述到意译两个阶段。而晚清翻译小说呈现出“翻译中国化”的总体特点,这种特点分为表层文化中国化和深层文化中国化,后者体现在种族存亡意识的突出、中国传统道德的制约、道家出世精神的渗透、绿林精神的移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西汉敦煌郡阳关、玉门关的命名与设置布局应是仿照中原关隘布局而来的,即复制或者移植了中原地区的关隘名称与布局。而悬泉汉简所载“敦煌塞”很可能就是指阳关一带的边塞,也即阳关都尉所辖边塞。阳关是西汉中原前往西域地区使用最多的关隘。西汉敦煌郡九置组成的邮驿系统向东可通达长安,向西从最西端的龙勒置就近经由阳关出塞,又经文候鄣可抵达鄯善国伊循城,至此连接西域南道。这条阳关通道相对玉门关通道更便于通行,因而,阳关通道是文书传送之路,也是戍卒、施刑士来往之路,还是西汉与西域间通使、通商之路。因此,阳关应当是为了与西域诸国通使通商需要而设置的关隘,此后成为西汉中原与西域交流交往交融的一扇大门。  相似文献   

19.
审美的最高境界是心物一体,天人合一的境界,体现为主客体物我两忘,超脱功利,超越自我,从而达到审美的自由和愉悦。它要求审美主体必须是能够“审象于净心”的“天机清妙者”,才能使内意与外象相融,使人的精神合天地之精神。笔者试图用道家和禅宗的理论诠释王维诗歌中这种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从“天机清妙”到“物我两忘”再到“天人合一”,审美主体实现了最高境界的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由原名“自华”改为“自清”虽为个人化举动却蕴涵深意,是对传统美学中尚“清”理念的接续和对尚“清”意识的再发现,同时也意味着朱自清在自身性格、言行、精神境界的自我设定上对“自清”之路的选择。然而,朱自清在“自清”的自我选择与时代语境、责任担当之间一直“不宁静”,折射出一代知识分子彷徨纠结的心智状态。故而,朱自清以散文、诗歌、文论等文本对尚“清”理念进行重新建构,使文本成为其“暂时超然”于“不宁静”状态的精神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