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前掌大墓地为史族家族墓地,该墓地中仍有其他族属墓葬出现,特别是“于屯”村北墓地多个族属共同出现。结合各墓区葬制、器物组合、墓区间空白地带等信息,前掌大墓地或存在族墓地分区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从原始氏族社会到阶级社会,要经过家长制家庭公社。家庭公社在经济关系上是土地公有;在亲族关系上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长制家庭;在生产关系上即农村公社。其埋葬习俗,则是“公共墓地”制。周代氏族宗法制度,就是由这种以血缘为主的族制系统改造而成的。反映在墓地上的是族葬制,即族坟墓制度。族坟墓有两种,即“公墓”与“邦墓”。“公墓”是国君、王室等贵族墓地;“邦墓”是具有自由民身份的“国人”墓地。两类墓制的共同点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聚族而葬,同一墓地的死者都是同族或同宗者。族坟墓制度随农村公社的存在而存在,它从一个侧面揭示族坟墓制度是当时亲族关系和土地国有制的局部反映。  相似文献   

3.
印群 《殷都学刊》2023,(4):31-38
作为墓葬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墓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财产乃至社会关系。与上马墓地所代表的春秋时期“邦墓”墓地相比较,二里冈战国墓地代表的战国时期平民墓地的墓地制度暗示出其亲族关系似出现了淡化迹象。三晋地区陵园制的出现是墓地制度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政体的一种折射,陵园制使得位居陵园中心的国君墓唯我独尊的氛围更浓厚,这恰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政体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高校分区办学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影响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分区办学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调查显示,高校分区办学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师生“分”的影响、学生“分”的影响、校园母体文化与人“分”的影响、学生与资源“分”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从一个更加微观的角度探讨其改进措施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殷墟青铜礼器组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墟青铜礼器的组合关系 ,不仅有明显的时代标记 ,而且是晚商礼制的重要反映。殷墟盛行聚族而葬 ,族墓地之间礼器组合可能也有差别 ,西区墓地的礼器组合就有东、西之别 ,东部以觚爵为主 ,西部以鼎簋为主。殷墟时期存在着明显的“财富与地位差”现象 ,这种财富与地位的不相承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的。殷墟晚期虽食器比例有所增加 ,但重酒之风仍没有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新疆尉犁县营盘古墓群考古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11—12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者对位于新疆塔里木河、孔雀河下游营盘一处汉晋时期的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古墓葬32座,清理被盗墓100余座,出土、采集文物约400件。同时对该地古城、佛寺、烽火台及古城北穆斯林墓地进行了考古调查。1996年至1997年间,考古工作者对这批墓葬资料进行了整理。这次考古发掘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被评选为“199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现对墓地埋葬方式、出土文物所反映出的文化特征、经济形态以及墓地年代等试作分析研究。不妥之处,敬祈指正。一、墓地概况营盘墓地位于罗布泊西…  相似文献   

7.
“鼎”是所有青铜器物中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器类,其器型演化多样,形制随时代推移而多变。滕州前掌大墓地出土的两件扁足鼎形制特殊,为现存商周青铜鼎所仅见。两件扁足鼎上铸有“史”字铭文,结合前掌大墓地出土大量带有“史”铭的器物,探讨“史”族迁徙分布情况及大量出现于泗水流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据《魏书·西域传》记载,高昌国“俗事天神,兼信佛法”。高昌民间信仰的“天神”属于火袄教。据敦煌吐鲁番文书,高昌城及附近乡镇分布有火袄教寺庙,其中一座名叫“丁谷寺”。丁谷寺供奉的是高昌火袄教神袄——丁谷天。吐鲁番著名佛教石窟——吐峪沟千佛洞所在地,也即《西州图经》所谓“丁谷窟”。1981年吐鲁番文管所在吐峪沟发现一个火袄教徒的墓地,长60、宽20米,在吐峪沟乡之南2公里处。今称“吐峪沟玛扎墓地”。  相似文献   

9.
从已有的考古资料及其反映的诸多现象来看,中国东北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与“小河沿文化”存在诸多共性:第一,有并行的发展阶段,共同经历了约1 000年的发展时期;第二,有重合的分布空间,皆以老哈河、教来河和西拉木伦河上游为中心分布地域;第三,有大量相同的文化因素,涵盖房屋、墓葬、陶器、玉器和石器等典型要素;第四,有共同的文化源头,均表现出与当地较早的赵宝沟文化存在密切的亲缘联系。这些共性表明,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各自分立的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实际上应该是一体的考古学文化,即“小河沿文化”的早、中期和红山文化的中、晚期是年代相互对应、分布范围一致、材料性质有别、文化属性相同的“大红山文化”遗存。红山文化的“牛河梁”遗址,应该是红山文化发展到红山古国时期的“贵族墓地”或“王陵”;原属于“小河沿文化”的“大南沟”墓地,应该是红山文化发展到红山古国时期的“平民坟茔”。这一全新认识,为进一步解读红山文化的谱系和红山文明的特质,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材料。  相似文献   

10.
2007年4月8日晚上,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按照历史年代排列,这十个项目依次为:云南富源大河旧石器洞穴遗址、广东深圳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南灵宝西坡新石器时代大型墓地、广东高明古椰贝丘遗址、山西柳林高红商代遗址、福建浦城管几村土墩墓、甘肃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安徽六安双墩墓地和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  相似文献   

11.
营盘墓地位于尉犁县城东南约150公里,孔雀河故道之北约5公里,库鲁克塔格山山前台地上,届汉晋时期。因供水的常年冲独,使墓地形成许多道沙梁,墓葬集叩分布在台地东部数道沙梁的南缘,排列无规律,亦不见打破关系和迭压关系。1995年11月至1997年年底,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此处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及整理。共发掘古墓32座,清理被盗墓100余座,获重要文物约。400件,该墓地的发掘被评办“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营盘墓葬形制分有长方形竖穴全境和竖穴生土二层台两大类。技墓室大致范围棋入木桩。木质葬其形制在木港形馆、船形…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为配合新疆伊犁地区的水电、城市等基本建设工程,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尼勒克县、特克斯县、新源县等多处墓地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获取了一批珍贵文物和重要考古资料。一、发掘概况2010年度伊犁地区考古发掘的墓地有尼勒克县的铁勒克萨依墓地、铁列克布拉克墓地、汤巴勒萨伊墓地、特克斯县的库克苏河西2号墓群、新源县的别斯托别村墓地,发掘墓葬139座。  相似文献   

13.
周小明 《西域研究》2004,(4):102-104
加勒格斯哈音特墓地和铁木里克沟口墓地是吉林台古墓群中的两处重要墓地。吉林台墓群位于新疆伊犁河上游支流喀什河上游两岸台地上。喀什河河水丰足,河两岸山前台地上植被茂盛,这里很早就是游牧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为配合当地的基本建设工程,2001-2004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吉林台墓群进行了全面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先后发掘了穷科克一号墓地、二号墓地、呼吉尔台沟墓地、乌图兰墓地、别克巴斯陶墓地、加勒格斯哈音特墓地、吉仁托海墓地、铁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大韩村墓地盗掘出土有一件郳公戈,可以证明大韩墓地当是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的小邾(郳)国贵族墓地,而且此墓地很可能包含有小邾(郳)国国君的墓葬。根据传世文献记载与考古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材料,学者们尝试复原小邾(郳)国的世系,但由于材料不足征,复原的世系仍然留有不少缺憾。由于出土信息相对明确,这件新出郳公戈铭文中所见的人名“郳公克父”,对于复原小邾(郳)国世系具有一定的补充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疆哈密五堡艾斯克霞尔南墓地因位于1999年发掘的艾斯克霞尔墓地以南的南湖戈壁而命名。墓地地处哈密五堡乡西南32千米、艾斯克霞尔墓地东南14千米处的南湖戈壁深处,2009年下半年已有部分墓葬遭到盗掘,2010年11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哈密文物局的协助下,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地区田野考古发掘报告—《新疆察吾呼》,已由东方出版社出版。该书汇集了新疆考古所在察吾呼沟附近五处墓地发掘的墓葬资料。这些墓地大多属于史前时期,在新疆地区出版此类田野考古报告还是第一次。《新疆察吾呼》的出版,是新疆地区史前考古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察吾呼沟位于和静县城西北的天山南麓,1983年新疆的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两处墓地,并对其中的一处墓地进行了试掘。同年及1984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新疆队在这里发现了第三处墓地,第一次对这些墓地进行了较大规模发掘,发掘墓葬140座。1986—1989年…  相似文献   

17.
循化阿哈特拉山卡约文化墓地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正> 阿哈特拉山座落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公社托隆都村的南端。“阿哈特拉”系撒拉语“白土”之意。1980年4月,省文物考古队前往该地区进行考古调查时,在该山山顶发现了一片青铜时代古文化的墓地。同年5至11月对该墓地进行了正式发掘。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青海东部。县东靠近甘肃省的临夏,两县县城相距约80华里;县北与本省民和、化隆两县为邻;其西、南两面与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尖扎、同仁两县相接。循化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平均海拔高达3000米左右。黄河蜿蜒流经本县北部,向东经积石峡进入甘肃。托隆都村东距县城约十一华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1月,王炳华先生编著的《古墓沟》一书,作为《新疆通史》研究丛书之一种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古墓沟墓地位于新疆孔雀河下游北岸台地上,是罗布淖尔荒原上一处保存完好的原始社会遗存,墓葬的年代距今约3800年,是新疆青铜时代考古文化的典型代表。《古墓沟》是这一墓地的考古发掘报告。书中首先记述了墓地位置和所处的地理环境及当年墓地调查情况,然后逐一介绍了全墓地42座墓葬的发掘情况及出土文物,在此  相似文献   

19.
郭林 《浙江社会科学》2015,(1):80-85,24,159
如何提供价格合理的墓地应为老年福利体系建设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当前我国城市墓地危机亟需解决。从现代化的理论视角分析,西方工业化国家墓地危机是其殡葬改革的契机,我国近现代以来的墓地危机伴随着殖民主义文化冲突、现代殡葬制度初步设计以及系统的殡葬改革,当前城市墓地危机主要表现是墓地的数量不足与价格虚高甚至导致死无所葬。墓地危机是殡葬改革的转机,本文运用文化转型的理论,认为传统殡葬文化中祭祀文化转型是解决墓地危机的关键。在系统殡葬改革基础上,探索家祭文化的发掘与规范,公祭文化的培养与拓展,以及社会组织的整合与引导,以期促进祭祀文化转型从而解决城市墓地危机,抓住殡葬改革的转机。  相似文献   

20.
关于白居易墓地,《旧唐书》本传上说,乐天“遗命不归下邽,可葬於香山如满师塔之侧,家人从命而葬焉”,李商隐在白居易墓碑中亦谓“随葬龙门”。但如满师塔今在何处?现在白公墓地是否真实?对这些问题,当前学术界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