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否定的辩证法》是法兰克福学派主将阿多诺 对海德格尔哲学本体论批判的一部力作。在第一部分第一章中,阿多诺抓住了海德格尔哲学 的一些最基本的观念和原则,通过一种宏观的自反构架炸开了存在本体论的神秘之门。在第 二章中,阿多诺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本体论再进行了一种更加微观的精细的“内在的批判 ”。  相似文献   

2.
《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是海德格尔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它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海德格尔的思想非常关键,然而这部著作由于糅合了康德和海德格尔两大哲学家的艰深思想而显得异常难懂。本文力图以康德通过对传统形式逻辑的批判而突出时间对于真理的逻辑——先验逻辑的重要性,以及海德格尔通过对康德先验哲学深入解读而将先验逻辑的优先地位还原给了时间性(或超越性、此在)为线索来理解海德格尔的《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论文《海德格尔与笛卡尔》和《自我是否作用于自身?慷慨与现象学:评亨利对笛卡尔的“我思”的解释》中,马里翁考察了海德格尔对笛卡尔的解读。他指出,海德格尔对笛卡尔的批评,旨在针对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笛卡尔因素。但马里翁并未将海德格尔中后期“世界图像的时代”讲演中的笛卡尔阐释纳入考察。换言之,马里翁对此问题的整体把握是有所缺憾的。本文试图推进马里翁对“海德格尔与笛卡尔”这个主题的讨论,通过考察《世界图像的时代》中海德格尔对笛卡尔的批评,从整体上把握海德格尔对笛卡尔思想的理解与批评的旨归。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作为一种批判的社会理论,在批判现代西方社会日益严重的弊病和危机的同时,旨在为这一社会提供一种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则关注于人的生存问题,力图通过对"存在"整体的深度分析来揭示现实生活世界中人们的生存困境,并最终通过诗性的语言来得到克服。与海德格尔的这一思想进路相比较,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也可以视为是面向生活世界的交往问题而提出来的。哈贝马斯以生活世界作为他的交往行为理论的现实起点,以交往行为为核心实现"交往范式"对"劳动范式"的理论置换,并通过对交往行为进行规范语用学分析将交往理性重建为一种规范的力量,揭示出植根于生活世界的交往活动之中的有效性规范,以此谋求对交往问题的规范性解决。  相似文献   

5.
思想家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一直受到学界的争议。本文认为,荷尔德林诗歌对于后期海德格尔思想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海德格尔借助于荷尔德林的诗意词语形成了天/地二重性的世界观点,后者明显区别于海氏前期在《存在与时间》中形成的此在世界理解;其次,作为海德格尔后期存在—语言思想之核心的诗—思关系问题,主要也起源于海氏与荷尔德林诗歌的对话,荷尔德林关于作为"半神"的诗人的规定,同样有力地规定了海德格尔"诗—思"理想,其哲学后果和政治含义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6.
世界问题在海德格尔思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和意义。在《存在与时间》这一时期,世界问题的论说最为集中,本文通过对有关文献的清理,试图展现海德格尔这一思想的丰富性与敞开性。  相似文献   

7.
1919年,海德格尔作为胡塞尔的助手在弗莱堡大学开设了他的第一门讲授课,这门课的讲稿在海德格尔德文全集中被命名为《哲学的观念与世界观问题》。在这本书中海德格尔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哲学方法——解释学直观,他将这种方法视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以及认识论的新的第一哲学,并将之称为"元科学"。这种元科学的出发点并不在于提供一种新的世界观,而是对于人的"知识"或者说理解世界的方式的重新界定。海德格尔认为周遭世界体验是比理论性经验更为原初的理解世界的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元科学的哲学就是《存在与时间》中的基础存在论的理论原型。  相似文献   

8.
斯蒂格勒在《技术与时间》中对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进行了整体性的阐释和具体的批评。斯蒂格勒的阐释从“遗忘”出发在整体上把握海德格尔的思想道路,把技术与时间的关系问题置于存在问题的基础位置上。斯蒂格勒对海德格尔的批评是后者由于未能恰当理解和转化“谁”与“什么”的生存论差异而忽视了技术对于时间的构成性作用。斯蒂格勒的阐释和批评切中了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问题的本质方面,并且有其自身的技术哲学和社会批判的旨趣。  相似文献   

9.
如何理解“语言是在的家”李无苑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前期思想与后期思想之间的差异和联系颇令学术界感兴趣。他的前期思想主要体现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在书里,他试图从此在出发去追寻在的意义,并由此建立一种生存论存在论,这种方法具有明显的个人中心主义和...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批判理论在阿多诺这里体现为一种特殊的形态,他着意于一种批判性的辩证态度而显出其理论上的否定性特色。具体体现为《启蒙辩证法》中的社会批判和《否定的辩证法》中的哲学批判,前者是对总体性社会的否定性辩证,后者是对传统体系哲学的否定性辩证。这种对总体性社会及其体系哲学的批判形成阿多诺独特的思辨方式,呈现为一种非总体的“星丛”模式。  相似文献   

11.
语言思想是海德格尔后期存在论思想的重要方面。海德格尔承继了前期对传统语言思想中将语言视为言说工具的观点的批判。但同时,与前期相比,海氏后期的语言思想不再以"此在"为中心,从此在的生存论层面展开探讨;而把关注的重点投向了存在,认为语言之本质具有命名存在者、使存在者入于其自身所是的本真力量。本质性的语言即是诗。在诗与言的关系上,两者彼此规定,各自成其本质。海德格尔的这种诗性语言观,使得语言回到其本有的基础上,真正成为人类存在之"家",从而对我们当下回归到诗意的生存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本真概念在不同的场合含义不尽相同,在各种问题的讨论中常常被片面地理解,而这种误解反过来必然使所讨论的问题失之偏颇。通过分析本真概念在《存在与时间》乃至海德格尔整体思想中的地位和意义,可以说明本真此在的个体性;通过本真概念在争论海德格尔纳粹事件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能够看到本真此在的历史性和否定性;以本真概念为核心将他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进行过分比较,忽视两者在思维方式上的根本差异,就会忽视本真此在的有限性和斗争性。要理解本真概念的多重内涵必须着眼于海德格尔的思维方式,而这只有在具体问题中才能得到揭示。  相似文献   

13.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1889—1951)作为当代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他的前后哲学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对传统哲学的批判,这种批判最后集中于他对私人语言的驳斥。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的三种区分和八种样式的解读,笔者认为:在对私人语言进行定义的方式中,前提性地蕴含了一种身心二元论的语言观:在这种二元论中,语言的作用就是指称对象,它起了一种奇妙的沟通两个平行世界的中介作用;在这样的框架里,“理解”一词的意思也必定是二元论的——说话人的语言在听者的心灵里引起的意义应当与说话人心里的意义一致;也只有在这种二元论式的“理解”意义上,在语言样式H(即维特根斯坦所定义的那种私人语言)中,由于语言指称对象是私人的内在感受——是严格私人的,而且独自使用该语言,这种语言才逻辑地蕴含了“另一个人不可能理解”。  相似文献   

14.
关于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有一个由来已久的错误认识,即认为它是反“总体性”的。本文在详尽考察卢卡奇的“总体性”概念,以及《否定的辩证法》中的“同一性”与“非同一性”概念的基础上,指出我们不能就字面含义把阿多诺所批判的“总体性”不加转换地当作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意义上的总体性。总体性在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的语境里事实上相当于同一性。那种认为阿多诺反“总体性”的观点混淆了总体性与同一性。澄清阿多诺与总体性的真实关系,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脉络的认识,也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本质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把语言和存在联系起来加以考虑 ,这是海德格尔语言哲学的一大特点 ,海德格尔认为西方哲学的历史 ,实际上是一部遗忘存在的历史。为了揭示存在这一哲学发展中最核心的问题 ,海德格尔采用了现象学的方法来剖析存在的问题 ,他认为语言和存在是密不可分的。他把存在理解为一种显现 ,而这种显现又是通过语言来体现的 ,由此把语言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当做自己语言哲学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根据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时期对“实际生活经验”之动荡存在的理解,此在在存在者层次上的优先性归根结底在于,它的生存在是一种独特的运动着的存在,由之出发才能对接以运动为根本规定的存在自身;根据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时期对“实际生活经验”之前理论特征的理解,此在之所以是使一切存在论在存在者层次上和存在论上都得以可能的条件,是因为此在自身的展开状态本来就蕴含着对世界之展开状态的先行的、前理论的领会。简而言之,海德格尔从此在的生存论分析开始提出存在问题的思路源自其早期弗莱堡时期的“实际生活经验”思想,尤其是来自他对“实际生活经验”之前理论和动荡特征的阐释。对于理解《存在与时间》乃至海德格尔整个思想的演变和主旨来说,理解这一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阿多诺在其《美学理论》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艺术批判思想。这种批判一方面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艺术的商品化,而另一方面强调自律艺术对资本主义的社会批判功能。批判贯穿了否定的辩证法反对总体性和同一性的思想,在论述形式上避免了绝对化的论断,但又始终维护艺术的真理。艺术批判的归宿是艺术乌托邦,反映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阿多诺在其《美学理论》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艺术批判思想。这种批判一方面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艺术的商品化,而另一方面强调自律艺术对资本主义的社会批判功能。批判贯穿了否定的辩证法反对总体性和同一性的思想,在论述形式上避免了绝对化的论断,但又始终维护艺术的真理。艺术批判的归宿是艺术乌托邦,反映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对情绪的处理非常独特。他没有将情绪仅仅视为关于此在之生存活动的后继情感反应,而是将其理解为一种构建着“此在之存在”的特殊变动。不过,这种颇具个人哲学特色的解读方式并非海德格尔所独创,而是在西方哲学史中有其根源。由此,澄清情绪概念的思想来源,是理解情绪基本性质的关键。在《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概念》中,海德格尔对π■θο■的解读就是一次对情绪概念的溯源考察。他的系统性阐释不但为理解情绪的变动性提供了理论支持,而且有助于厘清这一变动对“此在之存在”之构建的独特完善性作用。通过π■θο■,海德格尔还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核心概念(善、灵魂等)与“此在之存在”联系起来。这一联系提供了一个理解和评判他对亚里士多德哲学传统之继承、批判和发展的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提要]在《纯粹理性批判》的系列讲座中,阿多诺将第一批判看成是体现同一性思维、非同一性思想之间的辩证纠缠的绝佳范例,他对康德的解读是想完成自身趋向非同一性思想的哲学议事日程。首先,这一客观解读将康德的抽象体系理解成一个具有社会蕴涵的思想文本;其次,它指出,批判哲学坚持心智、世界之间有不可跨越的认知鸿沟,对待人类经验中那些不可被化约的内容最为公正,这使得康德接近于成为一位非同一性哲学家,相反,以消除直观、概念之间的二元对立为己任的德国观念论,却退步到前批判时期的独断论;最后,否定辩证法拒绝通过合题来达成和解,这使它回到强调了矛盾的不可化约的先验辩证法,否定辩证法最重要的来源是让张力、冲突自然涌现的康德式辩证二律背反思想,而不是最终消除了矛盾冲突的黑格尔辩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