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经济是一种师法自然,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转向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体现了以“绿色”为基本特质的先进理念,包括绿色系统理念、绿色生产理念、绿色技术理念、绿色消费理念及绿色价值理念。循环经济作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佳模式,其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绿色设计理念为指导,以绿色生产理念作保障,以绿色技术理念作支撑,以绿色消费理念作动力,以绿色核算理念作推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绿色技术创新是我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碍因素,推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对策有以下诸多系统内容需要加强制定和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战略,形成复合机制体系,建立绿色技术开发中心和服务中心,完善生态工艺,实行工业生态化,创新高新技术"绿色"化,推行企业绿色管理,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制定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扶持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大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投资等.  相似文献   

3.
经历了环境污染和公害问题后,近年来日本积极构建"低碳"、"循环型"和"与自然共存"社会,并于2000年正式实施《绿色消费法》,进一步完善了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日本在推进绿色消费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已经形成了以法律为基础,财政、税收、采购和激励等政策相结合的绿色消费制度体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绿色消费的理念演进和制度构建,对中国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体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冯卉 《社科纵横》2022,(6):52-60
《民法典》确立绿色原则后,公司法引入绿色原则是法制统一的内在要求与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宏观上,公司社会责任为绿色原则在公司法中的构建提供价值连贯与融合基础,但绿色原则并非公司法的传统内生原则,与自由原则和效率原则存在价值冲突,而比例原则可以解决彼此之间的冲突,实现公司法理念从企业管理走向公司治理。微观上,绿色原则在公司法的具体规则构建方面,应以强制规则推进ESG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加强独立董事对信息披露的监督作用,建立企业破产环境债权多元化处置路径,发挥预重整制度节约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北京生态涵养区对夯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根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推动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具有独特重要作用。生态涵养区需要从传统的经济增长逻辑转向绿色发展逻辑,即在全面认识“绿水青山”资源特征基础上,结合绿色发展理论和首都实践现状,破解生态涵养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在新的发展阶段,生态涵养区面临内生动力不足、生态资源价值实现不畅、共同富裕基础不强等困境。生态涵养区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需要以系统思维创新生态涵养区的绿色发展长效机制,以生态路径科学合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升值,以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这些措施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北京方案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黑龙江省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当前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主要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攀比消费与绿色消费的反差、市场意识与生态意识的对立等急需破解的多重矛盾。准确把握破解这些难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策略,对提升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和实践操作价值。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8,(5):74-78
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机制是渭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法制保障,其原则多样、意义重大。渭河流域生态补偿法律保障实践取得长足发展,但还存在生态补偿标准偏低、生态补偿力度薄弱、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和生态补偿方式单一、生态补偿相关配套制度缺乏等问题。应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标准法律保障机制;健全完善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法律保障机制;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方式法律保障机制;健全完善生态补偿相关配套制度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绿色就业已经获得了政府、法律、财政和社会的支持。孟加拉国绿色就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政策支持、项目干预、服务供应、财政投资与科技研发等方面。美国和孟加拉国的绿色就业均始于能源部门,获得了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支持,采用以项目为原点的发展方式。两国绿色就业的评估有空白和重叠之处,政府与社会的兼容尚不完善,国家强制力较弱。借鉴美国和孟加拉国的经验,我国的绿色就业应增进政府与社会的对话;增加财政投入,发展绿色市场;建立绿色就业体系,促进绿色技能培训;健全绿色政策,完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行政法的现实反映与价值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 ,在实现法制文明化、现代化这一历史进程中 ,包含一项重要内容 ,即行政法制现代化。中国行政法制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需要以完善的行政法律规范为基础。完善的标准在于 :一是行政立法应满足社会的客观需要 ,反映新的经济关系 ,以实现行政法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 ;二是行政法应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彰显民主、科学 ;三是行政法要协调好行政权与各种权力与权益的关系 ,在价值上达到社会公正理念。  相似文献   

10.
周民良 《创新》2011,5(5):40-44,127
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已是当前全社会的普遍共识。但目前我国的政策重点主要强调生产环节的节能减排,而如何促进消费环节的节能减排,发展消费型低碳经济还没有引起充分重视。但随着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把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重心由生产环节转向消费环节显得十分重要。加强低碳消费政策研究,积极推进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绿色生活方式,对于实现全社会的节能减排目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性命题,其中作为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向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式现代化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鲜明特色和本质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依法治国和美丽中国双重宏阔背景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式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蕴含着深厚的环境法期许,环境法治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保障性意义。然而,通过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式现代化环境法治供需样态的系统检视,发现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式现代化之环境法保障体系虽初具规模,却也面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尚未在环境法规范中形成主流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式现代化目标实现的关键性法律制度存在缺漏以及新时代公民尚未形成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法律素养等现实梗阻。对此,应通过增强生态环境法律规范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实质内容上的价值衔接与规则供给,聚焦于如何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牢固可靠的环境法治保障这一重大理论性命题。  相似文献   

12.
朱小娟 《创新》2016,(3):55-62
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它是对人与自然尚不和谐问题的回应,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选择,亦是人与自然和谐理论的重大升华。以绿色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优化生态发展产业体系,发挥主体功能区的作用;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筑牢守好生态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9,(8):17-22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历经实践探索、思想发展、全面提升三个阶段,已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执政理念,体现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是一种新的发展观,既蕴含着社会关系变革和发展路径优化,又彰显了科技动力和制度保障的意义。理论贡献上,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丰富和提升了马克思主义自然生产力的内涵;实践指导上,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促进我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绿色消费行为与绿色消费替代的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明  林星 《浙江学刊》2006,(1):190-194
本文以绿色农产品为例,来分析影响绿色消费行为与绿色消费替代的主要因素,提出促进绿色消费替代的主要对策。我国绿色农产品的消费(生产)动力主要取决于绿色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之间的消费替代关系的变化,绿色农产品的替代渗透力成为影响绿色农产品消费行为的最直接因素,替代渗透力取决于替代品的相对价值/价格比(RVP)、转向替代品的转换成本和买方的转换欲望三个因素。由于绿色农产品生产消费的正外部效应以及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影响了绿色农产品的替代渗透力与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绿色食品市场营销网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和发展绿色食品营销网络对于推动我省绿色食品产业 ,实现战略升级 ,开拓国内外市场 ,促进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 ,扩大和提高我省绿色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的影响和市场竞争力 ,引导消费需求 ,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和发展绿色食品营销网络要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市场管理力度 ;培育和发展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网络 ;加大扶持生产、加工、企业和加强市场准入等方面入手 ,其中转变观念和与世界市场规则接轨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6,(9):36-39
"一带一路"是我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倡议,在时代发展绿色化潮流和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必须以绿色发展新理念指导"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把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要求融入到"一带一路"的战略理念、战略目标、战略措施等领域和环节中去;把绿色发展的实践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建设、资源、能源合作、对外投资等领域实现生产方式的绿色环保;通过强化绿色发展的制度建设和机制安排,为实现"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7.
刘晶  刘锦 《探求》2022,(4):66-73
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绿色金融与乡村绿色发展具有一致的内生逻辑,对于实现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个空间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现阶段城乡金融发展不均衡、绿色金融发展较晚等原因,绿色金融支持乡村绿色发展还存在一些障碍。基于此,应坚持系统思维,从体制机制、供需主体、产品效能、金融素养等方面着力,推动形成绿色金融支持乡村绿色发展的良好政策、市场、中介环境,逐步发挥绿色金融政策工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蔡娟 《学术交流》2007,(4):76-79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高级形态,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但生态文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从国际视野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文明与生态不和谐的现代文明时代;从国内视角看,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口众多等的阻击,因而有必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为此,我们要理性选择生态文明发展的路径:一要加强生态道德建设,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道德规范约束人们,使人们更加自觉地发挥聪明才智去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二要倡导并建立生态经济,保障能源的供给和生态的平衡;三要树立生态消费理念,减少原材料与能源的耗损,倡导绿色消费,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模式。通过实现新一轮的“生态革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陈振一 《学术交流》2005,(11):54-56
我国实现现代法治的制度性建构尚需在四个方面进行:其一,建立一个以私法基础、公法优位和社会法制约为格局的完善法律规范体系;其二,形成具有自治地位和足够资源的独立司法系统,当务之急是保障司法权力行使的合法性与司法裁判所具有的公信力;其三,奉行与严格的法律解释传统不同的富有创造性的自由解释理论;其四,形成具有独特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的法律职业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林艳琴 《学术交流》2005,(10):84-87
我国私营企业财产权利的进一步完善离不开法律制度的保障。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国家保护私人的财产权利,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为此,在完善私营企业财产权利时应该首先在法律价值取向上有所选择,即进一步确立“财产权利自由、平等实现和私法自治”的法律价值,从而依法实现交易自由和投资自由,平等保护合法取得的财产,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实现意思自治的同时,国家依法进行适度干预,以落实宪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