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红楼梦》当中,刘姥姥是着墨不多的小人物之一。由于其身份和地位特殊,再加上三进的经历,使其成为了贾家兴衰的见证者。从整部小说来看,刘姥姥是乐观进取的老农妇,她人生阅历丰富,公关能力高超。通过一进荣国府使其摆脱了生活困境,二进荣国府通过天真、滑稽、幽默的语言和行为获得了贾府上下的喜爱,三进荣国府做出了见义勇为的侠义举动。  相似文献   

2.
马瑞芳 《文史哲》2005,(4):54-60
《红楼梦》中秦可卿出丧的写作参照是《金瓶梅》中李瓶儿出丧。表现在相似的临终嘱托、棺木越规、僭越规矩等。而《聊斋志异》中金和尚出丧是前二者的过渡环节,即变繁琐为简练,变自然撷拾为理性归纳的中间环节。金和尚和秦可卿的相似之处是:都出身微贱;都生活在不合礼法的氛围中;二者都有异姓儿;作者对他们的丧事描写都采用了春秋笔法。曹雪芹笔下跟秦可卿出丧形成鲜明对比的可能是贾母之丧。秦可卿是辈分最低的重孙媳,贾母是辈分最高的老祖宗,身份形成强烈对比;秦可卿之丧在贾府极盛时,奢华无限,贾母之丧在贾府败落时,寒酸异常,丧事规格形成尖锐对比。从现存脂评找不到曹雪芹写过贾母之丧的痕迹,但没写过不等于没打算写。根据前八十回的蛛丝马迹推测,曹雪芹笔下可能出现这样的情节:贾母去世时,贾府大厦已倾,贾母不仅不可能有风光大丧,甚至棺木都成了问题。这时,刘姥姥登场,出钱葬贾母并用二进大观园时的贾母赠衣为其装殓。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为这样的描写预埋了伏线:刘姥姥跟贾母有着非同寻常的“天上缘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打秋风者,二进荣国府因跟贾母投缘,变成贾母的贵客和“老亲戚”;贾母和刘姥姥的依依惜别,很像是贾府败落时刘姥姥葬贾母的伏笔。当年贾母惜老怜贫,刘姥姥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帮助贾母本人和她的家族。贾母能入土为安,跟秦可卿当年提醒凤姐安排祖茔有关。这样一来,贾母之死和秦可卿之丧就形成了较为完整、系统、合情合理的对比,就小说构思艺术而言,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3.
凤姐之我见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曹雪芹着意刻划的人物之一,也是《红楼梦》艺术画廊中极引人注目的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曹雪芹以他如椽之笔,一破“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传统写人方法,使读者见到了一  相似文献   

4.
中文系九六级 (二 )班高志忠同学题为《智慧艺术与现代公关——刘姥姥进大观园之我见》在国家级刊物——《红楼梦学刊》2 0 0 0年第 1辑刊发。这是中文系举办“学生论文报告会”以来学生作品第二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此文的发表是中文系多年来重视学生科研实践的结果 ,更是中文系举办“学生论文报告会”以来杰出的成果。中文系学生论文在国家级刊物《红楼梦学刊》上刊发@张东虎  相似文献   

5.
“曹学“应分为两个部分,对《红楼梦》研究有价值、有意义的部分要深入研究探讨;而对《红楼梦》研究无任何直接关系的另一部分则由谱牒学家研究可也。以知人论世为原则,探讨曹雪芹“为何“与“如何“写《红楼梦》,是“曹学“同“红学“共同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也谈刘姥姥     
作为小说,人物的塑造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也正因如此,《红楼梦》的作者才把自己对历史文化的深邃思考倾注在了他所塑造的一系列文化意蕴丰厚的人物形象之中,并通过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与社会的矛盾等展现了丰繁复杂的社会文化内容。刘姥姥虽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小人物,但也同样具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内容。首先,刘姥姥情节从另一角度表现了贾府生活的奢靡,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的悬殊和下层人民生活的贫苦。如第39回,贾府小姐太太们再简单不过的一顿螃蟹宴,在刘姥姥看来就“够庄家人过一年了”,就是平常…  相似文献   

7.
曹雪芹的《红楼梦》在描写男女之间“情”与“性”的问题上,是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那就是曹雪芹反对“淫乱”。《红楼梦》中凡是与“淫乱”相关的人物,无论男女,均没有好下场。曹雪芹采用“用俗笔,写俗人”的手法,十分清晰地表明了他的性爱观。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丛考》是吴恩裕先生逝世前亲自编定的研究《红楼梦》和曹雪芹的论文结集。这部著作编为八卷,共约三十余万字。卷一是关于曹雪芹佚著(包括《废艺斋集稿》、《南鹞北鸢考工志》、《自题画石》诗)的研宄;卷二是关于新发现的曹雪芹传记材料的考证;卷三是对上两卷资料的诂解;卷四是关于曹雪芹生平事迹的杂考,如曹雪芹在北京西郊的居处和他同敦敏兄弟的交往关系等;卷  相似文献   

9.
一1987年是红学年。在这一年里,红学研究重要的事很多。头一件事是俞平伯先生在香港发表的关于《红楼梦》研究的谈话。对此,国内一些报刊在86年底就作了报导,引起了红学界的重视。俞平老的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一、《红楼梦》是一部小说,如果从美学方面进行研究,则无意义。二、我国近年来红学研究没有什么重大突破。三、《红楼梦》不是曹雪芹写的,是集体创作。  相似文献   

10.
《红楼解梦》的出版标志着一个“红学”新学派──“解梦”派的诞生。它的基本理论是成:《红楼梦》如“风月宝鉴”那样有正反两面─—正面是以“假语村言”写成的小说,背面则隐写着一部真实的历史。为了能看到这部历史,创立了六大理论支柱:关于中国古典文学有自己特殊的创作规律的理论;关于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即曹著之全璧的理论;关于脂砚斋即曹雪芹和他妻子合用的批书笔名的理论;关于曹雪芹写作奇法、秘法的理论;关于《红楼梦》中存在雍正帝和曹雪芹两套纪年的理论;关于把唯物主义和辨证法运用到《红楼梦》研究的理论,由此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红学”理论体系。按照这种理论,不仅可以在脂批引导下看到《红楼梦》背后所隐写的被乾隆删削的真实历史,而且还可以解决一系列“红学”难题。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第一主人公贾宝玉的最终结局,直接关系到《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终极旨归,但由于曹雪芹八十回后手稿的散佚,贾宝玉的结局客观上成为红学史上的一个"悬疑"。脂砚斋在其批语中一再透露的贾宝玉后文之"悬崖撒手",却为学界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可,认为贾宝玉最终结局就是了悟红尘后出家,即"悬崖撒手"。不易为人知的贾宝玉"悬崖撒手"另外两层深刻内涵:其一为《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之精神境界与艺术归宿;其二为《红楼梦》创作者曹雪芹之真实人生结局,同时也是《红楼梦》中甄、贾宝玉的各自归宿。说明"悬崖撒手"对于《红楼梦》作品之贾宝玉与创作者之曹雪芹的内在精神统一,正是曹雪芹生命故事在其意识层面的艺术演绎与潜意识层面的人生实践。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一回里,深有感慨地写了一首五言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确,一部《红楼梦》,谁解其中味?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自从《红楼梦》这部巨著于十八世纪中叶问世以后,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映。人民群众喜好它,展转传抄;封建统治者惧怕它,严加禁止。二百年来,地主资产阶级的文人学者不断  相似文献   

13.
自古中原文化就居于东北文化的主导地位,清入关后,中原文化在东北完全占据了统治地位。底力原本贫微的萨满教文化在清入关前后已趋落寞,而且曹雪芹时代的满族萨满教已不是原生态的萨满教。石头、厌魔、灵魂显现等现象在中原文学作品中早有所反映。《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是文学意境;警幻仙姑是人间美女的典型化;“意淫”是天赋予人爱情的昭示,是曹雪芹写《红楼梦》重要的“本旨”之一。这一切表明:《红楼梦》承继了中原文化血脉。  相似文献   

14.
崔文恒 《阴山学刊》2008,21(6):16-21
“自传”说者拿历史上曹雪芹的家人一一比附小说《红楼梦》中贾家的文学形象,混淆了文学和史学的界限。贾救在荣国府的位置是妾矮制度造成的,他是庶出的长子。虽然袭了荣国公的再传爵位,却没有财产继承权,所以不能住在荣国府的正院。由妾媵制度产生的嫡庶矛盾尖锐复杂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其核心内容就是时财产和权力的争夺。这是一组不可调和的矛盾,它从内部腐蚀贵族大家庭的肌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一个又一个贵族大家庭走向覆灭。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小说对戏剧的影响更为显明,不少传奇、杂剧的题材都来源于小说,尤其是四大古典名著。相较而言,戏曲改编《红楼梦》小说更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小说本身所具有的巨大文学价值。但戏曲和小说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体裁,《红楼梦》小说的戏曲改编者若不能恰当地取舍或化用原著的情节内容,其改编效果必会大受影响。清代很多《红楼梦》戏曲(以下简称"红楼戏")对刘姥姥问题的失重处理,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16.
论邢夫人     
论邢夫人张训提起《红楼梦》中荣国府的大老爷贾赦,便不可不说到大太太邢夫人。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在荣国府诸多乱砍混战中,她表现是一般不露声色。隐身于东边小院里,窥测方向,伺机出击。一有风吹草动,她便仗剑施法,调兵点将,或亲自出马,煽风点...  相似文献   

17.
研究《红楼梦》的人对于脂砚斋评注是十分熟悉的。他与我国其他古典文学的评注不同的是:他与作者有着一段相似的生活经历,与作者关系密切,而且他开始评注《红楼梦》时,《红楼梦》还在创作过程中。脂评虽然对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有所不满,但和曹雪芹对封建社会濒于灭亡所采取的态度并不相同。而过去有些人却把他和曹雪芹等量齐观,认为脂批代表了作者的意见,有的人甚至认为脂砚斋就是曹雪芹的化名,在自写自评。种种怪论,不一而足。本文想就目前对脂批研究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以供讨论。脂砚斋评注《红楼梦》,除了对当中人物情节的写作方法、素材的出处提供一些线索外,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在全书虽不算最重要的一回,但有它特殊的地位: 第一,这是唯一的直接写贾府收租,从正面告诉读者贾府怎样进行敲骨吸髓的土地剥削。第二,在这一回中,作者既以一张交租单,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又以一场祭宗祠,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这两者虽不能代表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全部,却是这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十分典型的表现。要认识封建社会,这是一段很生动的形象教材。五十三回着重写了三件事:年关将至,黑山村庄头乌进孝来贾府缴租;除夕之夜,贾府祭宗祠;正月十五元宵节,贾府开夜宴。  相似文献   

19.
梁归智 《晋阳学刊》2012,(3):121-135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人的艺术宗旨和手法可以归结为二纲八目。二纲是写真人写活人和写诗人写哲人。八目是:意境人物,召唤结构和鸿蒙性格,镜象影射和隐喻模型,补遗法,积墨法,叠曲法,槛内的世人和槛外的畸人,演大荒和证情。这二纲八目的核心是痴、常二谛和具象、意象、抽象的三象合一。文章中并将八目的内容特点和西方的一些经典文艺理论概念如典型形象、冰山理论等做了同异比较。  相似文献   

20.
傅波  钟长山 《理论界》2006,(5):159-161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本文通过对署名曹雪芹的作者的生卒年代,《红楼梦》与《秣陵春》的渊源,严绳孙的出身历史和他与吴梅村的关系等方面的考证,得出严绳孙托名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