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伦理化经营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结合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了我国企业的伦理现状,认为加强企业伦理建设是建设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企业提出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定企业伦理准则、加强对员工的伦理教育、提高企业经营者的人格素质和建立相应的行业中介机构等一系列加强伦理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伦理经营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是未来企业经营的主要方式,但目前我国企业的反伦理经营行为却日益泛滥.文章运用经济学中不确定性下的选择理论分析该现象存在原因,并提出从我国宏观道德环境和微观企业内部这两个层面入手加强企业伦理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伦理经营将会成为未来企业经营的主要方式。要从改善我国宏观道德环境和企业自身行为入手,提高企业行为伦理化程度: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为企业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建立企业伦理经营补偿机制;企业也要加强内部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文化背景下加强企业伦理建设将是一种必然趋势.企业伦理作为一种经营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是当代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英美的"理性"管理模式,还是东亚的"人性"管理模式,都将通过企业文化的整合走向伦理式的管理.企业伦理作为一种应用伦理,其理念思维的起点和归宿都应立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换言之,企业伦理贵在建设,企业伦理建设终究要通过企业内外各种关系的经营实践来体现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袁雅莎 《南都学坛》2012,32(1):128-131
当前,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激发活力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如何完善企业伦理制度的构建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伦理制度是企业伦理建设不可逾越的阶段,企业员工的个人行为是由制度决定的,企业伦理制度化是由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企业伦理制度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企业伦理制度化的基本路径: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企业的意识形态投入机制;转变企业观念,培养企业伦理精神;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合理的企业伦理规范;建立学习型企业伦理制度自新机制;加强企业伦理文化建设和员工培训。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增强竞争力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迫切任务 ,其中企业伦理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逐步显现出来。本文围绕现代管理、现代企业制度、企业伦理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伦理性进行分析 ,并就如何应用企业管理的伦理性来规范和提升管理行为提出一些建议 ,力求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企业伦理主要是对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营销等环节的伦理要求,是企业合理有序发展和壮大的保障和基础。加强企业伦理的研究与建设,将会对企业本身乃至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企业伦理制度模型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既要建设现代企业的经济制度、政治法律制度 ,也必须进行现代企业伦理制度的建设。在我国现代企业伦理制度模式的建构中 ,实践强烈呼唤人们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本文揭示了中国现代企业伦理制度模式构建中 ,应注重特殊“伦理例外”的研究 ;注重企业员工生产行为的分解与整合的结合研究 ;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统一的企业道德性决策动力的研究 ;坚持企业伦理为实现企业员工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寻求科学定位的研究 ;强化企业伦理时空观的研究 ;加强企业公正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传统的产业定位理论 ,指出其对伦理要素忽视的缺陷 ,进而提出了企业伦理的概念 ,阐明了企业在进行自己的产业定位时应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的关系 ,着眼于企业的有序、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实现社会伦理与企业性质的统一 ,即把企业伦理纳入产业定位理论之中。最后 ,给出了企业伦理建设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私营企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私营企业伦理观念的扭曲成为私营企业发展的"瓶颈"。通过对目前私营企业伦理现状的剖析,阐明了私营企业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帮助企业打造信誉;有助于企业减少内耗、降低管理成本;有助于企业吸引优秀人才。提出了私营企业伦理建设的策略:吸收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精华,建立以诚信为原则的经营伦理;以人为本,注重管理伦理建设、责任伦理建设;同时建立私营企业间的企业伦理联合。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伦理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在现阶段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环境是必要的。但现阶段企业伦理问题时有出现,主要表现在重利轻义、对员工缺乏人文关怀、忽视环境责任等方面,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义利观念偏差、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的伦理意识不强、企业缺乏伦理建设的机构、缺乏有效的社会舆论监督机制。因此,必须通过重视企业伦理教育、设置企业伦理机构、建立行业性的自律机构或公众的伦理评价机构来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出现,是以60年代人们对企业伦理问题的探讨及70年代企业伦理学的形成为基础的。企业伦理是管理理论与现代伦理学的相互渗透的产物,它在寻求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中,为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提供“应当”的行为标准;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出现则表现了现代企业管理的“软化”趋势,就其本质来说,它倡导的是“道德管理”和“伦理控制”。在我国,明确企业的社会责任,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伦理建设,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企业伦理状况处于较为低下的水平。必须加强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伦理建设。一方面,改善公司内外治理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建立先进的信用评估体系,约束上市公司决策行为;另一方面,在公司内部建设先进的企业伦理文化,提高决策者本身伦理水平,推动公司决策伦理化,从而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伦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韩企业伦理管理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韩两国企业伦理管理情况,找出两国企业伦理管理存在的跨文化差异,为企业更好地实施企业伦理管理提供借鉴。方法:使用韩国庆尚大学宋锡教授编制的企业伦理管理测评问卷,对中国和韩国企业中的958名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调查。结果:1.中韩企业员工企业伦理管理的四个因子差异显著,且中国员工得分高于韩国员工;2.中韩企业不同部门员工的伦理管理存在差异;3.中韩企业不同级别员工的伦理管理存在差别。讨论:1.中韩企业员工伦理认识差异的原因是中韩两国企业文化的不同,企业外部的法律制度、政府和消费者等的不同,两国企业内部的制度、组织结构以及管理者道德意识的不同;2.应该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内外部环境方面实施有效的企业伦理管理。结论:1.企业伦理道德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2.中韩企业伦理管理存在差异;3.中韩企业员工伦理管理的差异不仅受中韩两国企业的文化影响,而且受两国企业外部法律制度、政府和消费者以及企业内部制度、组织结构和管理者道德意识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企业要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资本、劳动、技术、管理、利润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已为人熟知。但企业伦理与企业的关系,却并不那么容易为人们所认识,往往存在着各种认识上的误区。为了企业长期的、根本利益,应消除企业伦理认识的误区,重塑企业伦理文化、设立伦理专设机构,才能将我国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6.
企业要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资本、劳动、技术、管理、利润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已为人熟知。但企业伦理与企业的关系,却并不那么容易为人们所认识,往往存在着各种认识上的误区。为了企业长期的、根本利益,应消除企业伦理认识的误区,重塑企业伦理文化、设立伦理专设机构,才能将我国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基于《论语》,归纳和阐述了孔子孝道思想,分别从企业伦理管理和伦理经营角度讨论了孔子孝道思想对我国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价值,说明了将孔子孝道嵌入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与伦理相结合已日益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选择。管理与伦理相结合既是社会压力增强和竞争加剧所致,又是提高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内在要求,具有坚实的基础和缘由。在对现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企业经营理念落后、管理者和企业员工伦理道德素质不高等伦理缺失现象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而阐明了管理与伦理相结合带来的企业行为更加合乎法律和伦理、更加注重利益相关者,提倡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通过制定有效的企业伦理守则、吸取和运用传统文化中普遍性的伦理等举措加强企业管理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以煤炭企业为例,针对当前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加剧、恶性事故频发、员工利益保护出现盲区等一些严重的社会责任缺失的伦理问题,阐述加强企业伦理建设的重要性,认为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应承担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安全生产、注重人权等社会责任,并提出了解决当前企业伦理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重视实用、面向行动,将企业伦理研究密切融入企业经营的实践之中。是美国当代企业伦理研究的显著特点。美国的一些大企业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视管理者个人的道德水准,积极发展企业道德文化,纷纷着手建立支持伦理的管理制度,努力改善企业的文化品质和管理状况,形成了一种将管理与伦理相融合的趋势,这一切,都与美国企业伦理研究的特点不无关联,也都应引为我国企业伦理研究的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