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科学研究与意识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阐明社会科学研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需要厘清什么是意识形态和澄明意识形态有无科学和科学之分。任何意识本质上都是对存在的反映。意识形态是对社会领域中的经济形态、政治制度以及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的反映。它主要有两点特征:首先,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自觉反映,这一点有别于不系统的自发反映的社会心理;其次,它属于观念上层建筑,和社会经济基础及政治上层建筑的联系十分紧密,这一点有别于非观念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如果肯定意识形态的实质是对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反映,那么自然就会引出这么一个问题:这种…  相似文献   

2.
简论社会主义公有制问题□郑江平什么是所有制?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作为表现经济关系的范畴,体现的是经济上的占有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每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方面的经济关系体系。因此,所有制即是生...  相似文献   

3.
结合市场经济条件我们首先来考察一下新闻舆论的社会属性及其市场地位。 我们知道,人类的社会生活包括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两个方面。所谓意识形态不过是来源于社会物质活动的精神生产,是借助语言实现的某种观念、思想的总和。无疑,谁也不能否认新闻舆论是精神活动的产物,当然也就没有理由否认它是一种意识形态。 作为意识形态的新闻舆论以物质生产和经济发展为条件,而不能离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这个经济基础。对于经济基础和新闻报刊,毛泽东1957年曾作过这样的概括: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4.
所谓文化,从广义上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且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它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对政治、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和反作用。 城市文化是一个新的概念,人们正在探讨,很难下一个完整的、准确的定义。但是,它的内容至少应包括教育和科技水平,城市居民的智力开发和素质提高,群众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艺术单位的内部建设及其创作和演出活动,群众业余文化娱乐活动,城市建筑、园林和城市美化;经济文化,如,商品包装、服装、烹饪、广告、美容化妆,旅游文化,传统文化,城市的道德水平和精神风貌等诸多内容。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它作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基本范畴,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法律、政治、宗教、文化和哲学等意识表现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西方学者对意识形态的阐释中,特别讲述了马克思从唯物史观与辩证法的角度对意识形态的科学性解释,阐述了意识形态的本质内涵,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创立奠定理论基础,并从中得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包括政治导向、政治维护、政治批判、政治教化、政治整合等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6.
经济责任制范畴的由来为了弄清经济责任制的内容和实质,首先必须从它的由来谈起。经济责任制作为一个范畴有着自己的发展过程,并经过实践被不断地充实。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大生产过程的“自然力”的客观要求,提出了在公有制条件下产生责任制的光辉思想。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指出,在公有制经济条件下的大生产领域中,必须建立行政指挥系统方面的权威和服从,选出代表或建立委员会指导生产;在经营管理中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守岗位、严守纪律;还指出当国家在政治上消亡时其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艺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及其特征,是当前文艺理论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课题。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根据马克思关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和“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实践的客观事实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生产的商品化”的发展和实现,文化艺术领域的精神产品、艺术生产的商品化,则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8.
杨立志 《兰州学刊》2008,(12):34-36
社会整合属于社会学概念,是各种社会要素之间相互统一和相互协调的过程及其结果。从政党执政角度看,社会整合更接近于政治学范畴,表现为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多维度的整合发展。当代中国,社会整合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由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整合、实现社会主义利益协调的经济整合、拓展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文化整合、提高社会主义民主功能的制度整合所构成的一个多维立体的整合发展过程。它既表达了社会主义社会各要素之间以和谐价值为导向所产生的相互关系,也体现了执政党在这一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剩余价值的存在是客观现实。剩余价值是社会化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产物。它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其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体现着共性与特性的结合。剩余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剩余价值规律作为共有经济规律而存在。它服务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不应把所有制关系视作经济范畴经济范畴是对围绕经济效益和生产经营活动展开的各种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的理论概括,应该说离开了具体的社会生产活动,经济范畴就失去它存在的现实意义。社会范畴是对人类社会交往关系的理论概括,虽然也涉及人与物的关系,涵盖经济关系,但它是以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中人们之间交往关系为特定内容。经济范畴和社会范畴有联系,但不能等同。因为它们反映的对象,涵盖的内容和涉及的要素及基本走向都有不同。从历史发展过程看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自然经济时代是社会范畴概括了经济范畴,人们在认识上尚未将两者分开…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和商品经济的关系十分复杂,这里着重研究其中的三个问题。一、关于“适应商品经济的要求改革国有制”的提法社会主义国家最早提出变革国家所有制的是南斯拉夫人。他们的主要理由是,公有制应当直接体现劳动者当家作主,直接支配生产过程和经济剩余,而长期保留国家所有制必将导致劳动和资本的异化,因此必须变国家所有制为社会所有制。然而,理论分析和南斯拉夫实践都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固然决定了它要体现芳动者当家作主,公有制的完善和发展与经济民主、与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在事实上的确立和加强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劳动者能否直接支配和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直接支配生产过程和经济剩余,却不是人们的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它取  相似文献   

12.
中国职工民主意识淡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培养和增强职工的民主意识,对于中国今天的发展具有双重意义:其一,从微观考察,它能有效促进企业经济民主,增强企业凝聚力,搞好搞活企业;其二,从宏观看,它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观条件.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尽快地培养职工的民主意识呢?长期以来,理论界在从经济角度探讨这个问题时,一般都将分析的视角指向商品经济(现在又进一步同市场经济联系起来),即把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作为有效培养人们民主意识的主要经济措施,而很少从所有制的角度去深入探讨人们民主意识的培养问题.然而实践证明,在我国影响和制约人们民主意识的经济因素,除了商品经济(包括市场经济)外,还有一个极重要的经济因素即我国传统的公有制形式,这是影响和制约我国职工(广而言之包括整个国民)民主意识形成的生产关系方面的原因.社会主义几十年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不仅在经济方面对生产力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在政治方面对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人们的政治意识,尤其是民主意识都会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不打算全面探讨传统公有制形式对整个社会主义政治的影响,这里只着重分析传统公有制形式对人们民主意识的影响.我国传统公有制形式存在着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有制理论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起点、内容、形式及其在经济上实现的方式,都曾做了精辟的论述。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在很多方面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有制理论。如何在这种突破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有制理论并用它指导目前及今后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有制理论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要点:(一)、公有制的起点,从逻辑上说,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的爆破点;从历史上说,是资本主义社会发  相似文献   

14.
<正> 马克思与恩格斯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就提出了在“整个世界的生产”中“包括精神的生产”这一论断,并在其他著作中多次使用和论述过这一概念,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对精神生产所进行的科学研究与概括。精神生产应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提出及对其所进行的哲学反思,无疑是人类对自身生存境界的理解与对自身认识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在较长一段时期,我们对这一范畴的研究却非常不够。随着社会改革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精神生产的作用已愈益为人们所认识,因此从哲学层次上研究与探讨这一范畴也就显得日益迫切。  相似文献   

15.
新自由主义对我国政治安全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来兴 《学术论坛》2006,3(5):39-42
新自由主义是为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而涌现的理论思潮。它不仅是一种经济思潮,而且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对我国政治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公有制为主体等基本原则,维护我国的政治安全。  相似文献   

16.
商业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作为社会分工的独立的行业,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成为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商业的优越性,不仅在于它反映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商品流通领域的本质,而且还起着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开展城乡物资交流,稳定和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在当前整个国民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把商业改革作为突破口,这对于“促进生产,引导生产,保障供应,繁荣经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调整国民经济过程中,已经着手对生产和流通领域进行了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与经济工作一样,同样有必要进行科学管理。加强意识形态管理,是当前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加强意识形态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对加强意识形态管理的必要性,应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从社会经济政治管理的需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自身要求等方面来加以认识。(一)意识形态管理既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的重要职能。社会管理包括政治管理、国民经济管理和社会性管理,而思想理论、新闻出版、文化等意识形态管理则是政治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几方面的管理相辅相成,离开了任何…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指一个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的,它包括了这个社会的一切。从广义上讲,文化可分为政治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具体的,精神文化是抽象的。如人们的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社会组织、相互关心、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狭义即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配套设置的组织机构和相关的办事制度、工作纪律。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意识形态是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反映,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属于政治价值的范畴.政治价值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即理念和思想理论形态,制度或体制形态,行为规则、规训要求或行动命令形态.意识形态与政治价值之间是认识与被认识、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政治价值表现形态的状况大致决定或制约着意识形态反映形式的基本状况.意识形态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别,依其主体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国家意识形态、政党意识形态和社会的意识形态三类,它们在表征政治价值特别是核心政治价值方面的特点和能量是不同的.我们讨论政治价值、意识形态及其相互关系,就是要关注政治价值诸形态和意识形态诸类别的有机转化,以丰富意识形态自身的表现形态,提升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民族心理及其结构层次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心理是民族共同体人们的共同意识,是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及地理环境在该民族精神面貌上的反映,是一种群体社会心理。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民族心理与作为文化意识体系的哲学、宗教、伦理学、美学等学科的关系如何?它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又如何?这是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问题。普列汉诺夫提出过一个描述社会结构的“五种成份公式”,这五种成份为:(1)生产力;(2)生产关系;(3)体现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