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丹  刘洋 《城市》2013,(11):61-64
作为未来城市化发展的主要载体,新城具有成为研究和实践城市问题模型的潜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体系,具有基本完整的城市系统。面对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代,崭新的独立城市既可以尝试按照未来的社会经济结构布局出不同于以往的城市面貌,又能够从产业、空间、社会及生态等多方面对城市发展进行实践。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步,规划师必须认真思考未来我国的新城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顺江 《城市》2017,(11):13-19
产城融合是"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第一批58个产城融合示范区之一——福建省泉港区为例,探讨石化产业园区与城市的融合发展策略.由于石化产业的特殊性,石化园区的产城失调不仅体现在与中心城市之间,更严重的是与新城之间.石化园区与新城之间的产城失调,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石化产业与新城不协调,主要是新城发展滞后;二是新城发展与城市功能不协调,主要是城市功能提升缓慢.石化新城产城融合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城市发展步伐,尽快提升城市功能.为此,必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同步推进三个方面的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发展是关键,目标是构建以工业、 商贸和旅游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社会融合发展是核心,重在构建以现代市民为主体的城市社会;空间融合发展是基础,努力构建生产、 生活和生态相协调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北京新城环境及建设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文英 《城市》2009,(10):61-66
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聚集.带来了诸多城市环境问题。为了缓解城市环境问题.二战后西方国家纷纷进行新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借鉴西方新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立足于国内的实际情况.实施了新城空间发展战略。关于我国新城环境建设,有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王雷分析了日本大规模的新城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总结了新城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根据成都市委、市政府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蒲江县充分利用寿安镇优先发展重点镇的优质资源,按照"市场主体、产城融合"的理念和"工业新城、城市新区"的标准,启动寿安新城建设。通过"引入市场主体办园区,吸引社会资本建城市",截至目前,已聚集包括世界500强工业企业——德国博世集团、日本伊藤忠集团在内的25家印务包装企业及其关联企业,城镇建成区拓展了1平方公里,生态印务产业集群和山水园林相融的现代新城雏形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5.
《职业》2011,(14)
在建设职业教育大省的背景下,树立职教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正确把握职教的规律和特点,科学揭示职教发展的动力、源泉、目标等根本性问题的观念总和。从学生角度来说,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更是积德教育,要让学生找回做人的自信才好做事,有体面地劳动,有尊严地生活,令学生的职业发展得到延伸。培养好一个学生,可以幸福一个家庭,学生成家立业,构成社会和谐安定的基础,也会促进产业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6.
上海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其中城市空间结构也发生了相应演变。但总体来讲,尚未真正摆脱单一中心的空间结构模式,郊区新城发展仍存在很多瓶颈问题。上海郊区新城建设既要站在全球化的角度,充分借鉴世界新城建设的有益经验,吸取发达国家的教训,更要注重中国国情和上海的实际情况,从国际大都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遵循基本的城市经济规律,寻求有序开发与持续发展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7.
叶振宇 《城市》2014,(11):25-29
正近年来,我国新城新区出现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势头,从东部沿海向内地呈现全面铺开的趋势,既有国家级新区,也有县域新城。总体上看,我国这轮新城新区开发建设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如数量多,等级不同;占地规模大,特色不突出;规划优先,地方政府主导;名目多,定位高等。这些特征不仅反映了当前我国新城新区发展的基本趋势,也说明了地方政府建设新城新区的积极性很高,发展思路和途径日趋多样。不可否认,新城新区在区域经济或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产业引领、体制示范及经济带动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梁兴辉 《城市》2004,(2):17-19
一、城市成长与成长经济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有机体","把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比做生物的成长,对解释城市个体的发育来说是恰当的".因此,可以说城市具有成长性.城市成长应当包括量的成长和质的成长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立足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市域和"五个新城"所在区,结合"五个新城"发展实际,充分考虑"五个新城"的发展条件、发展基础和发展阶段,挖掘各自比较优势,按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要求,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既要注重"五个新城"与中心城区的差别化政策,更要强调"五个新城"之间的差别化政策,还要考虑"五个新城"与周边苏浙城市的政策差异,促进"五个新城"发展的差异化、特色化和协同化,提升新城发展质量和发展品质.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人对"幸福"一词始终有种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前几年流行的"你幸福吗"是在集群中对每个个体的调侃与拷问,而同样在近几年兴起的"幸福城市"则更多地将焦点放在人与城市的关系上。这个宏观的思考有着同样宏观的背景。中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促进了城市人口的集聚与城市规模的扩大,当城市人口与产业集中超出了自然和社会的承载力,达到临界点时,城市  相似文献   

11.
上海作为国家经济中心城市,人口规模还未达到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应承担的水平.上海中心城区可借鉴东京都23区的做法,成为承载全球城市四大功能的核心区域,进一步实现产业及人口的空间集聚与集聚质量的提升;郊区新城要加快吸引人口流入的步伐,实现人口规模的快速扩张及能力升级,逐步成为长三角城市网络体系中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相似文献   

12.
王征 《城市》2014,(3):12-14
正产城结合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产业化与服务化并举接轨的有效途径,而且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明确和提升城市的主体功能。从城市发展的源流来分析,"城"的含义乃是划地为城,"市"就是人们集中进行交易的地方,这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是与生俱来的。要想交易首先要拥有产品,也就是说要发展实体经济,于是城市里面就有了产业,可见城市与产业之间具有一种相伴相生、"不弃不离"的关系。有了兴旺的产业,城市才能  相似文献   

13.
正说到城市品牌一般我们都会想到是旅游的开发,而不会想到一个城市的产业。用旅游托起一个城市的品牌是较为常见和传统的做法。而用产业来带动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或者说认识一个城市,这在当下中国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中显得非常独特。产业能否带动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树立,通过这些年城市发展的走向与趋势,用产业特点承载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是完全可能的。"十二五"期间,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从2010年到2020年,中国将有约2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在经历了滞后城镇化和城镇化  相似文献   

14.
马梅 《科学发展》2009,(4):63-69
1999年上海城市规划提出城市发展战略从600平方公里向6000平方公里扩展,上海"十一五"规划确定了郊区近期发展3大新城、远期发展为9大新城的目标。但是至今为止,中心城区"一城独大"的现象依然存在。郊区新城建设尚未上升到上海城市核心战略的高度,新城城市功能形成缓慢,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缺乏有效率的空间结构支撑。世博会以后,上海将面临城市发展速度减缓、全球经济下行周期压力增大的环境。加快推进上海郊区新城建设,促进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是上海寻求后世博会发展"治本之策"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国际大都市郊区新城经验、上海郊区新城发展历程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等几方面给予了深入解答。  相似文献   

15.
雷仲敏  付诗谣 《城市》2012,(5):3-13
近年来,城市竞争力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城市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从城市角度来看,所谓竞争优势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个城市具有比其他城市更强的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或效率.从城市经济的角度来看,社会财富的生产能力或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间产业发展技术和水平的差异.由此可见,提升产业竞争力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然而,目前国内关于城市产业竞争力研究在理论范式、研究方法、分析模型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歧义.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梳理,以期推动该项研究工作的深入.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看到一对对男女相识、相知、相爱,再共同走入结婚礼堂得到一生的幸福,是非常美好、甜蜜的事,从小处来说是撮合了他们,从大处来说是为社会做了一点有益的事。  相似文献   

17.
依托轨道交通打造上海城市高密度经济走廊,应分门别类,提高沿线经济密度;战略协同,串联各类要素资源;要素集聚,叠加多重城市功能;复合通道,共振开发经济腹地.在空间层面,构建"主城+交通走廊+新城"结构;在交通层面,构建"射线+节点+网状"结构;在功能层面,构建"高端服务业和总部+宜居生活区+先进制造业"结构.通过轨道交通、城市形态、城市功能的交互,最大限度发挥轨道交通对上海主要经济活动区域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上海是我国最早展开低运量公交规划研究的城市之一,通过对上海市低运量轨道发展实践成效和问题的总结分析,从功能定位、布局模式、制式选择等角度,提出不同场景下低运量轨道规划发展策略:在主城区主要承担补充轨道交通网络的作用,重点整合常规公交走廊,提升通道功能;在外围新城主要承担客运系统的骨干作用,优化多层次公交发展模式;在新城发展初期具备培育客流、预留未来向轨道交通过渡条件的作用。最后,提出各系统在不同场景下适应性及资源共享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热衷于造"新城",动辄规划数十平方公里的新区、新城。由于缺乏合理规划,不少"新城"成为"空城"。房地产泡沫蔓延的风险、土地资源浪费的阴影、过分依赖土地财政的隐忧,也渐渐浮现。(9月3日《人民日报》)按理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镇化可以让更多人享受到城市生活的便利,但在一些地方,大张旗鼓建设的新城却遭到业主抛弃成为空城。从表面上  相似文献   

20.
张翔 《交通与港航》2022,9(1):11-17
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新城发力"是近期的战略重点,强调将新城建设成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结合"五个新城"新的发展形势,梳理新城慢行交通出行特征与存在问题,针对问题,围绕慢行交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网络完善、空间复合、系统融合、品质提升等方面提出慢行交通规划策略,提升慢行交通吸引力,为新城打造高水平的综合交通体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