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叶斯柏森是世界级的语言学家 ,他的《语法哲学》内容十分丰富。本文概述其主要内容并做简要评论 ,重点评介“三品说”。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下半叶世界著名的丹麦语言学家O·叶斯柏森(Otto Jesperson 1860—1943)曾经建议:英语中比较等级的较为合乎逻辑的分类法应该以“相等(equality)”或“不相等(inequality)”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比较”常分为三个等级:  相似文献   

3.
英语无灵主语句的隐含逻辑语义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无灵主语句常以小句的形式出现,具有结构严谨、词汇密度大以及逻辑语义关系隐蔽等特点。叶斯柏森的语结理论与奈迭的语义范畴对英语无灵主语句中隐含逻辑语义关系的形成机制和体现方式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连系式是叶斯柏森语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与另一概念组合式相对应,连系式是开放式结构,充满活力。无独有偶,汉语语法学家也提出过"活字"的概念,而马建忠将实字分为动字和静字。经比较连系式这一结构在英语和古汉语中的异同,发现汉字动静之分主要取决于其在语言结构中所处位置。另外,连系式作为语言的一种普遍结构,在古汉语中更为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初,随着东方学的新兴学科——藏学——的诞生,国外有不少知名学者,如乔玛、施米特、叶斯开、达斯等都曾编著过藏语词汇手册,它们在方便藏学研究、推动藏学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而其受欢迎程度也是显而易见的。仅在二十世纪,叶斯开的词典就再版三次,达斯的词典再版二次,这就足以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从乔姆斯基(Noam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问世后,不少英语语法学者便接受了著名语法学家叶斯柏森(OtoJesperson)和克鲁辛加(Etsko Krusinga)的观点,认为that在下列句子中不是关系代词,而是连词:1.Ididn’tliketheguythatspokefirst.2.Thebooks that he hadrecommended wereunobtainable.3.Onehadtoadmirethewaythathehandledthecrisis.其中最有影…  相似文献   

7.
一屈原当是“帝高阳之苗裔”里的精英,堪称荆楚国魂。其人格和辞赋,更是中华炎黄文化中的人文瑰宝。宜昌炎黄文化研究会推出吴柏森教授的《黄钟大吕歌楚魂———古代屈原戏注评》(以下简称《屈原戏注评》),不仅是高擎楚帜于彝陵的壮举,而且是弘扬传统文化于当今的盛事,填补了屈  相似文献   

8.
关于如何教好笑语基础课,许多前辈和同事已从各个不同角度做了大量有益的探讨。笔者在此仅就教学中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如何处理好“庄”与“谐”的关系,从纵向入手,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一)关于“庄”与“谐”的含义庄,即庄重,严肃;谐,即幽默、诙谐。自从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提出语言是交际工具的观点后,语言教学中学生的地位已同其它学科通然不同。“以学生为主体”的认知交际原则得以确立,基础外语课基本上成为实践课。对英语、俄语两个专业基础课的调查,教师讲授时间一般都只有50%左右,其余均为学生练习时间。因此,讲授…  相似文献   

9.
中国环境美学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刚刚起步,进入21世纪才逐渐兴起,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环境美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整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环境美学理论自身的研究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环境美学评论与应用的研究一方面使环境美学理论在评论中发展,另一方面又使环境美学理论在实际中得到应用;第三,环境美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研究使环境美学具有理论生发点,使其产生活力.这三个方面是对以往环境美学研究的总结,从中我们也可对未来环境美学研究进行借鉴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评价系统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创立、21世纪初由王振华引入,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将近10年.中国的学者们经历了初识、熟识到补充、丰富该理论三个阶段,取得了不俗的成果.本文拟从理论研究、语篇分析、理论应用三个层面对评价系统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十年进行回顾,并在文末对该理论的发扬光大作个展望,旨在为推动评价系统理论的完善做些努力,并为有志于该理论探讨的学者提供文献查阅之便利.  相似文献   

11.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艾布拉姆斯的著作开始传入中国,其艺术理论“四要素”框架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随着艾氏学术著作不断地译介,其批评理论也逐渐为学界所了解。因此,对艾布拉姆斯在国内近三十年的传播与接受进行关照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不仅有利于推进国内学者对艾氏展开研究,而且对国内文艺理论的建设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宗教对文学的影响毋庸讳言,但当前对于宗教经验与文学创作的关系的研究较为薄弱。奥古斯丁的《忏悔录》表明,研究其语言修辞艺术是了解他将宗教经验转换为文学创作源泉的关键。这为研究宗教文学和宗教文学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研究宗教徒的文学作品时,要考虑其文学创作所受到的信仰实践的影响,其作品往往会带上宗教的意图。因而,在文学创作中,作为宗教徒的文学家会在作品框架的建构、内容的选择、艺术手法的使用等各方面表现出与非宗教徒文学家很大的差异,奥古斯丁详尽、细致地描述其两次宗教经验而忽略很多个人生活细节的做法就是最好的例证。对于宗教文学史的研究来说也是如此,不仅仅要研究这些宗教徒作家创作了什么,还要研究他们所选择的创作内容、语言表达与其信仰之间的关联以及作品的宗教品性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扬雄人难"懂",文亦难"读",故对扬雄其人其作历来非议甚多,甚至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桩绵延两千年之久的历史"公案"。《扬子法言》内容繁杂,思想幽邃,语言简奥,历来歧解百出。《扬子法言今读》的现代阐释,化繁为简,深入浅出,远绍先哲,开启来者,对读"懂"扬雄,作了很好的疏解工作,颇有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中双关语board的修辞特点,旨在说明语言是文学作品的本体,文学是语言艺术,强调重视研究作家的语言特点对深入理解其作品,揭示作品主题或把握其内在精神实质有重大意义。从board双关语的使用,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体味和理解狄更斯这位语言丹青高手的语言魅力和其作品所表达的社会主题。  相似文献   

15.
从年谱、日记和书信等材料,可以了解20世纪上半叶陈寅恪与西方汉学界的交往情况,他对西方汉学界的熟悉与把握情况以及他与一些西方汉学家之间的相互评价。整体而言,陈寅恪对西方汉学界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西方汉学界对他的了解程度。毫无疑问,陈寅恪在长期留学西方的过程中受到西方汉学界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尽管受到西方汉学界的影响,陈寅恪在建构现代中国学术体系过程中却不拘泥于西方汉学思想的束缚,既以西方近现代学术为衡量标准,又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特殊性对建构中国现代学术体系的深远影响,其视野最终超越了单纯的学术研究,上升到重建现代中国文化体系以求再现中国文化辉煌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清代学术界发生了由“宋学”到“汉学”的学术转型,学风由空疏玄虚转向崇实尚博。在这种学术背景下,骈文理论观念也发生了由空转实的深刻转变,其表现就是将训诂学引入骈文研究领域,从而催生了骈文训诂。清代孙梅《四六丛话》的骈文训诂,成就尤为突出,其继承《文心雕龙》的实学精神,引“汉学”训诂之学入骈文领域,以成骈文训诂,实现了由空疏玄虚到实事求是的骈文理论观念转变,开创了骈文理论的崭新局面。这也是《四六丛话》的骈文训诂的根本价值和重要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自1985年以来,20世纪俄罗斯著名小说家巴别尔的作品出版和学理研究在俄罗斯学界日渐深入,出现引人注目的变化。在细致发掘、整理、归纳、注释和出版作品的基础上,研究者对巴别尔的文学遗产进行重新解读和当代阐释,更加注重巴别尔作品中的认同问题,关注巴别尔与同时代作家、俄波革命及犹太族裔的关系,瞩目巴别尔的多元文化身份和体现在作品中的悖论艺术特色。当代俄罗斯巴别尔研究的变迁,既部分反映着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的发展概况和思想文化特点,也表现出俄罗斯学界的研究特点,即在去意识形态过程中,与社会主流思想展开对话,扩展作家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于文献久晦,元代陈绎曾的文章学观点颇为学界忽视。其相关论述主要集中于近年重出的《古文谱》、《古文矜式》和《文说》当中,涉及文章本体论、修养论、创作论、文体论、风格论、鉴赏论等诸多方面,见解深刻,体现了鲜明的元代文化特征,堪称元代文章学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9.
张炎作为词坛宗匠之一 ,其词作在清代受到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的不同评判。 2 0世纪前半叶 ,褒贬两派虽然没作深入具体的阐述 ,但其见解都对后世的研究有所启发。建国以后 ,对其家世生平的考索 ,词集的编纂 ,以及词作内容、艺术、地位等问题的研究 ,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笛福是较早被译介到中国的英国作家之一,我国对其作品的翻译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主要是对《鲁滨逊飘流记》的翻译研究,对笛福的认识比较守旧肤浅;1949年至1989年间,笛福的小说代表作都有了中译本。这一时期,阶级分析方法占据主导地位,笛福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90年代以后,我国形成了对笛福小说复译的热潮,各种版本层出不穷。同时,评论界也对笛福作品开始了后现代话语下的解读,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批评颠覆了传统的观点,使人耳目一新,而艺术层面的分析使经典作品散发出更持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