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对 90年代中国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回顾。文章首先分析了后现代主义在西方的由来 ,认为它在西方是有根的 ,即西方社会发展已越过现代化的极限 ,产生了哲学意义上的虚无感 ,终而走向解构 ;而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只是在现象上相似于西方 ,实质上却是无根的 ,这是由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需要建构中心所决定的。因此 ,所谓“后现代主义”话题终于在 90年代中后期演变为“人文精神”话题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问题和后现代主义的哲学与文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盛行的一种综合性哲学与文化思潮,内部立说各异,基本主题是研讨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特征与文化精神。80年代西方学者围绕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论争与研讨,是就社会进程、时代特征和文化样态两种涵义而言展开的,不同学派对当今西方社会与文化的特征及其未来走向,见解大相径庭,对后现代主义文化也有不同的态度与论评,后现代主义文化中起首要理论核心作用的哲学,是法国的后结构主义和美国的新实用主义,反一切哲学传统,抹煞人的主体中心,是它们的特征;也有另一些学派的哲学家根据不同的理论观点提出建设性的后现代哲学。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今西方各种文化有着强烈的冲击和回响。研究后现代主义思潮,有认识价值与借鉴意义,可以使中国现代化事业注意超越西方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避免有关的矛盾与问题,但不能将它简单地套用于中国的社会与文化。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又好又快发展的哲学;它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等重大问题;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和改造世界,是理论武装的重大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发展哲学、交往理论、新儒学、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人学、经济哲学、公共哲学、政治哲学、历史哲学、自然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等具体哲学研究领域的兴起,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理性正在重新为自己定位世俗化和向生活世界回归。哲学回归生活世界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应用哲学所代表的对生活世界的外在审视或外在规范的方式,一是文化哲学所代表的对生活世界的内在启蒙或内在教化的方式。相比之下,后者更为深刻。中国文化哲学的建构途径是促使对人的形而上的思考同实证的文化批判的统一、人本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精英文化与市民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李俊文 《学术交流》2007,4(1):12-16
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工业文明中,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在观念与意识形态变革中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它是人类文明转型与重建的先导。在世界的资本主义推进面前,中国的现代化篇章也“悲剧性”被拖入其中。中国人对进入现代化应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社会理想作为精神旗帜,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它成为应答和解决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进步问题的现实出路,而且继续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起指导作用,成为近代以来中国寻求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复兴这一精神诉求和精神期盼惟一可行的现实指向和必然选择。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也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现代化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须在深层意义上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精神。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双重需求。  相似文献   

6.
哲学与现实世界相互作用的问题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此作过许多深刻的论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也一再要求全党,必须坚持“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在新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但是至今仍有一些同志不懂得哲学与现实世界相互作用的道理,有的重视现实而忽视哲学;有的虽然重视哲学,但把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成千古不变的教条,等等。这些思想不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有害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了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指导作用,并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世界新技术革命及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相互作用的有关问题,作一点探讨,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化导致了深刻的社会转型和文化冲突,同时使我们的哲学处于边缘化状态。近年许多哲学工作者正在尝试使哲学在新时期重新定位,获得新的生长点。文化哲学研究的兴起正是这一文化背景的产物。发展理论、交往理论、后现代主义等领域的研究和各种建树可以视作哲学重新定位所取得的初步成果。衣俊卿近年一直致力建构以日常生活批判为表现形态的文化哲学理论,主要意图是使哲学理性回归生活世界,在文化冲突中重新定位。这一理论试图把关于人的形而上的反思和实证研究结合起来,以人类文化的演进为大背景,以中国现代化和文化转…  相似文献   

8.
朝向二十一世纪的西方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晚期 ,西方哲学最引人注目的事情是政治哲学的崛起和后现代主义的传播。本文提出 :第一 ,政治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是对启蒙遗产的深刻反思 ,但它们立场是不同的 ;第二 ,政治哲学的主题是正义 ,但对于什么是正义 ,新自由主义内部是充满争论的 ,它与社群主义之间的争论则更为激烈 ;第三 ,启蒙是一项未竟的事业 ,新自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不可能终结启蒙。我们都需要启蒙 ,对于中国是如此 ,对于世界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形态之一。“建设性”与“解构性”相对 ,意在强调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正在为现代世界提出一种积极的选择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与解构性的后现代的诸多特征相冲突。关键是对现代性的批判和拒绝应当伴随着重构的主张。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把世界理解为一个整体 ,特别是把其自身理解为一个过程。怀特海哲学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构想提供了最系统明确的说明。包括科学和哲学的基础、后现代科学等等。在此基础上 ,作者也同时承认其他观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是在现代性观念指导下进行的.为了顺利实施中国的现代化,需要反思、扬弃和重建现代性.我们应借鉴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反思现代性,借鉴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来扬弃、吸收以及重构现代性观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哲学思考》评介王春燕关淑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探讨现代化,已成为思想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赵宏志主编的《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哲学思考》(以下简称《思考》)一书,最近由黑龙江人民出版...  相似文献   

12.
马妮 《新华文摘》2022,(5):41-45
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质疑,后现代主义表现得强烈且坚决.对后现代主义拒斥形而上学进程中一些问题的反思,比如,后现代主义是否以"未思之事"或生活世界的理论场域转换完成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旨向转变;又如,如何理解早期后现代主义的解构态势与晚近所呈现的建设性之间的理论关系及其理论进路,是当代哲学视域内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的主体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贝马斯是现代性及其主体性原则的辩护者。他不同意后现代主义对主体性的完全消解态度 ,以交往行为理论克服了意识哲学的局限性 ,主张主体性与主体间性之间的不可分离 ,坚持了现代性理想 ,高扬了主体性旗帜。哈贝马斯的主体性理论 ,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规律的研究和把握吴军本文从哲学方法上论证了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规律的研究和把握,全面阐述了邓小平研究并解决中国现代化的规律系统,即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这三个层次的规律问题,从而把“现代化的一般...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峰 《求是学刊》2001,28(3):15-18
90年代对后现代主义问题的讨论一度成为我国学界的热点 ,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也呈现出纷繁复杂的面貌。由于后现代哲学是一个边界并不确定的领域 ,它横跨哲学、历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多种学科 ,学界对它的探讨分为不同的方向 ,这样就很难全面地把握它的各个方面。但是 ,这种难以把握的跨学科性也说明了各门学科面临的问题具有“家族相似性”。后现代主义的价值 ,就在于它是整个文化与哲学范式转型的集中表现 ,它不仅代表了西方文化精神的变迁 ,而且对中国新的文化精神的培育 ,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后现代主义与哲学的范式转型所谓…  相似文献   

16.
黄建刚 《社科纵横》2012,(10):134-138
中国走向现代化,首先应当是文化思想的现代化。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认为中国有一个"父道"的政府,是一不断重复循环且没有进步的社会,中国人不懂得尊严的意义,国人没有独立的自由意志,中国缺乏权利义务的对称性。今日再读,犹能从中得到许多启迪。但国内学者却将黑格尔的评述,歪曲为"欧洲中心论"。这是对黑格尔《历史哲学》有关内容的误读。究其原因在于国人不能正确对待欧美学者的批评意见。只要国外学者对中国文化、社会、政治的分析中提出批评或批判,国人均缺乏理智判断。我们需要理性、客观地对待西方学者思想观点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欧阳康 《求是学刊》2003,30(1):39-43
中国学术思想界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相遇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就是对于现代化的特别关注.但出自不同的社会背景,他们的关注又各有其侧重点、思路和方法.文章围绕现代化问题的"围城"与困惑,考察现代化的本来含义及双重价值特性,分析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的价值取向并提出有关质疑,提出当代中华民族在现代化问题上的反思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迈入昭示新的一千年的21世纪 ,哲学在中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诸多方面的困境 ,而市场经济的篷勃发展又为哲学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条件。在这样一种既有危机又有机遇的环境中 ,哲学在中国如何发展 ,或者说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哲学 ,这个问题的解决此刻就显得尤为迫切。中国人民正在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性实践 ,实践的途径是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与自然经济不同 ,市场经济是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的。在这种情况下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以哈尔滨冬季部分空气污染为例,引出现代化的问题所在,并寻求现代性局限的根源,对其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建设性后现代的相关理念,从而证实了根除环境问题,另一种途径是可能的。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对现代性的负面影响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之中,提出"五位一体",这与建设性后现代的理念不谋而合,建设性后现代的思维模式将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蓄积能量,中国的发展呼唤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中国必将跨越现代化的"卡夫丁峡谷"而步入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自我解构与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80年代盛行的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文化现象正日益影响中国90年代的社会文化生活各个层面,虽然我国哲学、文学艺术理论领域从80年代开始追踪介绍、研究了后结构主义、后实用主义、新保守主义、后科学哲学、新西方马克思主义,但是,宏观上还没有从后现代主义视角来把握当今国际思想潮流,微观上,对后现代主义重要理论家德里达、利奥塔德的思想也缺乏研究。94年西安中国首次哲学界“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研讨会,以哲学和文学艺术理论不同领域交叉为特征,在探索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关联;司题上,两个领域的人士都感到对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