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阐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强调道德建设要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  相似文献   

2.
论“明礼”     
去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向全党全国全军发出了“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伟大号召,紧跟着便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旷日持久的“爱国、守法、诚信、明礼”的现代公民教育活动。活动的宗旨是:“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反对拜金主义、享受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消除封建  相似文献   

3.
李丽 《职业时空》2012,(2):180-182
当代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确存在道德问题,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否定整个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状况;与身处社会转型期的其他人一样,当代大学生的确存在着一些道德上的问题,但他们渴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使之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新一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在这二十个宇的公民道德建设方针中,已经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融进了公民道德建设的系统工程.同时<纲要>中还明确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既是时代、社会的要求,又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水平和完善人格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精神文明建设也成就斐然。然而,我们也不难看到,在道德建设方面,特别是社会公德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相继滋长;见利忘义、见死不救、损公肥私行为经常发生;不讲信用、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成为社会公害……有人感叹,现在是经济发展了,道德滑坡了,物质与精神出现失衡。200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高度凝练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个字。无疑,这对贯…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阶段国家、社会、公民最新的价值观风向标。中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这就要求要利用好学校这一阵地积极做好价值观教育工作。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课程优势,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本文尝试寻找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途径,以期对初中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高健 《现代交际》2014,(8):179-179
诚信教育是现代高职院校育人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面对诚信教育的困境,高职院校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提高诚信思想教育的有效性;要完善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提高失信行为惩戒、引导的有效性;要将诚信教育与资助诚信教育相结合,加强诚信教育的项目化;要加强高职大学校园诚信文化建设力度,引领诚信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契合之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也是蕴含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高校辅导员可借助著作、故事、案例等多种形式,学习和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通之处。高校、专业教师、辅导员可通过理念选择、公共课教育、组织学生活动等多种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级应当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阵地,以班级教育为抓手,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班级建设相结合,发挥辅导员教育作用,辅导员必须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0.
德性作为青年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方面,其养成教育在当代正面临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娱乐主义等多重挑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则为青年德性养成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参照系。以德性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儒家思想尤其对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养成具有多重的思想价值。儒家传统文化既注重德性主体的道德自我意识培养,又强调家庭教育中父母以身作则来担负起对子女道德教化的责任,更关注在社会交往与社会合作中践行道德规范,这些都为当代青年的德性养成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党和国家"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习近平强调,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沂蒙精神,体现着党不变的核心价值观。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一致,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承担着载体的作用,因此,新时期践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之一是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相辅相成,正所谓"有才有德"方能成为社会栋梁之才。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职责。传统诚信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关乎社会公序良俗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传承优秀德育文化的重要环节,本身的教育方式和内容至关重要。结合自身体会和当前大学生心理特点,探究如何将优秀的传统诚信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以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拓展课堂教学内涵,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正质本三环节:重在标准、贵在恒久、根在诚信"以质为本,广拓市场"是曙光"四本宗旨"中的目标体系,由三个环节构成:重在标准、贵在恒久、根在诚信。产品质量首先是一个技术指标,是市场占有的"硬件",是企业信誉的载体。曙光从诞生那天起就  相似文献   

14.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写进中国公民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这一规范在思想领域犹如一石激浪,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终于认识到诚信危机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WTO呼唤“信用时代”的到来,诚信为本,打造“信用政府”、“信用学校”、“信用企业”成为重塑当今中国社会形象的热门话题。作为思想道德建设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的高等学校,诚信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作为育人前沿阵地的学校和课堂,如何加强和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成为各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笔者就对中小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2008-2012年)八大工程之一的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要求:更新职业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加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加强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报告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被高度概括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简短有力的24个字,是结合新时期的实际提出的富有时代特色的而且朗朗上口的核心价值观。自由作为其主要内容之一,并不是信手拈来的一个普通词语,而是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本文在追寻"自由"的理论基础的基础上,探讨了"自由"的深刻内涵,提出了新时期实现"自由"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8.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的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促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值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社团是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高校的日常教育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理论宣讲社团更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更应该加强对理论宣讲社团的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发挥好理论宣讲社团的巨大作用,培养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从而在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理论宣讲社团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柯 《现代交际》2015,(4):136-139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分支的上海优秀地域文化与沪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争取优秀思想文化当代传承和高校德育工作有效改进双赢局面的基础所在。设计、建设、完善相关课程体系是上海优秀地域文化融入沪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这一课程体系应涵括五方面的内容:一、设置与上海优秀地域文化相关的课程,通过爱国专题、江南专题、都市专题等课程内容的安排和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有目的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二、在讲授"两课"等思想政治类课程时,从思想资源和理论依据的角度摄入鲜活、生动的上海地域文化事象;三、在其他相关的文化类课程中,隐性嵌入以上海优秀地域文化传承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四、重视优质课程建设;五、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此外,实现沪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入,还须辅以相关课外活动的组织和海派校园环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