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孟子具有自己的丧葬思想。其主要体现在重视丧葬、强调厚葬、久丧,反对以人殉葬以及对丧礼的来源、服丧的条件、丧葬的功能与改变葬俗之认识等方面。孟子的丧葬思想不仅反映了其政治理想与道德追求,而且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学以“仁”为核心 ,“仁学”即“人学”,是研究人的学问。孟子以人的社会道德属性来界说人的本质 ,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种善良之心 ,这也是仁、义、理、智四种基本道德的萌芽 ,孟子以此来区分人与禽兽 ;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方面 ,孟子提出“仁也者 ,人也”,认为“仁”就是以“人”来对待人 ,即“爱人”、“敬人”;在理想人格的追求方面 ,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孟子还提出“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 ,表现了儒家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3.
孟子的政治哲学和社会管理思想就是“以善养人”。围绕这一理念,孟子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光辉的政治统治与社会管理的命题。孟子“以善养人”的社会管理理念至今仍未失其特有的价值与意义,而应构成为我们现代管理哲学的精神基础和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与孟子共同关注善的问题,不同的是柏拉图引导西方哲学走向知识论,孟子引导中国哲学走向功夫论。论证实质是柏拉图从真理情结出发走向了求善之路,并把求善问题转化成为真理认识论问题,他的求善之路可以表达为:认识真正的善,真正的善即真理。作为对比,孟子从善的定义出发走向体善之路。孟子把体善问题转化为功夫论问题,这种体善之路可以表达为:通过定义"仁义礼"来完成至善。他们的共同结论是:生存即善。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死亡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是人生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哲学家们所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作为统治中国两千多年之久的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他对此问题也非常重视。在他的死亡思想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应该顺其自然,无所作为,而应该重视此生的道德修养和追求,以超越死亡来达到不朽;并且由于重视此生,他的鬼神等死后世界的观念比较淡薄。他的死亡思想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客观全面的评价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孟子的性善论。认为孟子的“性善”之“性”,是指人之为人的特性──人内在具有的能动主体性;孟子性善论具有内在连续的两个层面:向善表明人的本体自觉,为善表明人的工夫自觉;孟子性善论是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孟子主张“天下平“的和谐社会,是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观念;以“仁义“处理人际关系,要求人人积极善行;国家实行“仁政“顺应民心;通过发展经济安民富民,加强全民道德教育,实现“平天下“的和谐社会.虽然在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存在的社会里,这些主张难以实行,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这些主张对我们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清前期,各地因风水择葬、无力举葬而致停柩现象普遍,有禁不止;浅葬、浮厝、意外死亡也常导致棺骸暴露。"俗"与"礼"的矛盾凸显。陈宏谋在继承传统的丧葬事关王政、礼、孝思想的同时,反对堪舆、停柩等行为,主张速葬,并对棺骸暴露产生强烈的悲悯之情;认为士大夫在改变葬俗中具有重要表率作用。实践中,他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设立义冢、政府助葬、稽查停柩和暴棺、责令掩埋、训俗劝葬等多种措施,组织掩骼埋胔,力图使丧葬中的"法"、"礼"与"俗"达到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9.
论孟子的社会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主张“天下平”的和谐社会,是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观念;以“仁义”处理人际关系,要求人人积极善行;国家实行“仁政”顺应民心;通过发展经济安民富民,加强全民道德教育,实现“平天下”的和谐社会。虽然在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存在的社会里,这些主张难以实行,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这些主张对我们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孟子的礼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是一位精通礼的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辨礼义,为僵化的等级性礼学注入了新的内容。在他的两种"敬"的学说中,敬不是单向性的义务,而是上下之间共同遵守的准则,他强调礼的本质高于形式,高扬了人的道德自觉意识与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1.
"性善论"是孟子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孟子所谓的人性的善主要指人性的"四心",即四个"善端"。孟子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性善论"作了规定和论证,并指出了后天道德修养对保持人之善性的必要性;"性善论"思想中对人的社会属性、道德自觉性的重视等思想,为后世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孟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思想。文章从理论基础、教育的目的与作用、教学方法论三个方面对孟子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13.
孟子文学批评思想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孟子的文学批评思想博大精深,在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孟子的文学批评思想主要集中在文学接受、批评和鉴赏等方面.文学接受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意逆志"上,文学批评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知人论世"上,文学鉴赏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知言养气"上,文学审美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同乐""同美"上.孟子文学批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推动我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建立我国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孟子的“仁义论”是综合原始儒家的“仁”论与前期墨家“义”论而形成,但是孟子将“仁义”概念结合于他的“心性”概念,从而创造出新的涵义。由此,孟子政治哲学确立了超阶级的普遍性与道德对于世俗权利的优越性。我们将具备此含义的孟子之政治思想称为仁义的政治思想。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仁义政治思想的基本内涵;构成仁义政治思想的思维方式;以及其思维方式所蕴涵的意义与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论述孟子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正人必先正己思想,说明这一重要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深广的社会影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批判地吸收和继承了这一重要的传统思想,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了这一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党风建设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孝观念是孟子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在孟子那里,孝道有着非常独特的地位。孝道是政治生活的起始与开端,是整个政治社会得以持续延存的前提条件,但同时孝道又具有独立的内在逻辑,当孝道与政治原则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即使这种原则是孟子意义上的仁政原则,孝道都会自主地选择道路,或遵从之,或违背之,看起来其选择完全不受政治原则的制约与拘束。因此,在孟子的政治思想中,孝道似乎与政治原则有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但其实不然,孝道又内在地构成了仁政原则的机理性因素。孟子对孝道与政治原则的这种矛盾态度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家与国之间、私与公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低碳革命的兴起,我国逐渐步入了"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全新时代。但是,当前以攀比、浪费、污染和迷信等为表现形式的不良丧葬消费在许多地方大量存在,其根源在于人们对传统孝文化的曲解、环保意识淡薄、封建迷信的长期影响等。不良丧葬消费与低碳时代的要求形成了明显的冲突,是一种与时代相悖的陋习,应当引起社会重视并使其尽快消除。为此,应在全社会树立文明节约的消费理念,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对殡葬市场的管理,引导人们走"厚养薄葬"、文明节俭、低碳环保的丧葬消费之路。  相似文献   

18.
孟子所创立的孟学,既导源于他所生活的时代和地域,也是对前代及当时儒家学说和其他学说的继承与发展,还渊源于他的家世、家教、身世.正是这诸多方面的有机汇合,才使孟子的思想得以从中发端.其中,孟子的家世、家教、身世以及由此形成的个巨特质,对孟子学说特质的影响,是极为重要但是历来学者又几乎没有论及的;因此,有必要系统梳理孟子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思想上,孟子的理论特色突出体现在追求"善"、"和"以及重视反省内求、重视创新上.从这些特点中我们可以知道,孟子的学习思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思想体系,一方面存在着超时代的积极因素,对我国后世民众的道德品质的铸造和民族精神的弘扬起着深远的影响,对现代学习理论体系的研究也起着极大的渊源作用;另一方面又因其过于强调道德修养而存在着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冲突的一面.因此,我们要注重取和舍,吸取其思想中蕴含的精华.  相似文献   

20.
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儒家一贯重视商业的思想,对商品交换活动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一些新颖独到的见解;他主张实行惠商政策,积极促进商业的发展。孟子的商业经济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仍不乏其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