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从农地流转的一般理论出发,提出农地流转的正外部性主要表现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等方面。为了提升农地流转正外部性,必须坚持经济法的平衡协调理念、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实现经济效率、经济公平和社会和谐的目标。在实践层面,分析了美国、日本和法国等在农地流转正外部性激励方面的有益经验,提出应从产权划分法律制度、财政税收法律制度、金融信贷法律制度及中介主体法律制度等方面着手,实现对我国农地流转正外部性的法律激励。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文明对环境破坏的日益加剧,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和谐发展的障碍和瓶颈,但这也成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时代契机和历史机遇.在外部性理论的探究视角下,通过对环境问题的负外部性解读和环境保护的正外部性探讨,分析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而在制度供给上,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主体制度、文化制度、资金制度、纠纷解决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中国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法律制度架构,以保障中国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持续、和谐运行.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通过区域社会信任、社会文化和社会制度体系为区域内各主体的经济活动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区域市场环境、区域创新环境和区域制度环境,为激励企业创新活动、促进区域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培育宏观区域社会资本,以促进区域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通过区域社会信任、社会文化和社会制度体系为区域内各主体的经济活动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区域市场环境、区域创新环境和区域制度环境,为激励企业创新活动、促进区域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培育宏观区域社会资本,以促进区域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生态创新是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驱动力。已有文献对生态创新内涵的界定并不统一,但对生态创新对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却是一致认可的。生态创新具有双重外部性:环境保护的正外部性和知识溢出的正外部性。这使得经济主体缺乏主动生态创新的动力,所以政府监管的推拉效应和制度政策的激励效应对生态创新十分重要,财政政策更是激发生态创新的重要手段。既往研究在研究尺度上更加偏重企业生态创新,相对缺乏对区域生态创新的全面研究;在研究对象上更加偏重单项财政政策,相对缺乏对政策间替代性或互补性关系的深入探讨;在研究方法上则更加偏重定性分析,相对缺乏对定量手段的优化应用。未来研究可将重点放在区域生态创新领域,注重财政政策的组合以及生态创新在区域间的协同,构建促进生态创新的财政政策体系,既在学术研究中寻求突破,又在绿色发展实践中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与制度无法分割,制度能够通过外部性内部化使技术创新主体的个人收益接近其社会收益,进而激发创新者创新动力。被誉为“台湾硅谷”的新竹科技工业园,自设立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关键就在于形成了一套促进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体系。主要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对新竹园区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进行分析,揭示了科学工业园区发展的制度结构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借鉴经济学中的"消费外部性"理论,试图把舒适物系统、集体消费品与资本联系起来。为此,文章剖析了经济学何以未能把集体消费品当作是资本的原因。原因之一在于从私人产权观出发,消费所导致的正外部性流失到所有人之外了。为了解决消费的正外部性的"流失"问题,有必要用社会产权观替换私人产权观。从社会产权观的角度看,一个地方在集体消费上的投入,带来了经济增值和社会增益。这种集体消费(舒适物系统)上的财政支出,就不仅仅是一种福利支出,而且同时是一种投资活动。这些集体消费品(舒适物系统)也因此是一种资本。但它不是传统的生产型资本,而是一种消费型资本。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一切社会产业之本。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契机下,以外部性理论为探究视角,通过对农业生态问题的负外部性解读和农业生态保护的正外部性探讨,明确农业生态保护的必要性,进而提出我国农业生态保护法律制度架构的基本原则以及国家责任制度、规划和影响评价制度、综合利用制度、专家监督制度、利益分享制度和纠纷解决制度等具体法律制度,对加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和谐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外部性激励优化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经济假设和成本-收益分析法,首先对正外部性激励的成本-收益进行定性的经济分析,然后求解正外部性激励的经济原理、手段及优化的途径,以求提高正外部性产品的供给水平与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10.
制度的核心功能是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即经济人)提供激励与约束,这一核心功能是通过制度降低交易费用、外部性内部化等次级功能实现的,而制度降低交易费用、外部性内部化等功能之所以能对经济人提供激励与约束则在于它能对经济人进行经济活动的收益和成本产生影响。因此,一种有效的制度必须据此进行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1.
信任关系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往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均指出"信任"关系具有外部效应,但对这种效应是怎样取得的并无共识.我们尝试建立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说明"信任"关系如何产生正的外部性,亦即产生超出个体理性计算之外的利益.我们的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一个多人互动的环境中,能否达到彼此信任,虽然会受到欺骗者所遭到的惩罚与欺骗利益多少的影响,但主要受到所处环境中具有信任者人数比例的影响.因此,可以说"信任"关系具有正的外部性,信任者人数越多,信任者所享受到的利益越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 2018年中国家庭跟踪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不同形式社会资本对农村大病患者内源防贫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及其具体形式对农村大病患者内源防贫能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声望、社会参与;社会资本可通过改善农村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提升其内源防贫能力,但该中介效应相对较弱。在农村大病患者内源防贫能力建设过程中,可通过优化社会互动环境、提高社会活动质量等手段培育社会资本,以直接或间接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农村水利设施供给困境,提高农户自主参与水利合作的积极性,从新的视角探究解决办法十分必要。从社会资本视角,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社会资本综合指数,引入Logistic模型全面分析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水利合作的影响。指出社会资本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可以划分为社会声望、社会规范、社会参与、网络规模、网络密度、社会信任六个维度,每个维度对农户参与水利合作有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 社会资本综合指数对农户参与农田水利合作有积极影响; 此外,农户合作意愿还受到文化程度、耕地面积、种植业收入比重的影响。研究旨在为发挥农户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解决农村水利建设合作问题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信任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具有深远影响。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社会信任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任水平越高的地区,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越好;这种促进作用在法律环境相对不完善的地区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信任还有效提高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质量,并显著改善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效率。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任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对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产生了积极影响,并能弥补诸如法律环境等的不足来提升社会责任绩效。因此,监管部门在不断完善法律环境的同时,也应关注地区社会信任等非正式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促进作用,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绩效。  相似文献   

15.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居民的幸福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利用农村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社会资本与居民幸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我国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个体层面上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组织信任都与幸福感正相关,关系和谐同样具有促进农民幸福的作用;社区层面的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主观福祉具有较强的外部性;社会关系网络主要对农村低收入群体幸福感有利。由此说明社会资本能够促进农村居民幸福,并且对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群体作用更强,这对促进民生幸福和建设农村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存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政府进行教育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决策依据.文章从工业企业生产率视角识别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人口普查分县资料和地级市统计数据,考虑城市人力资本变量的内生性后,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研究城市人力资本对工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本后,城市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比越高,工业企业的产出越高,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显著,且人力资本正外部性主要存在于人口规模300万以上的大城市.从工业内部看,行业内人力资本正外部性随城市规模扩大逐渐增强,而行业外人力资本正外部性随城市规模扩大逐渐减弱.从企业异质性看,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大企业从城市人力资本提高中获得的正向溢出效应更大.此外,城市外商直接投资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越高,地理区位距离港口越远,越不利于工业企业产出的提高.文章的研究结论表明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促进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发挥大城市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对新时期经济可持续增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丰厚的社会资本能够促进人们的健康程度。然而,国内探索社会资本对健康状况影响机制的研究还是比较少。基于此,运用2006年在福建省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检验了社会资本对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程度及其影响机制。通过分析发现,虽然由特殊化信任和普遍化信任两个要素构成的功能部分社会资本对健康显示出积极的作用,但由社团参与数量、亲密网络规模及社会交往频度三个要素构成的结构部分社会资本对健康却显示出负面的作用。分析还发现,结构部分社会资本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可能是通过加剧人们的喝酒频度来实现的。该研究结果进一步厘清了社会资本在中国社会中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机制,同时也说明社会资本的作用并不总是正面的。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信任是安全认证食品市场发展的基础与关键所在。文章以青岛市262个样本为例,分析了消费者对政府监管效果、生产商行为特征与声誉、认证方行为特与声誉等问题的态度与评价,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这些因素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者对政府、生产商与认证机构等主体行为的满意度评价总体较低;政府监管评价对消费者信任影响较为显著;生产商行为特征与声誉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反而高于认证机构。规范认证行业发展,加强监管力度,构建有效认证体系,增强消费者信任成为当前政策亟需解决的关键难题。  相似文献   

19.
从村域认同、村域信任、村域网络3个维度测度村域社会资本,利用陕西、河南、河北3省135个村微观调查数据,使用负二项分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村域社会资本及其3个维度对村干部村民代理投入以及国家代理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域社会资本及村域认同、村域信任、村域网络通过内在动机驱动机制、村民合作机制、信息分享机制对村民代理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每增加1个单位,村民代理投入分别增加35%、21.3%、19.5%和17.9%;村域社会资本及村域认同、村域信任、村域网络通过政府示范机制、政府信任机制、政府支持机制对国家代理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每增加1个单位,国家代理投入分别增加21.6%、11.1%、9.6%和10.2%。以上结论表明村域社会资本能有效激励村干部,缓解村干部双重角色边缘化,实现行政与自治力量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高校接受社会捐赠是高等教育发展史中一个重要现象,把社会资本引入到高校社会捐赠中,重视和利用积极的高校社会资本将促进高校社会捐赠的巩固和发展。以"社会资本"这一概念为切入点,分析社会资本与高校社会捐赠的关系,得出其在促进高校社会捐赠中的积极效用,同时也指出基于社会资本的当前高校社会捐赠面临的主要困境:社会信任危机的出现、缺乏科学的规范、传统慈善理念的禁锢以及对高校社会捐赠的关系网络重视不够,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从提高高校信任度、规范高校捐赠机制和促进高校捐赠网络建设等三方面入手推进高校社会捐赠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