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和吸取前人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公平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公平理论和公平保障思想,揭示了社会公平的基本特征和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条件,指明了广大劳动群众是推动社会公平保障的主体和真正力量。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公平观和公平保障思想包括丰富的内容,主要是社会公平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社会公平保障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类型、实现社会公平保障有赖于社会制度的变革、真正的社会公平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2.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共同矛盾。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语境和现实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观念应被“适度公平,保证效率,注重生态”的观念所代替。新的公平效率观应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环境公平四个方面来解决实际的收入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收入分配公平的理论依据主要体现在:一是我国基本国情是收入分配公平理论的现实基础;二是传统的公平观念是收入分配公平理论的历史基础;三是公平与效率辩证统一是分配公平理论的重要依据;四是共同富裕是分配公平理论的价值目标;五是科学发展观是分配公平理论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4.
屈胜喜 《理论界》2014,(2):12-15
批判是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思想的重要方法、精神动力和理论特色。以批判为线索能够清晰地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思想的发展脉络: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思想萌发于对不公平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产阶级公平观的过程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公平的根源,使其公平思想走向成熟;在批判形形色色小资产阶级公平观念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公平思想。  相似文献   

5.
公平观是关于社会公平的基本观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社会公平不仅仅是一种理性原则和道义要求,更主要的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和满足问题。多少年来,为实现社会公平,人类孜孜以求、不懈奋斗,因而关于社会公平的思想薪火也生生不熄、源远流长。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公平观,系统回答了“什么是公平,怎样实现公平”的问题,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理论创新。这“四个公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形成了关于公平思想的系统完整科学体系。以“四个公平”为核心的新的科学公平观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公平的突出特征,明确了公平实现的条件、途径和结果,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因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这一新的科学公平观。  相似文献   

6.
文章依据中国四大城市实证社会调查资料分析了近十年来人们在不断富裕的同时,社会不公平感也在同步增加的矛盾的社会事实,指出所谓的以收入分配不公平,即贫富差别为中心的社会不公平中不仅有"结果"的不公平,还有"机会"与"过程"的不公平。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人类社会的公平观是个历史范畴,从平均主义中的公平,到效率中的公平,再到正义中的公平,是社会公平观的否定之否定。只有实现正义中的公平,才能和衷共济,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并达成共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之一。现实收入差距是在对原有平均主义公平观否定的情况下形成的,其目的是为了寻求更高层次的社会公平。收入差距产生环境的复杂性造成了新的社会不公平,由此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以实现更高层次的以共同富裕为核心的新的社会公平要求。适当合法的收入差距与不合理不合法的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的实现有不同关系。和谐社会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间矛盾的解决归根到底取决于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的效率与公平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以其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为基础,对资本主义社会效率与公平矛盾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效率与公平思想。这一思想的指向,是要建立一个生产力高度发达(效率)、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未来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的效率与公平思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动力观是在分析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活世界的现实场景和人类社会的存在背景构成这种文化动力观的叙事空间,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其哲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动力观的思想指向是人的解放和社会的未来发展。随着理论的延伸和扩充,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动力观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思想谱系,它在前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得到较为全面的检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那里有很多语言转换,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被赋予创新性内容。  相似文献   

10.
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在收入分配不公已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的情况下,更令经济学家感到困惑。寻找公平和效率的结合点,对揭示这对矛盾,制定正确的收入分配政策,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有重要意义。一、对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情况的基本分析1978年改革以来,我国城镇个人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并达成共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之一.现实收入差距是在对原有平均主义公平观否定的情况下形成的,其目的是为了寻求更高层次的社会公平.收入差距产生环境的复杂性造成了新的社会不公平,由此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以实现更高层次的以共同富裕为核心的新的社会公平要求.适当合法的收入差距与不合理不合法的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的实现有不同关系.和谐社会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间矛盾的解决归根到底取决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动力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的基本看法和观点。马克思恩格斯理解和分析文化动力的基本前提是坚持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他们认为,人是文化动力的作用主体,人类社会是文化动力的作用客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动力的作用中介。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动力观中,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先进的意识形态是社会进步的思想动因,科学的价值体系和精神信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无产阶级文化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文化动力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经济、政治及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协同作用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公平,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当今我国已完成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然而在这转轨过程中,涌现了各种社会矛盾,譬如贫富差距拉大、民众的社会不满感加强等,使得社会公平问题提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在分析四种不同公平观以及当今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以史为鉴平衡财富分配、政策上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建立群体间对话机制以及树立科学政绩观是实现社会公平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社会出现的贫富阶层间的利益矛盾与冲突、社会不公平现象,主要是由收入分配的不合理造成的.实现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追求的目标,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化解、缓和贫富阶层间的利益矛盾与冲突,除了政治、经济、法律等外部手段以外,妥协既是一种实现利益公平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一种协调与缓和人与人之间、阶层与阶层之间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有效机制,并且妥协具有内部性、自愿性、低成本性和彻底性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分配公平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迈进新的世纪,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当前改革触及到深层次矛盾、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特别是正确处理与人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收入分配关系,成为稳定社会秩序的关键环节。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公平分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又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可靠保证。因此,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关重要。一、公平与效率的矛盾这里所说的公平是指在收入分配上既不搞平均主义,又不过份悬珠,包括机会均等和收入均等两个方面的内容。所谓机会均等,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市场竞争中都享有同等参与机会、获胜机会和被选择机会所形成的一种平等。所谓收入均等,是指收入分配应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差距保持在社会可以承受的范…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把握,为人们所关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邓小平理论积极倡导的重要原则。党的十五大对此进行了重申和强调。认真学习、透彻理解邓小平效率公平观,对解决当前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与矛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社会主义在模式选择上,把现实社会主义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理性构想上,以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或预测套用于国情各异的现实社会主义,把现实社会主义设计为一个无利益矛盾和无利益差别、高度集中、高度计划化、行政化的产品经济社会。基于此,在利益分配关系上,把公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郁建兴马克思主义既是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体系,也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真正社会历史价值的价值学说。公平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经典作家们作了大量论述,...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平的实质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收入差距的过分拉大,已经成了当前收入分配问题上的主要矛盾,要求收入差距合理、合法、适度,已成了现时占主导地位的公平观。因而放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强调"更加注重公平",就成了顺时而变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是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在当代中国实践和发展的历史产物。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初步建设,基本解决了困扰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公平的贫困"这一重大的历史性课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通过改革开放和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基本解决了当代中国社会的"贫困的公平"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观;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观,是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