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陈新 《学术研究》2006,(10):87-92
在20世纪西方史学诸种思潮中,年鉴学派史学与历史人类学是其中令人瞩目的两种。20世纪20-30年代兴起的年鉴学派以学科综合为旗帜,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历史客体建构论、问题史学,以及时限的辩证法与总体史思想。历史人类学则是20世纪后半期的产物。它继承了年鉴学派进行学科综合的理想,试图以“历史人类学”之名整合历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历史人类学以集体/整体作为自身研究的终极对象,广泛采用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手段和分析策略,为当代史学再次树立了学科综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与年鉴史学有着较深的渊源关系,二者都受到涂尔干学派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年鉴史学通过借鉴结构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及研究视角,促进了整体史观的发展与完善.同时加快了年鉴史学的跨学科研究,拓宽了年鉴史学的研究领域,丰富了年鉴史学研究方法.在发展与完善年鉴派新史学范型的同时,结构人类学并未改变年鉴史学的学科特性.  相似文献   

3.
新古典经济学和经济史学分别源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演绎学派和历史学派。二者的分歧早已出现,长期以来其差异性观点和多元化方法的竞争,共同促进了政治经济学的发展。20世纪初,双方的激烈竞争导致学科分裂,也影响了二者的发展。成为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因过度演绎和脱离现实而备受批评,经济史学也逐渐淡化了历史学派面向现实的研究传统。厘清上述发展历程,有助于深入理解经济史学的意义和新古典经济学所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而推动经济史学回归历史经济学的传统,促进经济学和经济史学的良好互动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学派有三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第一 ,中国近百年史学的发展就是在社会巨变的时代背景下 ,史学阵营中学派互动过程中推动的 ;进化史学派、实证史学派、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等主要学派各自为史学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第二 ,当代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 2 0多年的发展 ,学术界出现了繁荣景象 ,具备了产生历史学派的社会文化条件。第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前提是允许存在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 ,允许存在不同的学派。事实上以研究领域划分的或以所用研究方法趋同等方式自然结成的学派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5.
英国新社会史学派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史学界在六十年代以后,无论在历史观或历史哲学、方法论,还是在研究实践的技术手段上,都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史学研究的变化蕴涵了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变革,其中英国的新社会史学派和法国的“年鉴学派”,在采用新方法把历史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方面,是两个影响较大的学派。特别是英国新社会史学派的代表霍布斯·鲍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并且吸收了人类学、计量史学的一些新方法,开创了西方史学界新的一页,同时也是开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6.
顾杭 《中国学术》2000,(1):263-265
二十世纪国际史学界影响最大的史学流派无疑是法国年鉴学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年鉴学派的史学思想、史学方法已渗透到史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为各国史学家所广泛采纳和应用,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英国剑桥大学彼得.伯克教授的《法国史学革命:1929—1989年的年鉴学派》一书,  相似文献   

7.
美国现代史学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进步主义史学、新保守主义史学、新左派史学和多元文化主义史学等四大流派。美国现代史学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实用主义、多元化和国际化这三种鲜明的特点。美国现代史学每一学派的兴盛与衰落都是和美国社会思潮的演变分不开的,每一学派既是美国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美国历史发展在史学领域的反映。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美国史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开创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发明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但也产生了诸如史学研究“破碎化”、缺乏统一的课题等问题。进入新世纪后,美国史学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开始重新提倡史学的综合性和叙事性。  相似文献   

8.
"清华历史学派"是清华大学历史学科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相似研究理念与研究方法的学者群体,其主要特征是:"历史与社会科学并重,西方史与中国史并重,考据与综合并重"。在"清华历史学派"建构与发展的关键阶段中,蒋廷黻在立言著述和治系行政两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清华历史学派"和蒋廷黻之间的良性互动,缘起于诸多深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接续传承"清华历史学派"的学术精神,对于当前中国史学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耿红卫 《兰州学刊》2006,(12):199-200,183
新时期,教育史学研究者不仅要有传统所要求的史学方面的知识,更需要有时代精神所赋予的德、才、学、识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惟有此,才能更好地推动新兴教育史学的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二朱"同时执掌中大文史学研究所和史学系,共同制定史学系课程,协力创办史学专业刊物,以现代史学研究为学术实践,积极倡导文化史研究,以"文化学派"自居,并将人才培养视为纽带,逐步形成了从治学志趣、学术实践和教学方针三位一体的所(系)建设框架,对中大史学学科的建设和史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丰富了民国史坛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华南学派是目前在国内颇具影响的学术流派,其治学方法与实践很值得关注和探讨。华南学派史学理论的形成,植根于中山大学文科设立以来"眼光向下"与跨学科治学的学术传统,师承傅衣凌、梁方仲在中国社会经济史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积极吸收西方年鉴学派的史学理论,并在与海外学者长期的合作与交流中形成了共通的治学理念。华南学派史学理论的形成,与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及其学术思潮的变迁密切相关,反映出中国史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某些共有特征。探寻该学派史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对于当代中国史学理论建设应具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PimDenBoer  顾杭 《中国学术》2000,(3):319-321
众所周知,法国年鉴学派的兴起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是二十世纪西方史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年鉴学派史学家们宣称自己是一种新史学的代表,反对原有的以政治事件的叙述为核心的传统史学,认为传统史学毫无可取之处。对此,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欧洲文化史教授皮姆·登·布尔表示异议,指出传统史学并非一无是处,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来,西方史学流派的传入对中国史学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而中国学者对西方史学的吸收也有一定的选择性.于是,法国年鉴学派、英国马克思主义学派、比较史学、心理史学等成为最受中国学者关注的几个西方史学流派.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经岁月沧桑的磨砺,天津史学界学人却对史学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令人称羡的贡献,史学新人层出不穷。天津历史学的研究和发展在我国史学领域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也进一步说明史学在现代化建设中是不可缺少的学科。  相似文献   

15.
李晓航 《北方论丛》2012,(2):105-109
朱舜水的史学思想包括大义名分的史观思想、尊史求真的史德思想、考据存疑的史识思想和以古为镜的史用思想四个部分。其中大义名分和尊史求真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融入进《大日本史》的编撰理念中。此外,朱舜水还为《大日本史》的编撰培养了一支技术精干的专业队伍。朱舜水的史学思想还对朱子学派和水户学派的史学发展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了日本江户前期的史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综观现代西方史学之发展,不仅表现为史学家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拓宽了视野,而且表现为其研究领域不断向纵深处挖掘。自奥地利著名神经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Freud)创立精神分析理论和方法以来,西方悄然兴起了一门历史学研究的新学科─—心理史学。经过弗氏后继者们如法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勒邦及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心理史学家埃里克森的不断丰富、完善及修正,心理史学的研究引起了令人瞩目的关注。所谓心理史学,套用新弗洛伊德学派的中坚人物、美国当代心理史学巨擘埃里克森的话就是:“从根本上说,心理史学就是…  相似文献   

17.
杨璇 《学术研究》2022,(2):131-141
19、20世纪之交,在一场名为"兰普雷希特之争"的史学辩论中,新兰克学派对历史中的个体和普遍这一史学基本问题做了集中论述。以梅尼克、马克斯·伦茨和奥托·欣策为代表的新兰克学派历史学家继承了兰克的政治史研究,强调个体在历史中的作用。以新兰克学派对个体和普遍的认识为主题,分析、论述其主要观点,凸显出新兰克学派对兰克史学思想的接受与继承,既可以拨开19世纪德国史学中不同史学思想间的迷雾,又可以呈现这一时期德国历史学研究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费尔南·布罗代尔被冠以"史学大师"、"史家第一人"等美誉,他的史学思想与方法影响巨大,他的总体史观与长时段观念不仅成为年鉴学派的支柱性理论,还超越了学科本身,除此之外,"经济世界"理论在空间维度上革新了、扩大了总体史研究的范围。本文通过分析他的三篇代表著作,来达到解读他的史学思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以来的历史学发展中,法国年鉴学派无疑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如果说19世纪的历史学以德国兰克学派的实证史学为代表的话,那么20世纪的历史学叙事模式则主要是以法国的年鉴学派为典型。  相似文献   

20.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经历了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与中国学派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变异学研究的学科方法。国内学者多从纵向的角度考察这些学派与学科方法的更迭变化,忽视了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凸显的是比较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性,这是对学科发展过程的深一层把握。从横向看,中西方比较文学在建构学科理论时存在着两个误区:过分注重学派建构与文学真理的诉求;学派固守疆域,文学真理压制了文学他化的灵性。中国学派提出了变异学研究,虽然也有学派疆域与真理残留的尾巴,但它突破了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的局限,是国内比较文学有代表性的学科理论之一,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