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传统哲学本质上是价值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价值论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中国传统哲学本质上是价值哲学.儒、墨、道、法虽然旨趣有异,但却殊途同归,百虑一致,都把致思的最终趋向确定在世界对人的意义上,归结到价值理想的追求上.传统哲学的本体论并非以宇宙的本质为认识的根本目标,而是借"天道"以明"人道";传统哲学的认识论并非以认识的来源和规律为探讨的最终归宿,而是借"知行"以说"道德";传统哲学的辩证法并非以世界的运动过程和规律为研究的至上兴趣,而是借"阴阳"以言"治平",传统哲学的历史观也并非以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为思考的终极意义,而是借"理势"以论"至治".自然与人伦合一,知识与道德融合,宇宙法则与治世规范统一,"必然"原理与"应然"判断贯通,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势治"理论是法家思想研究中一个比较不受关注的领域。法家看到"徒法不足以自行"的另一面,却否定儒家"有治人无治法"的思路,而是强调要构筑法治的制度环境——"治势",使"抱法"与"处势"相辅成。具体是在正视人性"自为"的基础上,通过因性利导与因势利导,以"必然之理"营造"必为之势";用"必信之法"达成"必治之政",并对"势治"条件进行分析论证,指出这种"人设之势"好比"良马固车",即使中手驾驭也能追速致远。显然,这套"势治"理论对当前中国推进"法治"建设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人创造了诸如导引术、武术等丰富的独具东方文化神韵的体育运动形式。而这些运动形式的创造和发展则是以一定的治身哲学为根基的。首先,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方面,中国古人提出了"与天地相求"的治身原则;而在动静关系上则主张"主静适动";在身体健康指标方面,则倡导"气和体柔"。前两者好似传统治身之法前进的双翼,而"气和体柔"则好似头项,引领着传统治身之法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践)的雏形与先导,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重大问题的创造性思考与解答.它既是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种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世界观学说,又是一种关于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分析解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方法论学说.文章主要从方法论维度,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阶级分析'的方法、'历史地看问题'的方法"等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方法论分析.这种对"新民主主义论"的专门性研究,对于学习运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方法论、理解把握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真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世谱和故史是楚国文化传承的两项重要内容.《国语·楚语上》记申叔时为楚太子所开列的九门课目中便有《世》、《故志》、《训典》三门分别属于世谱和故史的范围.这三门课目虽然也是中原的王公世子和国子们传习的对象,但没有任何一个方国象楚图这样明确地将之列入施教受业的范围之内.《管子·山权数》说:'诗'者所以记物也;'时'者所以记岁也;'春秋'者所以记成败也;'行'者道民之利害也;'易'者所以守凶吉成败也;'卜'者卜吉凶利害也."《史记·滑稽列传》引孔子说:"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从这两说可见,每一个方国都有各自的文化传承的侧重点.楚人重世谱、故史的传习,既是楚国文化传承的一大  相似文献   

6.
郑晓江 《中州学刊》2007,22(1):168-174
阮籍的人生观主要表现为"逍遥浮世";其人生践履则是"遗落世事";阮籍的生死观主要是"生究其寿,死循其宜";而其生死态度则显现为"保身全生"的热切渴望.阮籍的生死智慧以老庄思想为基础,代表着中国人从"人的觉醒"进至"个我生命的觉醒",再到"感性生活的觉醒",在中国民族精神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以往儒学由"内圣"到"外王"的思考做一逆转性思考,而指出从"外王"到"内圣"的一个崭新可能.作者多年来以"血缘性纵贯轴"为核心来诠释中国传统社会,并提出批评.作者指出,原先"从‘内圣'到‘外王'"如何落入以"心性修养"为中心,而遗弃了"社会公义";相反地,从"外王"到"内圣",则不再是"大公无私",而是"公私分明",对于"心性修养"与"社会公义"始有一恰当的衡定.笔者认为这是后新儒学的崭新思考.  相似文献   

8.
<未列举基本权利的认定方法>一文将未列举权利的认定方法归纳为"求诸传统的认定方法"、"'人的尊严'概念指引下的认定方法"和"以捍卫民主为取向的认定方法"三种,这一归纳是不全面的,而且存在着混淆认定方法与判断标准的嫌疑.美国学者提出的原旨主义方法、文本主义方法、建构性的方法、推定的方法以及其他学者提出的未列举权利的认定标准和评价标准,可以视为对该文的补正.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有人发表署名文章称:四方面军一部(后称西路军)西渡黄河,"中央决无此命令";"明明是张国焘蓄谋过河,硬要说是‘中央军委指示'、‘中央军委命令'.中央何曾有过这个‘指示',哪里有这个‘命令',能拿出来吗?"本文将以九军过河与三十一军东返为视角,阐述西路军遵循中革军委命令西渡黄河.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社会的腐败与反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腐败形势仍很严峻.法制化水平不高,监督不力,打击不力等阻碍着反腐败的正常进行.为此,在"反腐倡廉"方面,需思想再解放一点,步子再大一点;要强化对权力的监督;狠抓制度建设,从而治理"官德"、"官风";加快社会的民主进程;依法治权;尽快制订新闻法.  相似文献   

11.
反全球化运动的地域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全球化运动在全球如火如荼地展开 ,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在全球化中所处的地位和利益不同 ,它们对全球化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同是反对全球化 ,但所站的立场 ,反对的程度、形式、原因也不一样。本文拟从不同的地域出发分析其反全球化运动呈现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2.
反城市文化的现代化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追求 ,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一个难解的悖论 :物质建设上要迅速地实现现代化 ,使国家繁荣强盛 ,而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领域 ,却反对作为现代化表征的城市文化 ,它不仅把城市与资产阶级想象为一种天然关系 ,而且致力于农村文化对城市的移植 ,努力培育城市市民乡村的文化趣味。这一矛盾、悖反的现象 ,不仅限制了城市文化的发展 ,而且也无意中造就了国民虚假的乡村崇拜的思想趋向和文化趣味  相似文献   

13.
张茂林 《阴山学刊》2002,15(6):92-93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产权不明晰,主体缺位;物质利益和权利关系的"双轮"驱动;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法规体系与社会监督机构不完善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要从这几方面入手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会计法规和会计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4.
国外对华反倾销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国外对我国产品反倾销起诉愈演愈烈 ,正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巨大障碍 ,严重影响着我国产品的出口。深入分析我国产品遭遇反倾销的原因 ,并研究我国跨越反倾销的对策 ,对我国外贸和企业的发展将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05年10月,英国统治者实行了分割孟加拉的政策。那么,英国统治者分割孟加拉的目的是什么?是如何分割孟加拉的?印度人民又是如何反对分割的?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论述,我们能更清楚地认识英国统治者的阴险、狡猾,能更全面地了解印度人民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论述了当代宗教哲学家唐·库比特的反实在论宗教哲学。库比特认为当今已经到了第二轴心时期,我们需要以反实在论的方式理解世界和我们自己,我们需要新的世界观:世界是偶然的,我们需要接受普遍的偶然性;我们最合适的选择是空的激进的人文主义;关注存-在(Be-ing)是我们的宗教态度;最好的生活是太阳式的生活;而社会关怀的依据是人道主义的社会伦理学。  相似文献   

17.
现象学方法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在这种方法结出理论果实的地方(解释学),却可以看出这种哲学方法的最后归宿是反对方法.本文通过对唯物辩证法与现象学方法的比较性研究表明,唯物辩证法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与现象学的从"意向意义"到"充实意义",唯物辩证法的中介与现象学的"居间",就方法论而言,虽形似,但其实却是有着本质差别与对立的.现象学方法的无立场、无前提、中止判断等都只能导致一个结局最后以反对方法收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运思可以清楚地表明现象学方法作为一种"方法论"与唯物辩证法之间的本质对立.  相似文献   

18.
杨亚男 《兰州学刊》2005,4(5):183-185
反垄断法作为经济法的核心内容,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限制垄断行为、规范竞争秩序、保护自由竞争的重要工具.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中国,一部系统完备的反垄断法已是呼之欲出.本文拟从分析反垄断法的目的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透视中国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明确中国反垄断法所起作用的范围,并对行政垄断,自然垄断应否纳入我国反垄断法规制对象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国际反垄断法是随着国际经济的自由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而出现的,它的重要性日显重要。国际反垄断法的调整对象已不象国内反垄断法那样具有单一性,即只调整私人经济垄断,它还涉及到国家垄断,如国有企业、国家赋予垄断或专营的企业、国家援助等。这部分企业与私人企业一样要参加到国际经济和国际竞争之中,若国际反垄断法只局限在私人垄断,则它规范竞争和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国际市场自由化的进一步深入也是很成问题的。一、国际反垄断法的不确定性正是由于国际反垄断法调整对象的双重性,国际反垄断法可以分成两种不同的规则,而…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战败投降是亚洲太平洋遭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人民乃至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共同抗击、奋战的结果.除了正面战场、解放区战场等一些具体问题,总体上如何评价中国抗战,在国内史学界似已不成问题.但是国际"二战"史学界特别是欧美和前苏联的一些有影响的"二战"史著作,看法却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