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3 毫秒
1.
“集体福利”是我国计划经济年代为弥补低工资不足以维持职工及其家属基本生活而采取的一项政策。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虽“集体福利”的许多内容也产生了分化,但仍以变异后的形式沿旧轨道运行,引发了新旧两种体制并存的种种冲突,削减了分配手段的激励功能,降低了效率,影响了公平,造成不正当竞争,甚至成为某些违法犯罪的保护伞。  相似文献   

2.
龙英 《中文信息》2013,(7):64-65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学院) 正式挂牌成立后,现已进入运作阶段。如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好学院“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根本问题,学院、学院党委制定了“两种体制、两种机制”的发展框架,为学院今后进入良好的发展轨道,提出了明确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3.
论资本经济的内涵及其运行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以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已经充分表明:从经济运行体制的范畴来考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运行体制不仅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而且是资本经济。“资本经济”是本文提出的一个新的经济概念。“资本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是两个不同经济范畴的概念,前者属于“经济运行体制’的范畴,后者属于“社会经济制度”的范畴。“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它主要是由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8到10世纪唐代朝廷财政体制的演变。以长时段的社会政治格局为背景,文章分析了财政权力从“公领域”向“私领域”转移和从皇权异化为宫廷势力权力两个内在的发展脉络,说明了这两种趋势如何将体制置于越来越危险的边缘,最终导致体制的崩溃。  相似文献   

5.
现在,在部分同志中存在一种观点,认为苏联模式和斯大林体制的“内涵”、“内容”,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这是把苏联模式、斯大林体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国外有识之士所说的“中国模式”相混淆,把两种不同社会主义模式框架下概念字面相同、而却有着完全不同内涵的东西混淆了。对此,我们是应当分辨清楚、不能含糊视之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水环境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学术界针对“什么因素影响了中国水环境治理的效果”这一问题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路径。“体制失效论”认为结构性的治理体制是影响治理效果的核心因素,“机制有效论”则认为微观的、程序性的机制因素更有解释力。通过对广州市2014年以来水污染治理实践中两个版本“河长制”实施过程的追踪观察,本文发现体制与机制之间的关系是影响水环境治理的关键性因素,“河长制”20版本正是实现了治理体制与治理机制的有效融合,建立了“双向激活”的互动机制从而提升了水环境治理的效果。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核心在于正确处理好体制与机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时期。由于这两种经济体制有质的区别,也由于新旧两种体制更替变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多磨擦,发生大量碰撞,这必然给我国过渡时期的经济生活提出许多新的问题。而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和定位,尤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一、新旧两种体制的基本特征我国传统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型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模式下,政府主宰经济的全过程,具有国有资产所有者,国有企业经营者,宏观经济管理者,市场创造者和社会公益事业管理者等多重身份,是“全能”政府。l、在决…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目前中国文学生产体制中的“概念驱逐感受”和文学感受的“碎片化”两种倾向及其产生的原因。作者认为,概念驱逐感受与文学感受的“碎片化”共同导致了传媒产业化背景下审美精神的缺失和心灵的危机,从而构成中国当代文化建设所面临的一大困境。据此,作者提出了“去碎片化”以建构新世纪文学感受的任务,其中包括回归文学感受的精神性和价值关切,恢复对现实人生的关切和整体把握能力这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英、美、法违宪审查制度的宪政理念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雪峰  李勇 《学术研究》2003,(10):62-65
英国议会至上和美国三权分立构成了当今世界两个制度设计的基础模型。这两种模型存在着一定的张力 ,许多现代民主国家的制度设计就是这两种基础模型张力之间的“兼容体”。违宪审查制度取决于宪政体制之内的“宪政基因”———宪政理念及制度模式的选择。从西方国家的宪政经验中探索违宪审查制度对宪政体制、宪政理念的依附性 ,可以为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拥有城市户籍的城市底层群体存在着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种维权策略:体制内的路径进行利益诉求,主要是通过“依法抗议”和“据理(政策)力争”来维护权益,这个过程包括某些维权手段和方式的不合理以及越轨性;体制外的路径寻求利益诉求,主要是通过“以身抗议”和“违法抗议”来维护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11.
论公有制经济中低效率委托的两种类型石奇(南京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南京210003)现代经济理论一般假设经济活动的体制环境为既定,而且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为这种体制环境的“标定版本”。扎克试图打破这一理论均衡,认为“体制结构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积聚的资本”,研究...  相似文献   

12.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从分级管理到分级所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立国有资产“分级所有”体制,不仅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构想相一致,而且具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实行国有资产“分级所有”,不是对国家所有权的“肢解”,也不可能削弱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和拉大地区经济差距。国有资产“分级所有”必须在确立产权“分级所有”和监管“并列运行”的原则下,区别增量和存量两种情况制定不同的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变异条件句这个概念,并把一般条件句和变异条件句加以比较。然后根据变异条件句的语义及语用功能分析条件句的变异与“计”词义弱化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最后说明一词多义是词义弱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改革前后我国个人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了两种主流思想,即毛泽东的“均中求富”思想和邓小平的“双论”(收入差距论、共同富裕论)思想。两种思想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实践结果。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十分健全,效率不离、机会不等、分配不公、贫富不均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在某一时间、某些区域这些矛盾还表现得异常突出。解决的办法,只能是政府把“收入差距论”和“共同富裕论”作为两大“理论阀门”,随时在两者之间进行适度的调节,使公平与效率始终沿着均衡的总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区自治:城市社会基层民主的复归与张扬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区自治是党领导社区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一种基层民主形式。我国居民委员会的发展历程经由了一个从自治组织到“准政府”组织再到自治组织的复归与张扬之过程 ,而构筑社区自治内部制度保障的关键在于大力推进社区自治组织架构的创新 ,目前社区自治组织架构的创新呈现了从“议行合一”体制向“议行分离”体制转换的趋势 ,且“议行分离”体制下社区自治组织架构在实践中诞生了实体型和虚体型两种发展模式 ,其目标指向都是社区自治 ;构筑社区自治外部制度保障的关键在于在城市基层政府与城市社区之间建立起一种委托—代理式契约关系。  相似文献   

16.
问题的提出从只承认消费品是商品,到承认生产资料也是商品,到承认社会主义经济就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模式,反映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也反映了十年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正是在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两种体制、两种机制对峙,改革需要全面深化的新形势下,中央适时地提出了建立商品经济新秩序的问题。可是有的同志对提出这个问题的必要性,有所疑惑,感到“为时过早”,理由是我国的商品经济还很不发达。“商品经济没有发展起来,又建立什么秩序呢?”且不论  相似文献   

17.
田夏彪 《学术探索》2008,(5):137-141
当前我国农村教育价值取向存在“城市中心”和“农村中心”两种误区,它们共同具有工具化倾向的特征,形成这两种误区的因素有:教育价值主体、国家体制与政策、城乡文化意识、农村传统思想观念、农村教育发展认识和城乡现实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经历了:“国家经纪体制”下的“乡镇自治”、“国家全能体制”下的“人民公社制度”(早期为“议行合一”制度)和“乡政村治”下的“村民自治”三种制度变迁。进入21世纪,随着传统农业财政体制向现代公共财政体制的转变,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进行了相应的治理体制改革,本文认为对此应在转变政权职能、改革事业单位体制、统一财政体制与培育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四个方面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粗放、集约及其衡量──应准确理解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武建奇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转变”一经提出,与经济增...  相似文献   

20.
布雷顿森林体制瓦解之后 ,几乎成继起之势的若干次金融动荡或危机的爆发 ,深刻暴露出现行国际金融体制的弊端。这些弊端的集中体现就是现行国际金融制度结构呈现出一种非均衡的状况。为了更好地实现世界经济、金融的均衡发展 ,变革国际金融体制势在必行。但由于制度改革所难免出现的种种阻力与矛盾 ,又使得实施过程陷入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僵持局面”———“相对僵持”与“绝对僵持”。而这也是非均衡的国际金融体制得以长期存在的复杂根源。因此 ,只有打破僵局 ,才能使体制变革得以实现。然而 ,权利的重新界定所必然出现的利益上的磨擦和难以调和 ,又决定这将是一个极其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