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公共行政的改革,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公共权力不再由政府垄断,而是不断地被转移给非政府的社会公共组织。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并不能反应行政主体多元化的趋势,这必然要求对行政主体理论进行改造和完善。而重新界定我国行政主体的内涵,扩大我国行政主体的外延,将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治理理论与行政主体的多元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理理论的核心是建立公民社会,其主要特征是公共权力的多元性和公私边界的模糊性。近年来,治理理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国家行政以外的社会行政行为大量涌现,行政主体的多元化趋势不可逆转,社会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行政主体理论的变迁促使行政责任理论也应有所调整,以弥补对社会行政主体法律监督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郭朋 《齐鲁学刊》2005,(5):144-148
当今各国政府为了应对日益扩张的行政职能的需要。采取了行政分权的措施。行政分权有利于政府合法性权威的树立,同时导致政府传统行政任务的私法化。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学的重要概念。由于行政分权和行政任务私法化趋势的影响,我国传统行政主体的外延应该进一步扩展。公用事业企业应该被纳入行政主体的范畴。公用事业企业具有多重的法律地位。一方面,公用事业企业是行政主体,对公用事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相关事务独立行使行政管理权,另一方面,公用事业企业作为政府管制的对象,又充当了行政相对人的角色,同时,公用事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还存在私法上的服务合同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考察中国行政主体理论的历史发展的基础上 ,分析了中国现有的行政主体理论在如下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行政主体理论与行政诉讼的发展 ;二是行政主体理论中的行政主体资格的分析 ;三是行政主体理论与行政组织法 ,发现中国现有的行政主体理论制约着中国行政诉讼和行政法学的进一步发展 ,亟需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5.
行政主体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历经近十年的主导地位 ,对行政法学进步之推动卓有成效 ,但是它在法律上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 ,在理论和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困惑。应对行政主体理论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6.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行政主体均是以行政分权为基础来设立的,行政主体均是公法人。在我国,适应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确认的现实需要,对国外的行政主体理论进行了移植,但这种移植是错位的。随着行政法治的发展,应当重新构建我国的行政主体制度。重构后的行政主体包括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法律或者地方性法规授权的法人组织。根据这一新行政主体理论,现代警务改革首先应进行国家警察机关与地方警察机关的分设,然后据此划定行政主体范围,确定行政诉讼被告和行政复议机关。  相似文献   

7.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艳晴 《兰州学刊》2010,(5):51-53,58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是目前探讨很多的一个学理和现实问题。对市场主体、政府主体的、非政府组织主体等单一主体的理论来源进行分析后认为在多中心治理语境下,市场主体、政府主体、非政府组织等民间主体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06》指出,我国当前政府公共服务整体呈现出总体水平偏低,发展不平衡,效率低水平趋同的基本特征。面对这样的问题。本文选取了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这一视角,通过对我国公共服务主体现状的研究,分析了我国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的可行性。同时,设计了供给模型,指出政府、市场化主体、非营利性组织和个人在模型中的作用,并给予机制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现代行政行为模式的变迁,致使某些社会主体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公共职能,在实践中表现为对传统行政主体类型的冲击.从我国行政主体类型的现状入手,分析其缺陷,从而提出重构我国行政主体类型必须以公共服务和行政分权理论为基础,构建多元的行政主体制度,从而实现行政主体制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与整个法律制度关系的理顺.  相似文献   

10.
单一的法学视角在研究行政主体理论时存在诸多缺陷.从行政体制视角研究行政主体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单一视角的缺陷,丰富行政主体概念的内涵,拓宽行政主体理论的研究领域,增强行政主体理论在改革过程中的适应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综合考虑我国现行体制及WTO规范对行政体制和行政主体的要求,我们认为有必要将行政主体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从多维视角,多层次界定我国行政主体概念,赋予不同层次的主体以不同的涵义.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高等学校投资主体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继臣 《理论界》2006,(9):82-83
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的到来,办学经费越来越成为制约高等学校发展的瓶颈。在政府财政性投资有限,高等教育机构又迫切需要发展的背景下,采用多元化投资方式发展高等教育,是西方发达国家采用的主要模式,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论行政主体     
随着中国行政法学的不断发展,学界开始对现有的行政主体范式提出质疑、批判乃至重构,行政主体成为行政法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建构行政主体应当建立在中央和地方合理分权以及国家和社会合理分权的基础之上.行政主体所发挥的功能应是分权制约,而不是判定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确立行政诉讼的被告资格.作为行政权力、义务、责任的归属主体,只有能够独立承担公务行为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国家(中央)、地方(包括省、市、县等)以及社会公法人才是行政主体,而具体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均不属于行政主体.  相似文献   

13.
简论行政侵权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行政侵权主体不限于行政机关,凡是具有代表国家行使一定的行政权力、实施行政管理的法律资格的组织和个人都可能成为行政侵权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王海洋 《理论界》2007,(3):79-80
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是世界各国行政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以行政强制执行主体的研究为焦点之一。本文首先对世界各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进行了比较,从世界范围来看,对行政强制执行主体的规定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大陆法系模式,强调行政机关拥有大部分行政执行权。第二种是英美法法系模式,强调行政强制执行权绝大部分被司法机关享有。第三种模式是日本模式。其次介绍我国学者关于行政强制执行主体的相关争议观点。在实践中,我国已经形成人民法院依申请执行为主,以行政机关自主执行为辅的模式,这种模式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理论缺陷以及棘手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孙波 《江西社会科学》2020,40(11):156-162
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有效评价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实施情况,提升行政立法的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实现行政立法的公众参与、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从而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但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该制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评估主体具有垄断性和单一性,评估原则不够统一,评估方法缺乏逻辑性和创新性,评估过程中公众参与不足,对评估结果的回应也不够积极。我国应当采取对策完善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如构建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模式,构建统一、全面的评估原则,推动评估方法的创新,加强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并强化行政机关对评估结果的回应。  相似文献   

16.
行政伦理学是在20世纪后期才出现的新学科,是公共行政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当前,我们正处在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历史转型过程中,政府面对的许多新问题已经无法根据传统的模式来加以解决,行政学在这方面也表现出无力的状况。然而,行政伦理研究却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路径。在行政伦理研究中,我们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去对历史遗产作出选择性的继承,其目的是为了开拓未来。  相似文献   

17.
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学中的基本概念.要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就必须对行政权的享有者和执行者,即行政主体加以界定.本文通过对西方主要法治国家行政主体理论的比较研究,指出了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该理论的几点建议(1)对行政权的设定主体加以明确界定;(2)注重对行政职权实际操作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行政诚信在行政秩序的维护和拓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与行政法律制度在行政秩序的维护和拓展中构成了互补关系,而且,即使是行政法律制度本身,也需要诚信的加盟和保障。行政诚信也是维护和拓展公共行政秩序的重要伦理准则和规范。行政诚信在维护和拓展行政秩序方面还天然地具有低成本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行政文明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行政文明建设必须首先树立科学的行政文明主体观念。行政文明主体观念主要包括行政科学观、行政平等观、行政法制观、行政民主观、行政效率观等等。科学的行政文明主体观念是行政工作的指导,也是搞好行政文明建设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