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著书立说与从教"树人"是鲁迅一生立足于民国社会并改造国民性的两块基石。结合鲁迅的教育管理经历与从教体验,从民国教育文化的角度探讨《呐喊》与《彷徨》中的教育书写,既可以再现民国教员形象,也能对民国教育机制进行部分还原。鲁迅小说中灰色而失败的教育理念虽然带有个人的偏见,但可以看做是具有痛感的近现代教育的"野史"资料,是民国教育及其机制本身的艺术呈现。  相似文献   

2.
探讨"浙江潮"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语丝作家群是一个重要视角.这个以鲁迅、周作人领衔的作家群体有鲜明的浙江地域色彩,其创作业绩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浙江文学精神.语丝作家群的启蒙文化立场、平民知识分子心态、自由主义的政治态度,在现代知识分子中有一定代表性,由此确定其在现代文化思想史上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3.
“立人”是鲁迅思想的一个中心。正是在人的问题上,鲁迅和尼采有过共鸣。本文以鲁迅“立人”思想为线索,论证了鲁迅早年倾心于尼采哲学的主客观原因以及他在各个时期对尼采学说的择取与扬弃。在鲁迅与尼采的关系上,过去有人说:鲁迅之所以受到尼采影响,是由于前期“思想有弱点”;更为流行的观点是认为鲁迅后期对尼采“无一赞辞”、“彻底否定”。本文从鲁迅和尼采著作的实出发,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4.
徐书奇 《社科纵横》2008,23(1):94-95
实际生活中的鲁迅是十分喜欢饮酒的,鲁迅日记中就有明确的记录,而且在文章中他也多次对酒进行描写,酒在鲁迅的文章中有着十分广泛和深刻的含义.鲁迅不但对形而下的酒有精彩的描写,而且他把酒上升到形而上的高度,从而深刻表达了鲁迅的忧国忧民、救国救民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民国社会中,社会转型对于妇女的要求与海外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传入导致妇女与学龄前子女教育的传统关系发生变化,两者之间产生矛盾.民国学者对此有相当的认识并剖析其原因,提出“良母教育”作为调适两者矛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鲁迅思想发展的讨论中,对鲁迅历史观的转变,还有着一些含糊不清的提法,我认为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现就鲁迅思想发展的这一个侧面,谈谈我的看法。一关于鲁迅早期的世界观,不少同志都用战斗的唯物主义来概括,有些同志并由此推论开去,认为鲁迅早期的历史观也是唯物主义的,这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鲁迅早期的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而其历史观则是唯心主义的。鲁迅很早就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他目睹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黑暗,抱着救国救民的愿望,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决心。为了革命的需要,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外进步思想家的著作,寻求新的思想武器。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写了一系列论文,这些文章的中心内容是鼓吹革命,反对改良,强调进步,批判守旧,宣扬科学,抨击迷信。从认识论和自然观来看是唯物的,从历史观来看,也是进步的。鲁迅当时对历史总的看法是:社会是不断  相似文献   

7.
学衡派是民国时期一个重要的学术思想流派,反对"新文化派",但也积极推进"新文化运动".学衡派思想体系宏大,内容庞杂,但是由表及里可以清晰发现其立论之基:有善有恶的二元人性论、古典与现代交融的新人文主义、中庸之道思想、反法兰西激进风格,上述四点既有着对中国传统和现实的体认,更有着对西方古典和现代的解剖,中西合璧,古今交融,呈现了民国思想文化界的一道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8.
“立人”思想(或称改造国民性思想)是鲁迅思想的重要组成部份。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角度看,鲁迅“立人”思想的形成主要来自严复和梁启超的影响。鲁迅与严复的关系笔者已另撰文论述,这里,我们仅就鲁迅对梁启超“立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谈一些看法。梁启超是一个思想复杂多变的历史人物。辛亥革命前的十几年间,总的说来,他以改良派领袖人物闻名于世。但是从一个较短的历史阶段来看,情况又有所不同,维新变法失败后的三  相似文献   

9.
日本季刊《亚洲评论》1976年第4期,发表了早稻田大学文学系讲师细野浩二题为《鲁迅的境界——追溯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的文章.作者认为,在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中,弘文学院时代是其传记中最薄弱的部分.作者阅读了讲道馆所藏的有关材料,有了一些新的发现:鲁迅作为"境界人"在弘文学院发现了生活在清朝体制下的矛盾;他产生了"寂寞的思想",经过医学发展到文学,他的这一思想发展过程明确了;鲁迅是站在境界之上的"精神界之战士",最能正确理解他的是毛主席.现将全文译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杨希 《学术交流》2005,(4):162-164
讽刺是一种幽默,是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讽刺,具有真实性、矛盾性和技巧性.真实性,表现为鲁迅小说的讽刺幽默是一种思想的结果.矛盾性表现为对事物矛盾本质的揭示.技巧性则表现为语言具有讽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