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蕴理念生成性的<新青年>,以其倡导科学与民主的自我定位与各种文本相互问的对话所产生的影响,召唤后来者对此所进行的再吸收与再创造,构成了<新青年>的场域.<新青年>场域的构成具体表现为同人的聚合、报业的崛起、文化的选择、思想的推进、文学的革命和大学的建制以及论坛的设置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辨物居方"是指先民在其群聚生活中"辨别万物,知其所止,于人则辨然不疑,于物则各当其所"的生命活动与精神活动.群聚生活与"辨物居方"相与为用、相互需求,前者为后者提供思维之对象,后者为前者之存续提供精神性前提.正是在这种相与为用的机理之中,孕育了中国早期政治知识的因子:最早的时空观、共同体意识、分体意识以及最初的秩序感.从这个意义上说,"辨物居方"提供了在发生学意义上理解中国早期政治知识之孕育的钥匙,并深刻影响了中国早期政治知识的内涵与气质.  相似文献   

3.
公共经济是社会公共部门为增进公共福利通过政府调控而进行的公共物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总称.民间经济是个人、企业等经济主体在市场机制调节下,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进行私人物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是对立统一的逻辑关系:一方面,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统一于经济实践中,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基础,前者为后者提供服务和保障,二者同时产生,并有着类似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二者在主体、目的、功能、运行机制、满足需要的性质及客体等方面相互区别,又在资源占有和社会经济系统中此消彼长;另外,二者的良性互动促进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公共经济、民间经济领域存在着大童问题,只有优化二者关系使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达至帕累托最优状态才有利于实现包容性增长和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名词解释     
意识作用、意识对象(德:Noesis Noema)胡塞尔现象学的根本概念之一。原为希腊文noēsis和noēma,前者意为思维能力,后者意为思维所及之物。胡塞尔赋予它们以现象学的意义,把前者解释为意识的作用,把后者解释为与前者相互关联着的意识的对象。然而,他这里所指的是通过现象学还原所得出的意向性(一切意识都是关于某物的意识)结构,而不是与经验的意识现象有关的东西。总之,在一切意向活动中,都必然存在意识作用的契机与意识对象之间的相互关联。例如,在感觉中,感觉的作用就是意识作用,被感觉的东西就是意识对象。在回忆中被回忆的东西,在判断中被判断的东西,都分别是意识的对象,并且也可以说是回忆和判断的本意,但它们决不是实在之物。因此,自  相似文献   

5.
孙仲 《浙江学刊》2001,(5):34-38
本文分析考察了美国政治历史中出现的两种现实主义取向联邦党人时期的宪政共和主义和杰克逊时期以降的市场化党派多元民主;指出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都以对于人性的"现实主义"的预设为基本出发点来理解和构造"政治".然而它们也有相当明显的区别,前者是"制约人性的",后者是顺导人性的;前者是政治中心的,后者是(市场)社会中心的;前者以自由为核心,后者以多元为中心,等等.在实际的美国政治生活中它们混杂在一起发挥作用.对它们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不同政治思想实践的路径及其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青年>系发行于东北沦陷区、以青年为时象、为敌伪政权服务的一家综合性文化类期刊.其在发表诸多宣扬"王道政治"之言论的同时,也刊登有表现真实人生与现实的文学作品和论析尚属坚实的文学批评文章.<新青年>时东北文学的批评在刊物的自身历史行程中可分为三个阶段:在其早期,<新青年>多关注东北现代作家作品的研讨;中期则重在从宏观视角对东北现代文学进行整体分析与历史梳理;后期的<新青年>中,文学批评的文章已极为罕见,它用更多的版面刊发了较多的文学作品,呈现出与文学批评并不对称的态势.尽管如此,<新青年>在推动和发展东北现代文学批评过程中,仍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出特有的地位,一些篇章凸现着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学派在企业理论上的分歧是:前者认为企业是生产和交易的实体,后者认为企业是一纸法律契约;前者主张企业应把注意力放在发展生产上,后者主张企业应专注剩余的所有和控制;前者坚持财产所有权,后者坚持企业所有权;前者要求企业必须适应市场,后者要求企业替代市场。  相似文献   

8.
虚拟社区是基于BBS发展而来的虚拟生活共同体.虚拟社区同现实社会一样具有权力结构.通过研究发现,显性和隐性的虚拟社区权力同时存在于虚拟社区.前者属于正式权力,由虚拟社区建设者设立;后者属于非正式权力,由社区成员发帖与回帖的互动而产生.显性虚拟社区权力协调与规范隐性虚拟社区权力,前者设置于后者之上.虚拟社区权力具有话题依赖性、易转移性、自致性、有限性等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9.
李雅慧 《社会福利》2008,(11):60-61
自上世纪80年代的民工进城打工开始,第一代农民工陆续成家生子,由此衍生出更多与流动、进城还是回乡有关的问题.随之也就产生了父母进城打工,后代是留在农村还是跟着进城的选择.而我们此次关注的"流动儿童"问题,便是其中近几年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前者是留守儿童,后者是流动儿童.所以流动儿童实际上是与留守儿童关联产生的,两者并不是固定不变,存在着相互转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汉娜·阿伦特的主要思想可以分为积极生活(政治哲学)和沉思生活(纯哲学)两部分,后者又由思维、意欲和判断三部分构成,与前者的三个组成部分劳动、工作和行动可相对照.后者正是为了防止前者所分析的无思想造成的平庸的罪恶,后者"思想之风"的吹拂"可以防止大灾大难".她强调主体间性的判断和行动理论,贡献了一种新的政治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安倍外交学"与"安倍经济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前者是后者的灵魂、精髓和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最终战略指向,两者呈正比关系。日本以东亚大变局和美国重返东亚为契机,利用其惯用的传统地缘政治战略和娴熟的外交手腕,试图通过制造新的对立和冲突,将日本独一无二的地缘政治优势,非常巧妙地转化为强大的地缘经济优势,以重温旧梦,再次崛起。  相似文献   

12.
陈寿灿 《浙江学刊》2004,(6):166-169
共产主义是社会制度、理论体系、历史运动的统一.因而,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讨论对共产主义的认识的深化.共产主义作为社会制度和历史运动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认识向度.前者表明,共产主义不但是未来美好的社会形态,而且也是最合乎人类发展本质的制度安排;后者表明,共产主义不仅是实践的运动,而且也是理论的运动;共产主义的真理性在于前者与后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作为古代重要的文体类型,晚明小品文所独具的文体元素并未因明清易代所带来的文体因革而彻底消失,而是在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中得到了一定的继承.基于相似的地域背景与身份特征,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多以晚明小品的创作者为模型来仿拟创作:前者故事中的才子形象既借鉴了后者任诞放肆的品性,更延续了后者任情尚游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对一个经济系统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国民经济运行和企业经济活动两个层面,前者当属宏观经济领域,后者则为微观经济范畴。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二者经常处于一种相互对立的矛盾关系中,而国民经济发展在客观上却要求二者彼此协调。  相似文献   

15.
从1915年到2015年,《新青年》已走过百年历程.经过百年的沉淀,站在今天的高度,可以看到《新青年》是拥有自己的文化本质的,即一种跨文化的视野.首先,《新青年》秉持的是一种激进而又严谨的文化姿态,这是其具备跨文化视野的内在动因;其次,《新青年》展现的是一种开创现代而又继承传统的文化品格,体现的是传统与现代的跨越;最后,《新青年》表露的是一种关注本土而又通向世界的文化眼光,体现的是本土与世界的融合.跨文化视野是《新青年》最具本质意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问题,学术界说法不一,大部分教科书以1917年为限.随着“重写文学史”“新文学整体观”等主张的提出,不少学者则主张把现代文学的起点前移.围绕1917年与1918年的《新青年》,运用统计学的方法,从现代的文学观念、文学创作以及现代文学场形成三个方面分析论证后,可以得出结论,即1918年应该确立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并由此可以管窥《新青年》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肇始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贺信民 《唐都学刊》2001,17(1):34-37
唐人小说<李娃传>、<霍小玉传>都写了娼门女子的爱情与命运,但前者侧重人性的失而复归,结以团圆,后者则侧重写美的被毁.二者各有内涵,各呈风姿.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学研究领域中,既有“比较的”文学史,也有“比较文学的”史,二者既相对独立,又互通有无.本文认为,“比较的”文学史和“比较文学的”史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前者是文学史,后者是学科史.“比较的”文学史是用比较的理念、视角和方法撰写的文学史,而“比较文学的”史则是比较文学这门学科自身发展繁荣的历史.前者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后者的研究对象是学科.前者的理念既可用作外国文学史,也可用作本土文学史.后者却只能是比较文学这门学科自身从孕育到产生再到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问题是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中心问题,是确定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在司法实践中,正确分析被告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对于定罪量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因果关系是哲学中的重要范畴。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中,各种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果关系便是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形式。一个现象或事物引起另一个现象或事物的产生,前者为因,后者为果,这便是哲学上因果关系的基本含意。 《刑法学》中没有什么特殊的因果关系理论,它只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因果关系的基本原理具体研究刑事案件中…  相似文献   

20.
文明冲突的不同阐释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塞缪尔·亨廷顿和阿尔温·托夫勒的关于文明冲突的观点异大于同:两人对文明所下的定义不同,前者显得保守些,后者则更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文明;在对待文明冲突的态度上,前者悲观并且充满忧虑,后者则自信和乐观;前者否定了普世文明的存在,而后者相反;在看待民族国家的未来作用上,两人的观点迥然不同,在如何面对文明冲突的态度方面两人也是见仁见智.两种不同的文明冲突观对我们在研究国际问题中如何对待文化差异、宗教信仰、民族主义以及政治文明等问题都有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