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创新,而企业家又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为了更好的发挥企业家的创新行为,文章首先对企业家的概念进行了探讨,然后主要针对阻碍企业家创新行为的主观因素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2.
王海燕 《管理科学》2006,19(3):14-18
从质量泛化的角度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逻辑;从质量工程学出发提出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质量泛化的效应假设,即质量管理泛化效应是质量管理的优化技术与企业的技术能力的内生函数,据此建立质量泛化效应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平衡分析,证明质量泛化效应存在成本极值点;通过对质量泛化效应平衡解的动态分析,进一步揭示出质量泛化存在两种效应,即形成质量泛化成本优势的技术效应和形成质量泛化效用优势的空间效应;在此基础上,把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相应地归纳为基于技术效应的质量成本创新和基于空间效应的质量效用创新两类,通过对这两类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基于质量泛化效应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相机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3.
企业家基于独特的企业家精神促进企业创新。党的十九大以来,尤其是后疫情时代,企业家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本文基于第十次与第十一次中国私营企业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家职业经历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的具体影响与经济后果,并进一步分析了私营企业家的创新政策感知在企业家职业经历多样性与企业创新之间产生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家职业经历多样性对企业创新意愿与创新投入产生正向促进效应,且企业家体制内职业多样性与跨界职业经历对企业创新投入影响更为明显;细分企业家经历类型的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家党政机关经历、国企经历、农村工作经历、从军经历与海外经历分别对私营企业创新投入产生正向促进效应;(2)企业家职业经历多样性对企业家政策感知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且企业家政策感知在企业家职业经历多样性与企业创新之间产生显著的中介效应,政策感知在私营企业家职业经历多样性与企业创新之间发挥了创新政策资源传导的桥梁作用;(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私营企业家职业经历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的驱动效应在无政治关联的企业以及行业竞争强度更高的情境下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丰富了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的研究,有...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作为组织创新与变革直接负责人和承担者的企业核心管理者在引进新管理实践或方法的决策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揭开管理决策黑箱,尝试从核心管理者个人层面的企业家导向视角出发,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企业家导向的3个维度(技术创新性、先动性、风险倾向性)通过创新意愿的中介作用影响管理创新引进水平的研究框架,并对浙江、四川、广东和辽宁等地的237份有效问卷进行四阶段多元回归分析,验证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个人层面企业家导向的3个维度均显著影响管理创新引进水平;企业家导向通过创新意愿影响管理创新决策,3个维度之间符合行为理论从态度到意愿到行为的实现过程;创新意愿部分中介企业家导向与管理创新引进水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分析了信息化改造传统制造业的实质,并以服装生产企业信息化生产流程为例,阐明产品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对我国目前制造业信息化状况的分析表明,重视管理信息化,忽视产品和生产过程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误区。企业认识上的错误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生产过程信息化技术的复杂性和缺乏操作生产过程信息化设备的熟练技师是造成我国信息化改造传统制造业误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政府补助弥补了技术创新行为中的市场失灵,为企业提供了创新资源,激励了企业创新能动性,是保证企业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政策。部分企业为获取政府补助采取寻租手段,使创新资源错配,导致公共资源低效,降低了政府补助的创新效应。反腐败纠正了政府补助过程的寻租行为,流向亟需创新资源的企业,提高了企业创新绩效。中国制造业支撑了经济基础,面对新一轮的国际竞争,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制造大国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大量调查问卷基础上,以江苏省制造业企业为样本,从微观行为方式层面考察了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品牌、企业家背景、人力资本、行业与地区相关因素,企业规模与创新投入强度之间呈现较明显的倒U型关系,而且存在"门槛效应"。集聚效应在现阶段对企业的创新活动非但没有产生促进作用,相反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出口因素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形成了复杂影响效应,表现在创新活动随着出口比例而发生非线性变化,呈现出"俘获"效应。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企业产品更新与升级换代进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和行为模式,验证了不同规模企业的创新行为特征差异与特有的人力资本竞争机制,以及它们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内在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精神性的觉醒和焕发往往带来创新绩效的突破,但其动力机制尚待探索。为此,以企业精神性因素、组织创新成分理论和创新交互理论为依托,探讨企业创新绩效的精神性动力机制及其边界条件。通过对363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CEO的精神型领导行为对公司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公司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在CEO的精神型领导行为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动态环境不仅调节了CEO的精神型领导行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而且调节了公司企业家精神在CEO的精神型领导行为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这种直接影响和中介效应随着动态环境的增强而增强。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对长三角地区的“专、精、特、新”型“小巨人”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分析企业家灵性资本对组织即兴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双元创新的中介作用和差序氛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企业家灵性资本对组织即兴能力有正向影响;双元创新在企业家灵性资本和组织即兴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差序氛围感知负向调节企业家灵性资本对双元创新的影响,且负向调节双元创新在企业家灵性资本和组织即兴能力之间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家创新行为障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企业管理水平及社会成员现有的观念和素质等条件下 ,企业家的创新行为构成了企业创新行为的决定因素。因此 ,研究企业创新管理 ,就必须首先研究企业家创新行为。无论是成功的创新行为还是失败的创新行为 ,都可以进行归因分析 ,但导致企业家进行成功创新的因素往往具有个性特征 ,而导致企业家创新失败的因素也都具有共同的特点。从我国企业家创新行为过程看 ,分析其障碍因素比分析其成功因素更具现实意义。这种研究不一定能保证企业家取得创新的成功 ,但可以帮助企业家减少失误 ,增加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以企业创新为中介变量,向制造业中小企业家发放问卷,得到315份样本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家的战略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相关影响;企业家的战略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创新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绩效只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创新制度扩散是某项创新制度在大范围内进行传播与推广的过程,其有助于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与治理能力提升。但地方政府创新制度扩散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观望"行为,即地方政府官员主观性地延迟制度扩展,当创新制度的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且中央重视度不足时,地方政府的"理性经济人"属性就会侵蚀创新制度的社会属性,这是"观望"行为产生的一般逻辑。地方政府创新制度扩散中的"观望"行为有违人民利益与社会福祉,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治理。一把手要实现政绩观纠偏与主动学习,同时还要完善创新制度扩散的激励机制、增强创新制度扩散的竞争效应、强化创新制度扩散的监督与巡视,使创新制度能够得到有效扩散,推动国家治理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科技与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纵观全球,我们清晰地意识到,知识技术创新与高科技产业化的竞争已逐渐成为国际间竞争的核心内容。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生产率增长的基本驱动力,这已由美、日等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企业的R&amp;D(Researchand Development)活动及其取得的显著成效所证实。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然而,在观念上对技术创新的高度评价与认同并不能天然地保证技术创新系统的顺利运作,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技术创新体制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技术创新的主体构建:产权结构多元化与产学研一体化   从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最早提出的“创新”概念来分析,创新即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事实上,创新不仅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活动,同时也是知识的创造、转移和应用的过程,其实质就是高新技术的产生和市场应用。其中,技术创新作为一种微观经济活动,也从原本由企业进行的分散的、间断的和个别的行为,向系统整合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企业、政府部门、大学及科研院所等共同构建起技术创新的主体结构。这种多元化的主体结构是由产业界、科技界、政府在发展科学和技术中相互联系和交往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企业家是中国改革开放中最为重要的主体之一,他们的行为与才能对中国经济的繁荣与增长存在意义深远的影响。但近年来中国企业家的行为配置逐渐偏离生产性活动,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驱动力逐渐减弱。本文通过大量史料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对近代中国13位企业家的行为过程进行了归纳性分析。研究得到了近代中国企业家行为过程的关键构成维度:(1)宏伟梦想是近代企业家创业和经营的重要内在动力,但需要在坚强意志力的支撑下才能展开;(2)机会警觉、创新行动是企业家的关键行动,这些行动需要通过关系利用、技术提升、经营管理、组织管理和人才培养等互动策略进一步深化,这是一个有机的复杂过程;(3)近代企业家行为和活动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这些行为特征为当代中国企业家的转型与成长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通过有效的环境政策驱动绿色技术创新以缓解节能减排压力是亟需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多主体关系分析、演化博弈理论、情景模拟仿真方法,构建政府和企业、公众和企业的两方演化博弈模型以及政府、公众和企业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情景模式和不同执行力度下的政策模拟仿真,综合探究政府、公众、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中的行为策略选择和系统演化轨迹。研究发现:(1)两方演化博弈模型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与其成本收益密切相关,但有效的公众参与为企业在成本小于收益情况下进行绿色技术创新行为提供了可能,即公众参与是企业改变短视行为、进行前瞻性创新的关键因素;(2)三方演化博弈模型下,政府和公众的稳态条件与单独考虑政府和单独考虑公众的稳态条件相同;但企业的稳态条件则需考虑公众举报对企业声誉带来的影响,其是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行为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3)情景模拟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环保宣传、技术创新激励、环境管制、公众关注、公众举报强度的增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演化速度不断加快,即不同类型的政府行为与公众参与均会对绿色技术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总结而言,在政府行为外生引导的基础上,应着重激发公众参与的重要调节效应,从而以企业利润为抓手引导绿色技术创新行为进入内生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政治关联与技术创新的视角考察我国企业是否存在政治资源诅咒效应。结论显示:企业政治关联阻碍了企业创新活动,降低了创新效率,且这一负面效应大约会持续到企业获得政治关联后的第三年,从而证实了我国企业存在政治资源诅咒效应。其次,我们分析了政治资源诅咒的作用机制,发现政治关联会通过降低市场竞争、助长过度投资等影响企业创新,导致企业技术创新乏力、资源分散并产生挤出效应。最后,我们考察了创新与企业未来业绩敏感性以及政治关联在这一关系中的作用,发现政治关联也弱化了技术创新与企业业绩敏感性,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政治资源诅咒效应的存在性,即政治资源加剧了企业粗放式发展,阻碍了企业自主创新,并最终无益于改善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17.
技术资源管理对社会资本和产品创新中介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发挥外部社会联系的作用,企业通过各种渠道从外部获取技术资源,却忽视了企业内部的资源管理,最终难以形成技术创新.以社会资本理论和基于资源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226家中国企业的调研数据分析发现,企业的技术资源管理对外部社会资本与产品创新之间有显著的、完全中介效应,即外部社会资本只有在企业具备技术资源管理能力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产品创新.该结论对中国企业制定自主创新战略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高新技术企业面板数据为例,运用熵值法测算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从生命周期视角研究政府补贴、管理层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看,政府补贴、管理层持股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层持股正向调节政府创新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显著增强了政府补贴资金的创新支持效应。从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看,政府补贴的作用集中体现在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对衰退期企业的影响不显著;管理层持股的作用集中体现在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管理层持股的调节作用在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正向调节作用显著。研究结论对政府精确定位创新补助目标和补助时机,引导企业探索管理层持股计划、改善创新决策机制具有启示意义。政策建议是:坚定施行政府补贴政策,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制定政府补贴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生命周期阶段,避免“一刀切”的补贴;最大化发挥政府补贴政策的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报告揭示了企业家群体对于创新和社会责任认识的变化过程,了解了中国企业在创新和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状况与问题,阐释企业创新的新任务、企业社会责任的新内涵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企业家素质的新要求,反映企业家对营造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新环境的期望。  相似文献   

20.
创新动力与R&D溢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产业组织角度,比较已进入市场的企业与新进入的企业在技术创新动力上的差异,主要从四个方面考察:沉没成本效应;转换效应;效率效应;代理成本与创新激励。此外,企业创新的动机还受到R&D溢出的影响,本文对产业内和产业间R&D溢出所导致的企业创新行为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