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放 《社区》2009,(17):11-12
2008年底,上海季风书园总经理严搏非的名字,出现在了一个叫做“创新上海30年风云人物”的榜单中,获选理由是,“十几年的执著.他让季风书园成为上海独具特色的文化地标。一杯咖啡,一壶清茶.季风书园让人在步履匆匆中放慢脚步,涤荡灵魂,成为读书人的精神家园。”而严搏非则就此答谢说:“这是一个鼓励,鼓励我们还在坚持的这项与挣钱越来越无关的工作。这是一个悖论性的时代,一方面,各种大问题正在呈现,另一方面,人们对于思想的热情却在消退。  相似文献   

2.
迷宫书店     
宋明炜 《社区》2008,(14):16-17
在纽约住了五年,去过曼哈顿岛上的许多书店。但去得最多的是家门口的迷宫书店.它位于西一百十二街。临近百老汇大道。哥伦比亚的文科学生大多在这里买书,开学的时候,书店门口总会排起长队。但平时来这里闲逛也是一种享受。书店里的背景音乐极好,除了巴赫、莫扎特、爵士之外,还常常听到俄国、印度或南美的民歌。这家书店专卖人文类图书,而且总有成堆的好书作为“折扣书”出售。  相似文献   

3.
江河 《金陵瞭望》2006,(17):18-18
当许多书店还停留在传统经营的阶段.书店环境普遍在“卖书”.先锋抱着对人文与艺术的肯定与关怀.开设了罕见的具有现代公共空间美感的书店.给读者提供了舒适、明亮的阅读空间,店堂里摆放了沙发、坐椅.并设有咖啡,首度将阅读与咖啡、主题沙龙结合.创新了书店经营模式。举办在文学界、学术界较大影响的二次“中美诗歌朗诵会”.邀请美国诗人杰罗姆.罗森堡,国内诗人朱文、韩东参加。著名翻译家许筠教授《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者与读者见面座谈会等活动.  相似文献   

4.
哈佛书店     
郑培凯 《社区》2013,(23):36-36
以前住在哈佛广场附近,每天进进出出,总要经过好几家书店,有空的时候就停下脚步,到书店里逍遥一番。夏天暑气逼人,走进去吹吹冷气,翻翻新出的书刊,就觉得进入了清凉世界,身体与心灵同时清爽;冬天寒风肆虐,走在路上,像鲁肃经历草船借箭一样,提心吊胆,承受四面八方嗖嗖射来的冷箭,看到书店在前,加紧在雪泥中踉跄的脚步。闪进暖气扑面的温馨,眼前是琳琅满架,顿时感到数千年文化暖流涌上心头,那种舒泰与惬意,真如古人用滥了的比喻——身在阆苑仙境。  相似文献   

5.
小书店     
赵闻迪 《社区》2014,(32):11-11
书店真小,只一问铺面,六七个平方,刷一层白粉,不怎么装潢。几排书架七贴着塑料标签“文学”“历史”“人物传记”,还有一些书散乱地堆在水泥地上,门口放一张桌子一个板凳,店主就坐在那,百无聊赖地看街景。这样的小书店,我逛过很多。它们大同小异,零零星星分布在洞山、教院、商贸、学院路上,鼎盛时,从公安局到一中后门,一家挨着一家,一天都逛不完。  相似文献   

6.
巴黎书店:一道独特风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起法国,那可说的层层面面太多,文化艺术更是他们的特色与优势。仅这“书店”一栏聊聊就足以成为巴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究竟什么吸引着法国人爱书、习惯性地看书?因为书本购自莎士比亚书店?或者是因为书店邀请读者即必弹奏钢琴?还是因为左岸边上经常有名人出没?抑或什么都不是,  相似文献   

7.
书店里的书     
巴音博罗 《社区》2009,(5):17-17
一本书从作家酝酿到青灯孤伴的写作,再辗转邮寄到各出版社编辑案头,几经审看周折,待到终于送给印刷车间排版师和技工师手中,书的模样才会大抵胚胎成形。当纸页们列队集合最终以集团军的方式涌出厂门,  相似文献   

8.
书店与读书     
正读书人最喜欢去的地方,大约就是书店了。书店是经销书籍、杂志的地方,不管你买不买书,都可以从书架上抽出一本,随便翻看。喜欢且口袋里资金富足,顺手就买走;喜欢却无钱买,那就找个安静的角落,一口气把书读完。可以说,喜欢读书的人,大都有过这种阅读的经历。然而,这样的场景,这样的阅读经历,如今就要成为回忆了。因为在绝大部分城市里,已很难找到可以轻易走进去阅读、购书的书店  相似文献   

9.
在爱尔兰的任何小镇、哪怕只是公车绕两分钟就能把中心商业区包圆的小镇,书店的门面绝对是显眼的,光是小镇就能看出他们对文学和作家的重视,每个旅游品商店都有书柜,明摆着书籍也是这里的特色风俗之一。但不管在哪儿的书店里,你总能轻易找到“爱尔兰文学”、“爱尔兰相关史文”的柜台。  相似文献   

10.
钟芳玲 《社区》2009,(11):6-6
我到过北京两次,第一次到北京是2004年宣传《书天堂》。我印象中北京的书店就是当时我逛的那几家。三联、万圣、王府井新华书店。很坦率地讲,真的不太美丽。我所说的“不太美丽”只是比较肤浅地从装潢设计上讲的。这些书店毫无疑问是靠书种取胜的,又在城市中心,交通非常便利,但是除了书种齐全以外,可以办得更有创意一些,不要全部都是一个模式.长得都一个样子。  相似文献   

11.
史君 《今日南国》2014,(8):46-46
在塞纳河左岸,有一家“莎士比亚”书店,书店狭小而拥挤,但主人热情地欢迎着过路的陌生人,尤其是那些有志于文学的旅法青年.哪怕是那些尚未成名、穷困潦倒到连租书费都付不起的人,也可以在这里拥有一个床位,只要他们愿意为书店工作.  相似文献   

12.
陈丹燕 《社区》2013,(23):4-4
五岁的时候,我随父母从北京搬到上海,那一年,我开始认识字了,我母亲告诉我,当晚上我们下了火车,看到车站上的霓虹大字,我说:“上海。”分辨出了“上”和“海”的不同。那一年,我认识了离我家不远的一家新华书店,在淮海路上,挨着一家小百货店和一家日用品店,我在那家书店里,买了属于我的第一本书,漫画书《二娃子》。为二娃子的倒霉和不幸,曾悲愤得大哭。  相似文献   

13.
书店     
书店即售书的商店。“书店”之名源于清。在此之前亦称书局;古代则叫“书肆”。书肆”之名始于汉代。还有叫书林”、“书铺”、“书棚”、书堂”、“书籍铺”、“经籍铺”等名的,既刻书,又卖书。古代亦有直呼字号的,如“富文堂”、“养正斋”、“鸿运楼”、“崇文阁”等。这些名号,除统称为“书肆”外,宋以后也统称为“书坊”。“书店”之称,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书店@申村  相似文献   

14.
书店     
从文章到文学,文学到文化,文化到文明,本是一种人性美的传递。每每伏案在前,拜读各类书籍,洞悉世间万物,感慨人心之不古,世态之炎凉。唯今之计,只有去书店捕风捉影,寻找并感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学术连锁书店经营的概念与组织形式,学术书店连锁的政策,经济,技术环境,潜在竞争者等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学术书店连锁的优势所在,阐述了学术书店连锁需要的问题,对专业书店的连锁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白雪 《21世纪》2006,(12):44-45
在人们的印象中,留学生的业余生活就是打工、上网和泡吧,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独自一人去泡书店。书店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精神粮库,也是现代城市的文化风景。更多的留学生通过书店,透过书香去近距离了解和感受他们身处的这个国家和地区。如果你现在身在美国,不妨在周末或者假期的时候去探访一下我们这里所介绍的书店,相信,这一定是一次神奇的文化之旅。  相似文献   

17.
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于日前闭幕,五百余家出版单位、十五万余种图书亮相,近干位中外作家、学者和各界名人汇聚,近七百场各类阅读文化活动举办,展会入场观众人数屡创新高……书展成了上海的“文化黄金周”。近年来,随着数字出版、数字发行和网络书店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方式正发生着转变——走进书店选购书籍的脚步似乎越来越慢。可就在大家担忧实体书店如何才能留住文韵书香的同时,每年火爆的上海书展又似乎在打消着人们的疑虑:读者其实也随时期待着回归传统阅读的狂欢。  相似文献   

18.
结缘书店     
王贤才 《老友》2009,(7):18-19
结缘书店,是从新华书店开始的。我是九江人。1949年,九江解放时,我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不久就听说街上新开了一家书店,能看蹭书。新开的新华书店,就在商业区大中路上。门脸不很大,但那招牌  相似文献   

19.
夜宿书店     
上周六,我和好朋友们一起参加了在樊登书店举行的"夜宿书店"活动。活动开始前我很害怕,因为我从来没有离开爸爸妈妈独自在外过夜的经历。而现在要和一些不认识的小朋友一起过夜,心中忐忑不安,但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我慢慢地适应了,感觉比想象中好玩儿,也放松了许多。活动是从游戏开始的。我们一起寻宝、做古书日记本、进行诗词比赛等。  相似文献   

20.
田慧 《华人时刊》2010,(8):16-19
很多个性书店创立都是因为创办者的一个梦,一个关于书、关于文化、关于理想的梦。基本上每家个性书店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伴随着美丽与哀愁。虽然大部分个性书店经营困难,但它们对于中国的全民阅读推动力,不可小视。"让人们的心灵找到了一个可以永远停泊的港湾",单是如此,个性书店的创办者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就足以让人感动敬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