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文化的价值定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网络媒体图文互动的文化判断有一种说法,当代文化已经进入“读图时代”,这意味着电脑网络、影视卡通、一般图片传播超过了文字传播的分量。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全面,起码文字在所谓的“图像时代”仍有其强大的深拓性、超越性和感悟性功能。值得注意的传媒现象是:思想的边缘化和学术休闲化,文字和图像思维兴趣的分化———大众在读图。读图并不是不可以,但读图成为时代风尚而排斥文字内核就成为了问题。应感受图片之中之后的意义的那种无言之美,这些都与文字的意义深拓性分不开。在手写时代,文字的产生曾惊天地而泣鬼神,天地鬼神之所以为之…  相似文献   

2.
一、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阶段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社会传播活动,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从人会说话,到文字、印刷术和电子技术的发明,根据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和工具的不同,新闻传播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口头新闻传播、手抄新闻传播、印刷新闻传播、电子新闻传播。而电子新闻传播,产生于19世纪SO年代,至今不过百余年历史,然又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四个阶段:电报电话应用于新闻传播、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电子计算机和通讯卫星应用于新闻传播、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的新闻传播。口头新闻传播只限于口耳相传,传播…  相似文献   

3.
崔同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6):133-136
商代的新闻传播范围是伴随着族团迁徙、资源开发、生产交往、技术进步、文字交融、文化认同等而不断扩大的,它西到亚欧,东至海滨,南抵南亚,北达朝鲜,远及美洲,既以商代统治区和文化范围区为轴心放射传播,又有回流交融传播,呈双向态势,比我们设想的要宽广得多、复杂得多。商代新闻传播活动范围大于商代统治区并大于商文化范围。  相似文献   

4.
汉字和字体都是符号,汉字加入字体的变化,原本记录语言的文字实际上演变为一种图像,而图像比文字具有更多样的表意性。报刊正文在编辑排版过程中,不容忽视汉字和字体作为"符号"的两重基本功效和任务——信息认知和情感体悟,它们分别表现为字体的"适读性"和"形象性"。字体因不同形态各具造型功能,直接关系文字、文本的表情达意,影响传播效果。编辑人员应该把握认知心理规律,树立"将汉字作为符号进行实际应用"的理念,提高字体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龚红林 《云梦学刊》2010,31(3):46-51
屈原作品韩国传播信源有《昭明文选》、《史记》和楚地移民。屈原作品在韩国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文人雅好,师法屈骚;二是机构研究,教育倡导。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一是诵读、讲解(口头传播);二是绍骚、拟作(文字传播);三是翻译、评论(文字传播)。屈原作品韩国传播版本有:韩国影印北宋《奎章阁所藏六臣注文选》刊本,朱熹《楚辞集注》李齐贤家藏本,等:  相似文献   

6.
序 自新中国建国以来,所发现之历史文物,品种繁多,内容丰富,可称空前。商周铜器铭文及甲骨文而外,以战国文字发现为最多。楚国竹简、晋国盟书、曾侯乙墓之器铭、中山王(?)墓之器铭,皆为研究战国文字有系统之珍贵资料。海内学者已先后发表论著。今读张守中同志编写之《中山王(?)器文字编》,其征集资料之全,摹写文字之精,成书传播之速,为网罗一国文字之第一部字书,信难能而可贵矣。余意晋、楚、曾三国文字,如有同志分别辑为文字编问世,将使读者明辨某国文字之特点,对于研究战国文字,便利多矣。即以中山国文字特点而言,如大鼎:“早弃羣臣”,早作(?),从旦为义符,以枣为音符。周敔(?)有早字,鼎文不用早字而创(?)字。方壶:“遂定君臣之位”,  相似文献   

7.
在传播史、文献史、艺术史上皆占有重要地位的金石文献一直是国内外学界较为重视的研究对象。本文欲在厘清藏族金石文献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藏族金石文献作一探讨。人类最早的传播符号是图画,如各文明古国发现的众多岩画作品。而文献则不能脱离文字这一传播符号,距今5干年前  相似文献   

8.
李莉  刘艺青 《中州学刊》2023,(12):173-176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创造了全新的媒介环境。传统媒体的限制逐渐被打破,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崭露头角,中华文化的传播途径变得更加多元。可以通过书面文字、图像、视频的多模态路径,推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提升中华文化在海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文字、图像、视频三模态不断整合的综合传播模式,不仅能够提升传播效果,也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受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这将为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更为深远的文化影响,构建更加具有吸引力的叙事体系。  相似文献   

9.
船山学的广泛影响是船山学传播的重要条件。然在信息传播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仅仅依靠其学术研究本身的文字文本来进行传播,显然是不够的。其显露出种种问题亟待研究者寻求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学与图像的结合古而有之,从传播学的意义上讲,二者的结合促进了文学的传播,相比于早期文学的口头和文字传播,图像与文学的结合的方式,本文指的小说插图则是一种跨媒介的文学传播,它大大促进了文学的传播。在明清小说中,小说插图对小说传播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插图可以帮助读者的阅读与理解,进一步促进小说文本的传播。插图之所以可以帮助读者的阅读与理解就是因为对图像的理解相比对文字的理解要浅显得多。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是一项公益性的服务事业。主要作用是收录文字信息。并为广大读者提供所收录的文字信息。在形式上是收藏有价值的文献信息资料供读者查阅。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文字信息还是依靠印刷在纸质媒体上进行传播。自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人类已步入一个全新的科技信息时代。对于文字信息的记载。传播手段自然就打破了以往的传统形式。  相似文献   

12.
“诗的分行是诗人情感艺术化的体现 ,”[1] 也是诗歌区别于其它文体的显著标志 ,对诗行的关注始终贯穿在诗人的创作和读者的欣赏中。让我们先认识一下诗行本身的性质。文本中的诗行是由文字组成的 ,文字作为对语言的书面记录 ,“是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形式来标记语言的。”这样 ,文字有着它“与语言的不同之处 ,就是它有形体的特征。”[2 ] 但是 ,文字是语言的工具 ,它为语言而存在 ,它的终极目的是传播和保存语言 ,因此 ,文字在本质特征上和语言一致。在阅读中 ,人们先通过视觉感知到文字 ,然后把文字转换成语音形象 (能指 )和概念意义 (所指 …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在哈萨克人中的传播经历了三个阶段,哈萨克游牧社会中的伊斯兰教具有其特点,伊斯兰教对哈萨克的社会文化影响巨大,改用了阿拉伯文字,文字作品打上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字的烙印.  相似文献   

14.
传播与文化息息相关,其中传播技术的内在特征直接塑造了一种文化的呈现形态,这点从文字、电话、手机、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对文化的影响中可以找到证明.  相似文献   

15.
传播与文化息息相关,其中传播技术的内在特征直接塑造了一种文化的呈现形态,这点从文字、电话、手机、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对文化的影响中可以找到证明。  相似文献   

16.
汉字型文字的综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字原来是书写汉语的文字,传播到邻国和国内少数民族,成为书写许多种非汉语的文字,形成一个汉字大家庭。他们学习汉字、借用汉字、仿造汉字,又进一步创造汉字型的字母。本文用宏观的比较方法,对汉语和非汉语的各种汉字型文字(包括19种语言的30种文字),进行综合的观察,研究它们的一般特点和相互差别  相似文献   

17.
在郑和下西洋过程中,无论在郑和使团内部成员之间还是郑和使团与海外之间都进行了宗教文化传播,并产生了一定的传播效果.其中,传播的内容是当时流行的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传播方式大多是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传播媒介主要是口头语言、体态语和文字等,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呈现出信息接受与反馈的双流向.  相似文献   

18.
朱瑞平 《兰州学刊》2004,(5):270-270
新闻照片 ,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 ,越来越受到报人的重视和读者的喜欢。近年来 ,新闻照片开始在我国各类报纸上的刊用量有所增加 ,从“配发”的从属地位 ,逐步往图文并茂的主要地位上升。报人、读者开始认识到 ,新闻照片是不能用文字取代的传送信息、交流思想的载体 ,在某些方面比文字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是报纸宣传的一种重武器。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信息传播手段朝多样化、快速化、形象化发展。发挥新闻照片自身的优势 ,倡导形象新闻 ,是报纸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新闻照片 ,较文字报道在载运信息、震撼受众、还原…  相似文献   

19.
档案、图书、情报是有各自的独立形态。档案是人们如实地记述各种活动的文字具有凭证作用。图书是用文字、图画的形式来刻画、印刷出来的事实、知识和思想并加以推广的著作。情报是指能够传递的、具有信息性的、针对一定对象的需要而提供的新的科学文献资料。这三者都起着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继承、借签和参考作甩。三者都属于社会科学分别研究档案工作、图书馆事业和情报工作  相似文献   

20.
胡易容  杨登翔 《天府新论》2021,(6):封二-封三
近年来,四川大学“巴蜀图语的符号谱系与数字人文传播研究”课题组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巴蜀符号的研究做出了极大扩展。团队在继承川大自徐中舒先生以来在古文字研究领域的深厚积淀的基础上,将现代认知生物学和传播符号学理论与巴蜀符号进行了有机结合。人文传统与前沿科学方法的跨界结合极大地扩展了古文字研究的视域。从前巴蜀符号的讨论多基于研究者的“猜想”,往往各说各话;而在脑电、脑核磁等实验设备的辅助下,研究者可以从大脑反应、激活脑区差异的实证角度对巴蜀文字的性质和表意机制做出探讨,并能一定程度越过“解读”的困难,将巴蜀符号与人类史上多种早期文字进行比较和对话。目前,研究团队已建成学界首个巴蜀符号数字材料库和国内一流文字认知实验室,在认知科学前沿与古文字研究结合的道路上迈出坚实脚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