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组卜辞的时代问题一直是甲骨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一部分学者认为历组卜辞的时代属于武丁至祖庚时期,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其属于武乙、文丁时期。此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学者已经研究过的一些事项内容进行补充,并从一些前人未曾提及且只见于宾组、历组和出组的占卜内容来看历组卜辞的时代问题,为历组卜辞时代提前的观点补充一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历组卜辞中的"日月有食"卜骨根据历组卜辞的分类分群,从其字体特征看,应属历组二B类丙群,时代上应属祖庚后半期."日、月有戠"卜骨分"日有戠"和"月有戠",前者次序由历组卜辞二B类乙群到二B类丙群;后者属历组卜辞二B类乙群.两者时代为祖庚中晚期.  相似文献   

3.
历组卜辞中的“日月有食”卜骨根据历组卜辞的分类分群,从其字体特征看,应属历组二B类丙群,时代上应属祖庚后半期。“日、月有”卜骨分“日有”和“月有”,前者次序由历组卜辞二B类乙群到二B类丙群;后者属历组卜辞二B类乙群。两者时代为祖庚中晚期。  相似文献   

4.
刘风华 《殷都学刊》2009,30(3):12-21
屯南系列甲骨卜辞中历组和无名组同文卜辞各具特点.历组的数量大,占村南系列的多半;每套卜骨数量较多,兆序最大数目通常为"三";有兆序相同的同文卜辞;选用左右肩胛骨没有一定之规,见有整套同文卜辞皆用左或右肩胛骨者.无名组同文卜辞总量不多;每套数量亦少,通常为两版一套,三版为一套的仅二见:兆序最大数日为"三",然仅一见.历组和无名组皆有同文但用字不同的做法,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字形构造不同.二是书风不同,其所包含的卜辞往往属于不同的组别,这是探讨各相关组别卜辞时代归属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5.
商代军事行动的祝祈(香港)连劭名商代出现敌方侵扰的情况,首先要告于神灵,乞请佑助。历组卜辞中有:《合》33054:□□,贞其卯于示。乙巳,贞于父丁告,牛。乙[巳,贞]方出,[其告]于大甲、祖[乙]羊。历组中又有因召方(又作刀方)可能入侵而告于“父丁”...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组、宾组王卜辞中、、燎等祭的性质进行了分析,指出早期卜辞中的祭祀多为具祈请禳祓动机的事祭,有别于以后各组卜辞中的祭祀。历组卜辞中的祭祀也具有祈请禳祓的目的,其时代宜定在卜辞时代的早期。即武丁、祖庚时期。  相似文献   

7.
这一版历组卜骨于抗战期间出土于安阳小屯,系一版左胛骨,现其大部藏于清华大学,其卜辞内容属于岁祭,与商王世系密切相关,有着重要的意义。李学勤先生曾撰《论清华所藏的一版历组岁祭卜辞》一文对其内容有详细考证,本文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系统考证了此版卜骨的出土、流散及缀合过程。  相似文献   

8.
殷墟卜辞中有一些"在先王宗卜"的材料,有助于我们认识当时的占卜制度和鬼神观念。从卜辞结构角度考察,"在先王宗卜"这类材料基本出现在历组卜辞中,契刻于命辞之后,其在卜辞中的性质、作用和兆辞比较接近甚或一致,突出对相关占卜事件的重视。从占卜地点看,商王室一般会选择其日名与卜日天干相同的先王之宗作为举行占卜仪式的地点,而"在祖乙宗"除外,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合集》32036是一版历组二类甲骨,上面的卜辞主要占卜的是战争胜利以后的献俘礼和郊迎仪节中的迎牲之礼,可以和《逸周书·世俘解》里面的一段记载大体对应,经过卜辞与文献的相互比较,我们知道卜辞中王迎羌的位置南门相当于宗门,献俘的先后顺序是示、俘、馘。  相似文献   

10.
花东H3卜辞中的“■”为丁,是日名,有的是生者,有的是死者,活着的丁是尚未即位的武丁,卜辞中的王是小乙,H3卜辞的占卜主体应在小乙时代。  相似文献   

11.
二人共贞是商代晚期的一种特殊贞卜现象,过往学界对于该现象的认识并不清晰。通过梳理相关卜辞的内容及时代可知,所谓的二人共贞类卜辞仅短暂存在于武丁中期,均与贞人■有关,可视为一种"实习卜辞"。卜辞中实际存在的二人共贞与《洛诰》中成王所言的"二人共贞"不可等同,"三人共贞"和"出组二人共贞"卜辞也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殷墟甲骨卜辞是我国殷商后期保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完整的殷墟卜辞一般包括前辞、命辞等九个部分.其中"前辞"位于一条卜辞的最前面,它通常记载占卜之日、占卜之人以及占卜之地.在与其他组类卜辞中的前辞形式对比后可知,花东卜辞前辞具有多样化特征,其前辞形式共计有二十五种.认真分析这些多样化的前辞形式,可以发现其中的某些规律,如贞人绝大多数都出现在"某贞"式中等.研究花东卜辞前辞形式,有助干判定该批甲骨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河南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是近年出土的一批属于“子”的非王卜辞,其中有关一位名丁的人的身份,一直未见讨论。本文就花东甲骨中对丁的描述,区分与丁有关的甲骨为绝对材料和相对材料两堆,复应用语词的系联、语义的对比、句型的分析等方法证明丁是活人,且应该是当时王朝的主宰者──殷王武丁。  相似文献   

14.
殷墟花东H3坑的561版(经过缀合出版时数)有字龟甲中,祖甲在37版、祖乙在63版、妣庚在119版中受祭,他们是H3卜辞主人"子"最敬重的三位先祖、妣,自H3卜辞发表以来,有关祖甲、祖乙、妣庚的身份,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祖甲、祖乙为羌甲、祖乙(中丁之子);二、祖甲、祖乙为武丁之父——阳甲、小乙。祖甲、祖乙和妣庚的身份的确定,对于探讨H3卜辞较确切的时代、H3卜辞主人"子"的身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从彡祭对象、祭祀的顺祀与逆祀等方面的讨论,坐实了祖甲、祖乙、妣庚为武丁之父——阳甲、小乙和小乙配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小屯殷墟有没有殷代最后一世帝辛的卜辞?帝乙、帝辛卜辞怎么断代?这是学术界长期争论、迄今仍未得到解决的难题。本文试图运用甲骨材料中的称谓来说明小屯殷墟有帝辛卜辞,并对帝乙、帝辛卜辞的断代作一些初步研究。首先来讨论第五期卜辞中的称谓关系。(一)文武帝、文武丁、文武、文通过对甲骨卜辞的考察和分析,发现对“文武帝”的祭日都在丁日,而卜日则无规律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殷墟甲骨卜辞整理、研究的深入,由唐立庵先生所开始的卜辞时代的文学研究,也逐渐为学术界所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研究成果,已在一些文学史著作中有所反映,使人们对殷商时代的文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把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从《诗经》向前大大跨进了一步,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增添了新的光彩。但目前的研究,还只限于散文和诗歌两个方面。为了进一步研究殷商时代的文学,有必要对甲骨卜辞所反映的殷商时代的神话传说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7.
曹定云 《殷都学刊》2009,30(1):7-14
花东H3卜辞中占卜主体"子"是羌甲之后一支的"宗子",是重要的王室成员.他与"太子"(预定的王位继承人)和小乙之子"丁"(武丁)都是重要的"王位"竞争者,武丁并非法定的王位继承人.但武丁十分英明,在这场权力竞争中,他设法取得了"子"的支持,从而较顺利地夺取了王位.  相似文献   

18.
韦心滢 《殷都学刊》2009,30(1):34-41
殷墟卜辞中"商"有数种含义,具备商王畿及王都的二重概念;商末王畿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反映在卜辞中即为"大邑商"与"天邑商"的出现.卜辞"王入商"说明商后期王畿内部除了王都之外,还同时存在着数个王常住处理军政事务的都邑.利用卜辞中与"大邑商"同版出现的地名,系联其他与王畿相近的地点,可勾勒出王畿之大致地理范围.  相似文献   

19.
殷商乙丁制是地缘共生的两个血缘族群轮流执政的政权继承方式,具体是"兄终弟及"和"舅死甥继"两种继位方式;西周时期改为单亲男系的"父死子继",乙丁制却以昭穆庙制的方式延续下来,为后世儒家造成解释上的困难.道家老子思想的历史源头在殷商,儒家孔子思想的历史源头在西周.通过从血缘继替和地缘共生角度对儒道历史渊源的考察,可以厘清儒道两家在重血缘和重地缘上的纠葛.  相似文献   

20.
卜辞杂释五则刘桓一、卜辞即句龙在殷墟甲骨卜辞中,有一受祭者名的较为习见。据前人研究,他属于上甲以前的传说人物,但究竟何指向无定释。近日研读卜辞忽有所悟,兹仅试说之。卜辞中关于祭的卜辞,如:丙申卜,燎于书羊,雨。(粹10)乙子(巳)卜,燎五豕一羊于,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