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七雄”中的秦国为防御北方的匈奴,在伊克昭盟境内曾筑了一道土夯而成的长城,经学者考证是秦昭襄王时所筑,距秦始皇建立的秦朝约五、六十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原来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连接起来,修成万里长城之后,本段长城因在始皇筑长城之南,渐被荒弃。  相似文献   

2.
秦浙江郡考     
章宏伟 《学术月刊》2012,(2):126-132
历来论秦郡的论著从未提及浙江郡。秦灭楚所设会稽郡,南界浙江。到秦统一全国的公元前221年,浙江水以南的广大区域,尚未纳入秦帝国的版图。《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所载:陈婴"定豫章、浙江,都浙,[定]自立为王壮息";陈贺"定会稽、浙江、湖阳,侯",两处"浙江"不能读作水名,应该都是行政区域。虽然《年表》所叙之事在秦亡之后,但秦楚之际连续几年的混战中,不可能对秦的行政区划有所更动。现存秦代印玺中的"都水"印,如"东晦都水"、"齐都水印"、"琅邪都水"、"长沙都水",均为郡一级行政官员印玺,"浙江都水"自也不应例外。上海博物馆藏秦玺印"浙江都水"也可证浙江为一级行政区划。秦浙江郡东濒海,与会稽郡、鄣郡(故鄣郡)、九江郡(庐江郡、豫章郡)、闽中郡相接。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一致认定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在其灭亡六国的最后一年,即公元前221年。其实,详证有关记载,秦灭六国的年代大可商榷:从齐襄王实际在位年数和秦灭燕之年来推断齐国灭亡的年代,从秦始皇议立帝号、议置郡县、北攻匈奴、南击百越诸举来推断六国灭亡的最后年代,均当比目前流行的说法提前一年,即公元前222年。  相似文献   

4.
汉武帝在公元前108年灭卫氏朝鲜,于其地置乐浪、真番、临屯、玄菟四郡。汉代的辽东郡与乐浪郡东、西相邻,推定乐浪郡的方位时,必然涉及到辽东郡的方位问题。过去,国内外学者关于辽东郡和乐浪郡的位置问题发表了许多论著,多数学者认为燕、秦、汉的辽东  相似文献   

5.
秦简所见“新地”的界定应改变过去以时间界定为主线的研究取向,立足秦统一战争的宏观视角,考察郡制推展、罚戍署地规定与“新地”划郡而治、“东故徼”分界下的故秦地与“新地”,结合空间关系进行重新界定。“新地”实际以郡为单位进行划定,在时间上,“新地”可能是秦王政十七年至十九年间开始设置;在空间上,秦统一前东部边境防线“东故徼”变成统一后故秦地与“新地”的分界线。由此“中县道”、故秦地之郡与“新地”构成秦统一后的“差序疆域”。  相似文献   

6.
《人文杂志》1982年第2期发表的韩养民同志《秦置相邦丞相渊源考》一文,对秦国相邦和丞相的设置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读之颇受启发;然据《吕氏春秋·无义》有称“樗里相国”之语,否定秦武王二年始置丞相之说,认为秦国丞相的始置,不能早到武王二年,而应在秦王政十年以后,此说似欠妥实。我认为秦武王二年始置丞相之说不误。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提出的意义 战国秦北部与东部均与魏国地境相接,甚至犬牙交错,秦北与魏上郡相接,东与魏河西、河东地相接。早在秦惠文君八年与十年,魏就分别纳上郡与河西地予秦;昭王二十一年魏献安邑,秦出其人,置河东郡,三十五年初置南阳郡,其地也是得之于魏、韩。魏地入秦后,其人民成为秦人民,死葬本地,成为秦墓,而墓中仍出土魏国铜器。这种  相似文献   

8.
《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王政八年,是秦相国吕不韦招集其门客编纂而成的。吕不韦(?-前235),战国末阳翟地区大商人,《战国策》记载为濮阳人,家累千金,当时秦国正是昭襄王当政,吕不韦以非凡的商业眼光,进行政治投机,千方百计营谋,使在赵国做人质的子楚返回秦国,并最终登上了秦国的王位,即秦庄襄王。他聘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子楚也只执政三年,死后十三岁的太子政为王,即后来的秦始皇。他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当初,吕不韦在邯郸独具慧眼相中的“奇货”,果然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名利双收,这个…  相似文献   

9.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三十六郡。秦三十六郡之名,首有《汉书·地理志》列于前,继有《史记·秦始皇本纪》《集解》述于后,两说当中,有三十三郡名称是相同的,唯有桂林郡、象郡、南海郡各执己见。前者以为秦并天下,南服百越,于其地置  相似文献   

10.
战国后期,蔺相如代表赵国送和氏璧到秦国以易秦十五城。秦昭襄王不讲信用,企图不损一城而得到宝壁。蔺相如大智大勇,完璧归赵,使得秦王无可奈何,阴谋破产。以后,秦一连两次战败了赵,秦昭襄王与赵惠文王会于渑池。秦王为了羞辱赵王,以“赵王好音”为借口,令其鼓瑟。蔺相如当即快步至秦王前,声色俱厉,以“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迫使秦王敲打瓦器,长了赵王志气,灭了秦王威风。  相似文献   

11.
关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年代问题,或从齐襄王实际在位年数、燕国灭亡之年、秦始皇议立帝号与议置郡县、北攻匈奴、南击百越等事来推断,确定六国最后灭亡为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其所论证与结论误。《史记·六国年表》以《秦纪》为经编纂而成,这是确定秦灭齐年代的标尺。其它文献与考古资料,与此完全一致,仍以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中国为是。  相似文献   

12.
秦一代置郡问题,有不同说法,自谭其骧先生考证之后以为定论。然近年出土秦封泥和秦简牍等文物都涉及秦郡,其中众秦郡名既不见于传世的秦代文献,也为历来考证秦郡学者所不知,从而动摇了已成定论的秦郡体系。本文根据考古出土秦封泥、简牍和传世秦玺印等资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重新思考秦郡,考证秦统一初年所置三十六郡。  相似文献   

13.
一、高邮地方志高邮,淮东一古邑。夏商时扬州之域。春秋后期为吴国邗沟之地,越灭吴后属越。战国之际,楚灭越后属楚。秦属东海郡,因曾在此建筑高台,设立邮亭,此后始有“秦邮”之称。西汉置高邮县属广陵国,东汉及三国之际属广陵郡。晋代属临淮郡,隶徐州。刘宋时复属广陵郡,隶南兖州。其间,分析出临泽县,属海陵郡。齐仍宋制。萧梁时由高邮县又析置出竹塘、三归二县,设广业郡,寻改为神农郡。北齐以高邮、竹塘、三归三县属神农郡。后沿袭。隋初废郡,并竹塘、三归、临泽三县入高邮,属扬州。后属江都郡,隶徐州。唐代,高邮县属广陵郡,隶淮南道。五代杨吴时属江都府。宋初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域外得名"支那",主要不在于瓷器、丝绸等名优特产品,而在于"秦"的军威和强大。匈奴等我国古代西北方游牧民族由于长期与秦国以及后来的秦朝交往,尤其是通过一系列的军事活动,对位于其南的"中国"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秦"的概念。由于语言的相对稳定性,秦亡后,这种称谓依然保留了下来。  相似文献   

15.
兰州在春秋、战国以前(约公元前4000—前722年)属雍州地,为羌戎部族据有。至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秦霸西戎,始置陇西郡、治狄道(今临洮),兰州属陇西郡辖。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秋,以“边塞阔远”,乃取天水、陇西、张掖三郡各县增置金城郡,治允吾。在今永靖县东北小川西约二公里黄河北岸之汉城遗址,即 湟水入黄河处之三角地区(一说在今青海民和县东上下川口之边墙村附近)。并置金城县,治所在“皋兰山北少西濒河者”,即今西固城之北。属金城郡辖。但据《皋兰县志》载:“金城县建置当在昭帝之前”。考秦时陇西郡所辖9县中尚无金城县,故西汉置,当无疑。 西晋愍帝(司马邺)建兴二年(314年),十六国之一前凉王张寔,将金城郡治由苑川河谷的尚古城(今榆中金崖乡南五里处)迁都至今兰州市西固区之西固城,并开始在此筑城,此乃兰州筑城之始,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七十四年之久。北魏时复由兰州西固城三次迁都苑川,西魏再次由苑川迁都至今兰州市城关区(今五泉山南三爱堂一带)。并改金城县  相似文献   

16.
从云梦秦简看秦国粮仓的建筑与设置蔡万进(河南省社科院考古所)秦国是我国战国时期最为富庶的一个诸侯国家,《史记·高祖本纪》云:“秦富天下十倍”,《战国策》亦称秦国境内“积粟如丘山”、“粟如丘山”。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出士①,又提供了不少这...  相似文献   

17.
《荀子》中的《强国》和《儒效》两篇文献,记载了荀子"游秦"时对秦国内政的判断。学术界此前的解读多视其为荀子对秦国内政的肯定和赞美。实际上,秦国统治集团的高层对荀子入秦特别重视,也就有了官方"作秀"的可能。荀子眼中所见的秦政之美,不见得符合全部真相,可能只是秦国愿意示人的"表象";荀子所论秦内政之美,就某些判断标准而言,与孔孟之道确实有所不同;而且还有"主宾答对"的特定背景,荀子赞美秦政也可以从"应对之语"的人之常情得到理解;荀子直言秦国内政的根本缺陷是"无儒",体现出他秉执儒家学说的坚定立场,不失其学术宗师的风范。《荀子·议兵》篇保留了荀子对秦国内政的另外一段论断,批判堪称犀利。这是荀子在赵国的议论,环境超脱,也就更能够代表他的真实观点。  相似文献   

18.
新出简牍封泥资料的面世,打破了固有的秦郡体系和研究思路,重新思考秦郡问题成为必然。有关秦代齐地置郡问题的讨论具有代表性,而该问题本身在秦郡研究中又具有独特性。结合秦简牍封泥中的职官地理信息,尤其是岳麓秦简“泰山守”相关令文的程式,基本可以坐实秦设有泰山郡。就出土文献来看,秦代齐地可被确证的还有临淄、琅邪、即墨三郡。齐地置郡的背景有别于五国,秦帝国的顶层制度设计和齐地区域治理的传统分别是秦得天下时置郡与治天下时分郡考虑的重点。齐地分郡主要采取的是秦郡生成中的母郡模式,以郡尉治所迁徙到新郡为主要实施手段。母郡模式除了以齐地为代表的裂变型,还包括以岭南三郡为代表的开发型。随着新资料的不断公布,秦郡问题的讨论仍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范睢评议     
在秦昭王时,洞察了兼并战争发展方向的范睢离魏奔秦,并投身到秦国的政治活动中,这对秦国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范睢不仅以其丰富的中央集权思想影响了秦昭王,结束了魏冉集团的专权,促进了秦国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而且为秦国制定了“远交近攻”的战争方略,使秦国摆脱了兼并战争之累,加快了统一全国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秦并天下,不立尺土之封,推行郡县制度,四川兼有巴、蜀二郡以及巫、黔中的一部分。秦二世而亡,汉承秦制,在地方行政区划建制上,实行郡县制度,同时兼有部分分封制度,形成郡国并行。在四川地区依旧设置蜀、巴二郡及南郡巫县。基于在西南地区统治力度的加强和加深,还先后设置了广汉、犍为、越雟、沈黎、朱提等郡,最终形成今四川地区的5郡,50余个县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