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墟甲骨文,是研究殷代社会的绝好材料。刻写着文字的龟甲兽骨,有的早在殷代就已断裂,有的经过三千多年地下的埋藏腐蚀,已成碎片残骨,有的在出土后遭人为的原因而断缺。把断片尽可能缀合复原,成为甲骨材料学的工作之一。 缀合而得甲骨刻辞,史料价值是相当高的。如王国维1917年首开甲骨缀合之端,把两片卜骨合到一起,得到了上甲至  相似文献   

2.
甲骨缀合是甲骨资料整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十分重要。然而,“甲骨脆弱易碎”的特点,给出土甲骨的缀合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很多勤勉的学者做出了大量的工作成果显著。但是,现存的甲骨中尚有研究和探索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第五讲 辨伪与缀合 剔除甲骨文中的伪片,可以使材料的科学性增强。而将断折或分置异处的散碎甲骨缀合复原,能使材料更加完整。因此,甲骨的辨伪和缀合是出版著录书和进行研究的必要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4.
刘影 《殷都学刊》2013,34(3):17-19
根据龟腹甲形态、残字、辞例等缀合出组卜辞五组,恢复了甲骨断裂前的原貌,再现了出组祭祀卜辞的完整辞意.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文字及卜辞进行了考释与说明.  相似文献   

5.
为了共享卷帙浩繁的甲骨文研究资料,借助信息技术改善甲骨文研究的传统方式,建设了服务甲骨学研究的文献资源数字化平台。该平台包括"三库一平台",一期工程已完成,甲骨文字形库收录172个部首和4049个甲骨文单字;甲骨著录库(含甲骨缀合库)收录46部著录,共112517片甲骨的信息,缀合库存储了已缀合的甲骨片信息;甲骨文献库完成29426篇文献和282部专书的数字化;数字化服务平台将三库集为一体,是一个专业的甲骨学研究资料获取的互联网搜索平台,以期为甲骨学专家研究殷商史、考释甲骨文字、开展甲骨缀合等提供快捷、全面的资源服务。  相似文献   

6.
董延寿 《中州学刊》2005,(6):189-191
加拿大传教士明义士,在河南安阳的传教过程中,因地利之便,对殷墟进行了科学考察.因其深知甲骨文的价值,故不遗余力地大量收集甲骨.是他以十分执着的精神,对甲骨文进行研究,在甲骨的著录、辨伪、缀合、断代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还培养了一批甲骨考古及研究方面的人才,扩大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综合利用拓片、照片试缀何组腹甲九则,展现了甲骨照片在甲骨缀合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这九则新缀为甲骨学和殷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韩江苏 《殷都学刊》2013,34(3):118-120
1986年与198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工作队刘一曼先生主持发掘的小屯村中甲骨,缀合后291片(293个编号);2002年,岳洪彬、岳占伟主持发掘的小屯村南甲骨,缀合后207片(221个编号);小屯村北地、花园庄东地、大司空村、苗圃北地出土的共15片零散甲骨,经过科学著录成《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一书,分上下两册,2012年4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自1950年以来中国甲学史上第三次科学发掘材料的刊布.  相似文献   

9.
殷墟甲骨历组、出组、无名组、何组卜辞中存在一种现象:同版部分或全部卜辞内容相关、服务于同一占卜主题,可称为"成组卜辞";其语辞格式大体固定,可据以对文辞残缺的卜辞进行校勘、验证甲骨缀合、考察卜辞字词的意思等。  相似文献   

10.
子组卜辞缀合两例常耀华《甲骨文合集》(以下简称《合集》)“总计拼合不下两千余版,单《殷虚文字》甲、乙两编,就拼合了一千版以上”。在甲骨缀合复原方面,做出重大的贡献。然而,甲骨拼合工作并没有做尽,近段研究子组卜辞,发现至少有两例还可拼合。第一例:《合集...  相似文献   

11.
甲骨学者多重视研究文字而轻视研究文字所依附的甲骨材料,这是不可取的.龟腹甲形态的研究内容很多,包括完整腹甲正面的构造及其齿缝和盾纹的形态、九块骨板外形轮廓和其上齿缝和盾纹的形态特征等.掌握了腹甲的构造、形态等特征,发现腹甲的碎片,可以判断出它在全甲上的部位,不但有利于缀合,而且对卜辞的释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甲骨缀合新补常玉芝笔者近年陆续缀合了二十五版黄组卜辞和一版自组卜辞,后查其中有一版(属黄组)已为其他学者先我而缀,今将余下的十六版描摹发表,以供同道们参考。一、缀合版摹本(见后)二、著录号及说明(1)A:《合集》37364(《掇·二》216,《续存·...  相似文献   

13.
释“■”     
甲骨中关于祀■的卜辞出现不少。例如: “庚戌卜、■” (《龟甲兽骨文字》一·一八·三)  相似文献   

14.
这里对甲骨资料的缀合共十组,其中前九组为作者缀合,最后一组已见于前人缀合成果,但未能引起注意,故作者在此特为指出。摹本之后是对相关卜辞含义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本文缀合了殷墟小屯村南所出的三组甲骨:1.《村中南》337+《村中南》389;2.《村中南》366+《村中南》459;3.《村中南》468+《屯南》2118。从字体看,三组甲骨均属于午组卜辞,内容涉及祭祀与战争,这对午组卜辞的研究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商王庙号及商代谥法的推测潘敏,孙全满商王以天干为庙号,究竟缘何而起,汉晋以来,就有分歧。自龟甲卜辞出世,王国维发表《殷礼征文》以后,更是聚讼不休。许多专家学者均以甲骨、金文以及《礼记》、《左传》、《国语》等文献为据论证推理一些史实。然而,既然自甲骨卜...  相似文献   

17.
陕西周原所出甲骨文的来源试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周原甲骨文出现的意义周原一带是早周文化的发祥地,1976年在陕西岐山凤雏村发现先周甲组宫殿基址。在这个基址内,又于1977年夏出土了一大批甲骨,估计约有一万七千多片,绝大部分是龟甲。据初步整理发现刻有文字的卜甲一百九十多片,文字数达五六百字。从刻辞所透露的年代和碳14的测定,都可以说明这些遗物产生约在商、周之际。所以,这批甲骨的时代基本上是明  相似文献   

18.
占卜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预言人事休咎的方式,"在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龙山文化中已出现①,到商代可以说进入了鼎盛时期,从殷墟大量发掘的甲骨可以证明这一点。在商代早期仍然以卜骨为主,武丁以后卜甲大量出现。从古书记载和考古材料看,龟甲大多数来自南方的进贡。殷人龟卜的方法大致是在甲骨上先钻圆孔,再省长槽,然后用火灼,卜人根据钻凿烧灼后甲骨所显示的卜兆进行预言。周人推翻了殷商王朝,却没有抛弃股人的龟卜制度。早在周代建都之初,周人的祖先百公父就曾偕同姜女亲至峻地察看地形,并通过龟卜预测迁居的吉凶。周代还有专门的占…  相似文献   

19.
古代竹木简上的文字,过去多数人认为是刀刻的,但是,根据历史文献和出土实物来看,竹木简上的文字都是书写的,并未见有刀刻的。 在殷商时代,甲骨文是用刀刻的,但有的甲骨上面,则有先写后刻的痕迹。1977年,在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宫殿遗址出土的甲骨文字,也是用刀刻的。甲骨文为何用刀刻?这可能与龟甲兽骨材料坚硬,书写不能经久有关。  相似文献   

20.
清华简《书》类文献是战国时期楚地《书》文本汇编。《书》在先秦时期流传过程中呈现出多种文本组合形态。清华简《赤鹄之集汤之屋》与《尹至》《尹诰》等三篇的编联是"以类相合"的"类合型"组合形态;清华简《傅说之命》上、中、下三篇是"以人聚合"的"聚合型"组合形态;清华简《金縢》是"以事缀合"的"缀合型"组合形态,来源于三篇原始《书》类文献的重新缀合拼接。"以三为数"是以上三种文本组合形态的共同特征,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文本组合的惯用之数。从"类合""聚合"到"缀合"的文本组合方式揭示了先秦古文献编辑整理的演进过程和客观规律,即通过对文本的重新整合实现其内涵的融会贯通、主题的凝练深化和寓意的提炼升华,这是先秦"立言"与"立德"观念在文献编纂过程中的体现,也是编《书》以"昭法式"的《书》教实践。清华简《书》类文献的三种文本组合形态反映出楚地《书》的编选者具有明确的政教主旨意识,并对战国以降的文本编辑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