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计委最近出台《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13种行为被列为价格欺诈行为: 1.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或者服务的项目、收  相似文献   

2.
了解一台手机的产地,可以使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做到心中有数。通常,标价签上标注有产地,但标明的地点与售出的手机产地是否相符,购机人不得而知。其实确定一部手机的产地非常简单。 按“#06#”键查出该手机的机身号码(×××××-××-××××××-×-××),检查第7、8位数字,按不同机型确定其产地: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最近,我以885元在某商场购买了一台SC-25型吸尘器,产品标价签上注明产地是"美国"。数日后,我使用中发现吸尘器的软管和硬管接触不好,向家电商场要求退换时,意外地发现该型吸尘器包装改成了"日本"制造,价格改为685元。请问:该行为是否构成欺诈?我该怎样维权?  相似文献   

4.
原创性与现代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据我所知,西方哲学之“原创性”表现的类型或领域,大体有三种。在外部世界发掘“始基”或“本体”:“水”、“气”、“无定形”、“火”、“存在”、“逻各斯”、“理念”、“实体”、“原子与虚空”、“上帝”、“自在之物”等。在人身内部发掘“本性”或“本质”:“自我”、“感觉或经验”、“先验范畴”、“意志”、“意识”、“无意识”、“情绪”、“身体”等。介乎两者之间揭示“关系”或建立“中介”:“基督”、“绝对精神”、“自然数”、“逻辑”、“境域”(“广场域”)、“语言”、“机缘”、“模式”等。第三种是“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女性公民们自然忘不了这个属于“自己”的节日。于是,“巾帼英雄”、“女强人”、“女村民”、“女市民”、“女明星”、“女健儿”、“女军人”、“女教师”……凡“女性者”,皆以不同方式纪念这一节日。她们或尽展风姿、或尽展才情、或尽展心智、或尽展嗜好、或尽展组织才能.…..让这一天的欢乐和喜悦永驻在心底,  相似文献   

6.
研究福建古代地方文学,首先要为“福建”正名。“福建”之名,自唐开元二十一年(733)设立“福建经略使”始,而元至正十六年(1356)才设立“福建省”。至于福建历史上相当于省级机构的首次建立,还可以上溯到南朝陈永定(557—559)年间设立的“闽州”。前此,现在福建的区域或属扬州,或属江州,或属东扬州。尽管如此,大致在现在福建这个区域内,那时也有独特的名称,它或称“七闽”,或称“闽中”,或称“闽越国”,或称“建安”,或“建安”、“晋安”并称,等。因此,本文所论述的福建古代地方文学,大  相似文献   

7.
关于先秦历史上楚人的族源问题,两千多年来各方面人士说法不一。或说楚为“蛮夷”;或说楚为“苗蛮集团”;或说楚为“南蛮”;或说楚为“荆蛮”,“楚人是夏时三苗族的后裔”,“楚属三苗”;或说“楚人与三苗的先祖是同源的”;或说“楚人的先祖很可能就是三苗”,和楚王同族的“屈原可能属于苗族,他是精通并吸收了华夏文化的第一个苗族文学家”。歧说纷杂,莫衷一是。这个问题涉及先秦史上华夏族人的历史、楚国的历史、三苗和苗族的历史,以及有关部族或民族相互混融和形成的历史,事关重大,故略抒己见,以就正于博学通人。  相似文献   

8.
几乎所有的哲学教科书都把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与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等同使用。下面列举几本有代表性的教科书: “关于真理的绝对性或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即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或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即相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所谓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所谓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都是绝对真理”,“任何真理又都具有相对性,都是相对真理”。  相似文献   

9.
小词“或”的典型用法,一为存在量词,一为析取连接词。作为存在量词,“或”为逆辖的主体量词。借助主词存在和论域问题的分析,可以阐明渡鸦悖论实为伪装的眢论,因为它错将两个不同的命题等同起来。作为析取连接词,“或”兼有相容析取和不相容析取的用法。基于“或”的析取用法,我们可以将戴维森关于意志软弱的三要素修正为知“或”、去“惑”、起“行”三环节。  相似文献   

10.
清代称之为“厄鲁特蒙古”的,是我国古老蒙古族的一支。又称为“漠西蒙古”或简称“两蒙古”。元代称它为“斡亦刺”“或“斡亦刺惕”(蒙古语为“森林之人”或“林木中百姓”之意)明代称它为“瓦刺”。清代称它为“厄鲁特”、“额鲁特”或“卫拉特”。这些不同的称呼,都是由“Oirat”一词,在不同历史时代的史籍中汉译音转而来。明末清初(十七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厄鲁特蒙古分为四大部,他们是:游牧于  相似文献   

11.
谭武群 《南方论刊》2007,(2):97-98,112
“丹书铁券”,亦称“誓书铁券”,或作“丹书铁契”,或简称“誓书”,是封建帝王颁赐给功臣、故旧、亲贵、国宾等,使其世代享受特权的信物。因其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的他动词里,有一种在词义上含有遭受或承受意义,在结构上表示主语是动作或性状、事件的遭受或承受者的动词。这种动词虽为数不多,但常被使用,有它的重要性。这种动词常用的有:“受”、“遭”、“遭受”、“挨”、“吃”、“着”、“冒”、“中”、“负”、“担”、“禁”(经)、“经受”、“蒙受”、“承受”、“耐”等。其中“受”、“遭”及“遭受”、“经受”、“蒙受”、“承受”等都是纯粹的受动词,受动意义比较明显;“挨”、“吃”、“着”、“冒”、“中”、“负”、“担”、“禁”(经)、“耐”等的词义比较复杂,往往要在结构里才能显出它的受动意义。先各举一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把演说分为三种类型:政治审议体、法庭辩论体和典礼藻饰体。政治审议体指在公民大会、议事会或其他重要会议上发表的关于政治、政策的演说。有时又称“审议方案”、“制定政策”或“政治演说”。法庭辩论体指法庭上的控告辞和辩护辞。又称“辩论”或“争论”演说。典礼藻饰体指在重大节庆或葬礼会上发表的颂词或悼词。有人又称它为“夸奖”或“颂词”。这种分类在欧洲演说史上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它的优点是简易明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考查《诗经》中作附加成分的“有”、“其”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对与“有”、“其”有关的若干疑难句子的释义作了辨析,或别出新解,或择善而从。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从长时段历史理论出发,从人类“前逻辑 思维”与“逻辑思维”互存互补互动的张力结构出发,对现代西方主体性哲学发展趋势作出 宏观的“考古学”或人类学的考察,阐明现代西方主体性哲学从“逻辑主义”或“先验主义 ”向“对话主义”或“历史主义”演进的逻辑的和历史的必然性及其重大意义:对以“实践 活动”、“活动意识”与“社会意识”为核心范畴的“前逻辑思维”的这一“再肯认”表明 现代人类精神具有明确的“归根”意识,这是人类意识的迷途知返或正本清源。文章指出马 克思 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如萨特所说“乃我们时代不可超越的哲学”正在于 它在重新肯认“前逻辑思维”方面开了我们时代的先河。  相似文献   

16.
“所”字结构指的是“所”或“所+介词”与谓词性成分组合构成的结构。《说文解字》中,“所+VP”有四种结构类型,“所”可以提取与VP相关的受事、处所、工具、原因或方式,还可以不提取任何语义成分;“所+VP”多数用作判断谓语,还可用作定语、宾语或主语。“所以+VP”只有两种结构类型,基本全部用于提取工具,基本全部用作判断谓语。  相似文献   

17.
春秋时期的“皂隶牧圉”属于平民阶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春秋时期的皂隶牧圉,其阶级地位,目前流行的说法是称他们为奴隶或家内奴隶。其实,春秋时期文献中的皂隶牧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系指王室或公室即国家政权中“百官”属下的职事人员,相当于《周礼》序宫中的“府、史、胥、徒”,即所谓“庶人在官者”,应属于享有公民权利的平民阶层。而真正的奴隶则是从事农业生产的“普遍奴隶”——“野人”和王室或公室中的“家内奴隶”——“罪隶”、“四夷之隶”、“奚隶”、“胥靡”。下面,分三个问题来谈。  相似文献   

18.
法与特权     
特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封建所有制经济的必然反映。封建制的法,就是封建地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巩固封建经济基础,保护地主阶级利益、镇压人民的暴力工具。封建制的法有极其鲜明的等级特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上》)“礼”就是等级名分,“刑”就是刑罚惩罚。“刑”只适用于没有任何权利的“民”即奴隶和农民,“礼”只适用于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内部有人触犯刑律,则享有不受惩罚的各种特权,如“八议”,如“请”、“减”、“赎”,如“当官”等等,皇亲贵族和各级官吏及其亲属犯罪,或赦免、或减刑,或以官职当罪,或用钱赎罪、降级或革职。仅“赎”一条,就坑害了无数赤贫和少地的农民。贪官恶吏巧立名目、敲诈勒索,农民只有呼天抡地,  相似文献   

19.
在存在论的意义上,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有”和“无”曾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有形”、“有名”,“无形”、“无名”;另一种是“实有”、“存在”,“虚无”、“不存在”。在《老子》中“有”或“无”到底在哪种意义上成立并不很清晰,但其基本倾向是“有形”、“无形”。之后的《庄子》一书明确用“无形”、“无名”来解读“无”。早期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何晏和王弼将“无”虚无化,以“无”释“道”,主张“贵无”、“贱有”。之后的裴頠、郭象等人提出“无不生有”。再后来,北宋张载、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等人则从气一元论的学说出发,将有或无都看作是气的不同状态。无论在怎样的意义上对“有”或“无”进行阐释,中国古代的哲人们都试图要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其区别仅仅在于是“无”统一于“有”,还是“有”统一于“无”。  相似文献   

20.
在众多的“写作学”、“文章学”著作中,我省青年学者叶太平的《写作能力学》(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部令人眼目一新、具有开拓意义的专著。在诸如“写作学”、“文章学”的“概论”,或“写作心理学”、“文章××学”之类著作或教材中,往往是从“知识理论”着眼,由“材料”而“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