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晓灵 《科学咨询》2010,(4):105-105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发展现实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持是建立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客观要求。职业教育要发展,专业课教师与行业联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一、校企合作的思考与构想1、职业教育的成就
  示范校建设工程主要包括人才培训模式、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而校企合作贯穿于整个示范校建设的始终,贯穿于职业学校发展的始终。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必须牢固树立理实一体化的观念,要确立此观念,校企合作必须扎实稳步推进,深度融合,全方位实施。这样才能突破校企合作之薄弱环节,彻底改变过去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彻底改变学生动手能力差,技能不强,企业满意度低的现状。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的三足,也是示范校创建的关键。无论哪一足弱了,都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影响产品的合格率和优秀率。为了使示范校建设最终能真正发挥示范、幅射、带动作用,绝对不能抱应付过关,做官样文章,让形式主义的东西冲淡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和创建工作。德国经济之所以腾飞,很大意义上依赖职业教育的成功。为了让中国的经济厚积薄发,必须发挥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势。中国的职业教育忧喜参半,喜的是中国职业教育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里,形成了规模庞大,体系完备的职教体系,这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有些职教人在办学基础条件、师资条件较差,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同度较低的情况下,大胆尝试、锐意改革,培养了一大批品质优、技能强的蓝领精英,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产教结合,校企一体”是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条发展之路,它对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及实践操作能力、对于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就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之路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着眼如何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作深入进行,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的职业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既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一个方向,也是中职学校寻求自身发展空间和服务区域经济的必然途径。各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试点与探索中取得一定成绩,但在深度合作方面还存在不少障碍。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坚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一个重要方针。行业企业要继续单独或与地方、学校合作举办职业教育,通过参与职业教育的集团化、规模化、连锁化办学,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规模。行业企业要发挥管理优势、资源优势及技术优势,与技工院校共同建设实习基地,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明确目标,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校企合作形式、开展校企合作的益处等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发展现实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是建立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客观要求。职业教育要发展,专业课教师与行业联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艾亮 《经营管理者》2013,(27):249-24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可见顶岗实习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但目前顶岗实习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实习效果,本文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的工作过程中,如何借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契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而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各行各业技能人才显得尤为关键。学校必须要以管理强基础,以管理促改革,以管理提质量。培养一支“长技能·宽基础·高素质”的学生团干部队伍有利于学校常态化管理工作。通过“三会两课”的教育渠道,让学生团干部落实“四个”明确,从定位、职责、条件、方法上阐述团干部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培养学生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模式,近几年已被各职业教育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于是有人把校企合作这一模式称之为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工人的唯一出路,并认为这种模式是确保学生就业率的最佳选择。但目前校企合作培养的目标不明确,给学校和企业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特别是企业用工单位留不住人的现象时时刻刻发生,给职业教育学校和企业合作带来了新问题,即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只有把校企合作中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具备爱岗敬业精神的学生,才能使校企合作充满活力,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2.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进一步强调了职业教育发展中"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产教融合"给高职教育理念带来了重大变革,它能够实现学校、学生、企业和社会的多赢。本文试图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入手,探讨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普遍问题,提出构建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分析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以及目前校企合作应用的现状,通过调查研究,校企合作对于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立足实际不断探索和研究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办学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5.
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要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建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职业院校要充分学习并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部署和决定,牢牢把握住有利时机,紧贴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真正掌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内涵,加快转变思维模式,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己任,以校企合作为支撑,结合自身实际和优势特色,搭建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模式、聚集优势资源,探索出真正适合自身与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笔者结合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工作的实例,阐述了产教融合的本质、开展校企合作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根据企业和学校的现实状况,职业学校只有立足现实,大力发展自我,不断增加自身实力,不断创造校企合作的条件,不断提高自身校企合作的“本钱”,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不断开发校企合作的发展动力,校企合作才能持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一个常老常新的命题。在我国职业教育方面,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许多有待深入探究的新内容。研究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企业发展和学校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强化为经济社会服务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彬 《经营管理者》2012,(4X):289-289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财务管理专业教育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有利于弥补当前财务管理专业内容和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财务管理专业实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以及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20.
校企结合是职业学校培养合格职业技术人才的必由之路,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以实施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应加快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